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仁(1924年9月16日-1947年),安丘市庵上镇小陆阁村人,出生于农民家庭。15岁时因生活所迫参加中国国民党军队。1943年11月加入八路军,被编入鲁中军区八支队一营一连三排七班当战士。1944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春参加攻打蒙阴城,因功获“一等战斗模范”称号。同年参加解放景芝镇战斗,获“独胆英雄”称号。后参加大汶口遗址战斗,被授予“战斗英雄”称号。1946年8月参加解放本溪作战,因战绩显赫,受到部队通令嘉奖,再获“战斗英雄”称号。1947年,在临江战斗中,被敌炮炸成重伤,坚持战斗,壮烈牺牲,时年23岁。

人物生平

1943年冬参加八路军,在八路军鲁中军区某部当战士,后任班长、排长。1944年冬季大训练中,成绩优良,成为全团“练兵模范”。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南征北战,历经大小战斗几十次。1946年5月在保卫四战四平中立下奇功,荣获“全纵队战斗旗帜”称号。在大梨树河狙击敌人时,子弹打光带领战士与敌人肉搏取得胜利,辽东军区授予他“一级战斗英雄”光荣称号。1947年2月,在第三次保卫临江市的战斗中,他排担任特别行动队。他身先士卒,带领全排战士一举占领了“915”高地,接着乘胜追击逃敌,不幸被流弹击中,壮烈牺牲。战后,在三源浦召开万人追悼大会,纵队首长亲临吊唁。会上宣布了向李安仁学习的决定,并将“915”高地改称安仁山,命名一连二排为“安仁排”。将他牺牲的所在地——大牛沟屯改称“安仁屯”,并建墓立碑。

人物事迹

1937年,李安仁被伪军抓兵,在厉文礼部当了一名勤务员,受了不少苦。1943年11月麻窝战斗时,他才被解放出来,参加了八路军

1945年春,毛泽东主席号召全党全军“扩大解放区,迎接大反攻。”山东八路军坚决响应毛主席的这一伟大号召,展开收复蒙阴城的战斗。

1945年3月19日,攻城的第二个夜晚,突击部队攻进了日军的据点,四周的炮楼已经打下来,可是当中那座最大、最顽固的炮楼还未拔掉。攻城突击队员李安仁发现20多个日伪兵龟缩在炮楼里,依仗着一挺重机枪负隅顽抗。李安仁看到这一情况,气得浑身冒火,决心把这个顽固堡垒攻下来。他急忙上去观察前进的道路。不巧,一颗炮弹炸伤了他的腿,鲜血粘住了裤子,走起路来一颠一跛的。排长劝他下去包扎,李安仁坚持不肯去。他说:“伤很轻,不碍事”,并表示坚决完成任务。日军的重机枪“突突”直叫,子弹“嗖嗖”地从身边穿过。“轰轰!”两颗炮弹在他们的前面爆炸了,李安仁没有理会这些。他和王玉泉一道,冒着密集的炮火,抱着70斤重的炸药包,机敏地冲到炮楼下。“轰隆!”一声,不料这包炸药只把炮楼炸开了一个较小的洞。李安仁急红了眼,又把第二包70斤重的炸药包成六楞包,加大了爆炸力。这时,敌人在炮楼的西棚里点了灯,东栅里点起了冲天大火,敌人凭借着灯火,封锁得更加严密。李安仁也趁机把地形通路看了个明白。指导员紧握着他的手说:“这就是时候了……”李安仁心想:“这就是为人民立功的时候了……”他把生死置之度外,说了声:“有我在,就没有炮楼在!”抱起炸药包,敏捷地飞奔上去,把炸药放在造近炮楼小门的地方,拉着了导火线。导火线“嗤嗤”冒着火花,接着“轰!”一声巨响,敌人坚固的炮楼刹那间变成一堆废墟。20多个日本兵也随着这声巨响完蛋了。部队冲了进去,胜利的旗帜插上了蒙阴城。

中心炮楼的毁灭,对整个战斗的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在祝捷大会上,李安仁被选为一等战斗模范。

1945年5月,鲁中部队攻打张步云匪帮盘踞的景芝镇。战斗打响后,突击部队在“哪里有敌人,就往哪里冲”的战斗口号鼓动下,像猛虎一样,直向镇东南角的围寨冲击。围寨的设施是很严密的:围墙外边是一圈铁蒺藜网,网外有两道深宽各一丈多的壕沟。东南角和东北角有着可以交叉射击的炮楼。中心炮楼座落在院子中央。

