周小莉(1979年10月-),女,汉族,甘肃天水人,已婚,兰州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1年获得西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学士,2005年获得西北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学位,2009年获得北京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博士学位。2009年7月起在兰州大学文学院担任专职教师。

人物经历

2001年6月,周小莉获得西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学位。

2011年开始担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招生方向为欧美文学与中西文学比较,主要研究方向为欧美文学与西方文论。承担比较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世界文学、西方文论、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文学研究、西方文学专题研究课程。承担本科生的外国文学史、比较文学概论、20世纪西方文学史、外国文学名著解读、写作等课程。

主要贡献

科研项目

1、2010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卡尔维诺,I.小说的空间建构与主体身份研究”。

2、2010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自由探索项目“卡尔维诺小说的空间形态研究”。

3、获得2014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自由探索项目“20世纪70年代以来比较文学基本理论的解构内涵”。

发表论文

1、《寒冬夜行人》——后现代语境下的戏仿之作,海南大学学报,2004年3期。

2、《寒冬夜行人》中的性别政治与卡尔维诺的性别立场,当代外国文学,2008年1期。

3、卡尔维诺,I.小说的空间试验及其空间观,国外文学,2011年1期。

4、卡尔维诺对空间知识型态的反思——解读《看不见的城市》中的两种城市观,兰州大学学报,2011年3期。

5、卡尔维诺的政治认同与前后期创作转型,外国文学,2014年1期。

6、《树上的男爵》中身体形态与主体的现代性展开,广西大学学报,2008年4期。

7、希腊神话的叙事方式,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3年5期。

8、从西方文学的演变过程看西方希腊神话研究,兰州文理学院学报,2003年4期。

9、《堂》的情感性叙事结构,社科纵横,2004年6期。

10、空间对主体的建构与放逐:《通向蜘蛛巢的小路》中皮恩的主体身份,世界文学评论,2010年2期。

11、《不存在的骑士》中人的“存在”与性,现代妇女研究,2010年6期。

12、《寒冬夜行人》多元混杂的文本形式与卡尔维诺,I.的文本观,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1年5期。

13、《命运交叉的城堡》的互文性特征,现代语文,2012年9月(上旬刊)。

14、卡尔维诺早期小说中的异化主题——以《烟云》、《阿根廷蚂蚁》为例,北方文学,2012年11月(下旬刊)。

15、《分成两半的子爵》中的身体符号化及其悖论,邢台学院学报,2012年2期。

16、卡尔维诺小说中的主体焦虑,太原大学学报,2013年1期。

17、《命运交叉的城堡》的整体意蕴与卡尔维诺,I.写作观的转变,焦作大学学报,2013年1期。

18、从《帕洛马尔先生》看卡尔维诺的认识论反思,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1期。

19、国内卡尔维诺研究述评,北方文学,2013年10月(下旬刊)。

20、《喧哗与骚动》中的多重主题与颓废书写,现代语文,2013年12月(上旬刊)。

21、夏尔·波德莱尔美学现代性思想的反宗教结构,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1期。

22、超现实主义文学与“梦”之关系,邢台学院学报,2014年1期。

23、《尤利西斯》中斯蒂芬的三重困境与文化反思,怀化学院学报,2014年1期24、弗兰兹·卡夫卡小说中的“主体死亡”之内涵,牡丹江大学学报,2014年3期。

25、波德莱尔的文艺思想:审美现代性、形象力、应和,牡丹江大学学报,2015年11期。

26、从《莫班小姐》及其序言看戈蒂耶的美学思想,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5年5期。

27、从《斐德诺篇》看柏拉图的修辞观,现代语文,2015年10月(上旬刊)。

参考资料

周小莉.兰州大学文学院.2024-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