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祯和(1940年10月1日—1990年9月3日),台湾花莲人,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作家。1961年发表处女作《鬼·北风·人》,其后创作了大量小说作品,包括《嫁妆一牛车》《三春记》《寂寞红》《香格里拉》等。他的作品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的冷漠与倾轧,以及下层劳动者、小商人、小职员的辛酸悲苦和挣扎呐喊。他的语言新颖细腻,句式奇特流畅,善用台湾本土语言。

王祯和的文学成就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他的作品不仅在台湾地区具有重要的影响力,也在国际上受到了一定的关注。他与黄春明等作家一起,推动了台湾乡土文学在 20 世纪 70 年代的发展高潮,使乡土文学成为台湾文学的重要流派之一。

人物经历

教育经历

1959年,王祯和考入台湾大学外文系。

工作经历

1963年毕业后,王祯和在莲花县中学担任英语教员,后在台南亚洲航空公司及台北国泰航空公司任职。1969年起在台湾电视台任职。

创作经历

1961年,王祯和发表处女作《鬼·北风·人》。其后陆续发表近20篇小说,出版短篇小说集《嫁妆一牛车》《三春记》《寂寞红》《香格里拉》,长篇小说《美人图》《玫瑰玫瑰我爱你》,剧本《春姨》《望你早归》,访问记《台视·电视》和电影评论集《从简爱出发》等。

社会活动

1970年,王祯和曾赴美国爱荷华国际工作室学习和研究两年。

文学影响

王祯和的作品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的冷漠与倾轧,以及下层劳动者、小商人、小职员的辛酸悲苦和挣扎呐喊。他的创作对台湾乡土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为后来的作家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他与黄春明等作家一起,推动了台湾乡土文学在 20 世纪 70 年代的发展高潮,使乡土文学成为台湾文学的重要流派之一。

创作风格

王祯和的语言新颖细腻,句式奇特流畅,善于运用台湾本土语言,使他的作品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这种语言风格不仅生动地展现了台湾的风土人情,也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他的叙事风格独特,常常以幽默、讽刺的手法来揭示社会的丑恶现象和人性的弱点。他的小说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象鲜明,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逝世

1990年9月3日,王祯和因鼻咽癌逝世。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王祯和 Chen Ho Wang.豆瓣.2024-09-09

王祯和 [台] (1940.10.1—).中国作家网.2024-09-09

王祯和.孔夫子旧书网.2024-09-09

王祯和小说选.豆瓣读书.2024-09-09

品乡土之根,怀悲悯之心——浅析台湾乡土作家陈映真、黄春明与王祯和创作上的共同点.豆瓣.2024-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