李安仁是特别行动队七班副班长,他跑在最前面。带领突击队员越过两道壕沟,突破了铁网,向敌人的围寨猛扑过去。此时,敌人集中火力拼命射击,企图封锁突击队前进。但英勇顽强的李安仁却毫不畏惧,他敏捷地爬上了敌人的围墙,看到东面一个大院里,黑压压的敌人出出进进,像是敌人的指挥部。李安仁站在围墙上大喊一声:“同志们冲啊!”喊声未落,排炮似的手榴弹扔下去,敌人被炸得死的死,伤的伤,乱作一团。李安仁又立即向大院里的敌人射击,连续三枪打死了两个敌人。此时,副连长和战士王文泉也冲了上来,李安仁便和王文泉在机关枪掩护下,像“草上飞”一样越过一片平场,跃到敌人的大炮楼脚下,堵住了炮楼门口,高喊:“缴枪不杀!八路军优待俘虏!敌人吓得直打哆嗦,乖乖地举起双手缴了枪。战斗胜利结束,伪军全部被歼。

李安仁在这次战斗中,战绩卓著,被授予“独胆英雄”的光荣称号。

1945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投降。朱德总司令命令八路军、新四军等“向大城市交通要道进军,消灭拒降敌伪,解放大片国土”。鲁中部队沿着淄博市线从南向北进军,扫除拒降的敌伪军,先打下博山区,继而攻克淄川,再向山东名镇周村挺进。

在解放周村的战斗中,李安仁所在的第八班担任突击班。他率领战士们抬着梯子,冲向北门。“轰隆!”一颗炮弹落到城门旁,顿时,黑烟弥漫,土石飞扬。李安仁身子一晃,摔到壕沟里,他顺势一滚,挺身而起,一看城门被炸开了,就趁着硝烟未散,纵身一跃,像一支利箭穿进城门,战士们也紧跟着突进去了。他们用力推倒敌人的防御墙,飞快地爬上城头,占领了有利阵地,居高临下,向正在增援的敌人横扫猛射。敌人连续组织了几次反扑,都被李安仁的突击班打下去了。北门一带成了这次攻击战的突破口。后续部队乘势急进,同敌人展开了激烈巷战。不到一个钟头,沦陷八年的周村获得解放。李安仁又立战功。

1945年9月,八路军挺进津浦铁路,在大汶口遗址车站与敌人展开了激战。

总攻击是在白天开始的。迫击炮山炮发出震天动地的怒吼,轻重机关枪的子弹,密密麻麻地落在敌人的阵地上。趁着敌人被炮火打得抬不起头来的时候,特别行动队三排八班长李安仁带领全班战士,悄悄爬到围墙下,这里距敌人只有一墙之隔。敌人怕被冲垮,用各种武器组成了密集的火力网,向突破口射击。冲上去的第一梯队倒下了,第二梯队又接着冲上去。一班长、机枪射手和孙德胜相继躺在血泊中。战友的牺牲,激起了李安仁的满腔怒火;他发誓,同志们的鲜血决不能白流!不报仇雪恨,决不罢休!他猛地站起来跃到突破口西侧,向敌人的工事里投了两颗手榴弹,趁机飞上墙城头,大喊一声:“同志们,快上来!”接着端起刺刀,只身冲进敌营。这时,木架子工事里有六个敌人,正准备拼命,李安仁跳过去接连就是两刺刀,两个家伙被刺伤逃跑了。第三个敌人刚要拔腿逃命,李安仁一个箭步上去猛刺了一刀,刺刀捅进了那家伙的肚子。李安仁喘了一口气,又端着枪继续向前搜索。正趴在围墙工事里向外射击的三个敌人,还没等爬起来,就被李安仁刺死了。这时,另一个敌人正慌慌张张地逃跑,李安仁心急腿快,端着刺刀猛追上去,结果了那家伙的性命。李安仁杀红了眼,猛追穷寇,接连又刺死两个敌人。

李安仁同战友一起奋不顾身,顽强作战,带领八班又打退了敌人的三次反扑,杀开了一条血路。在这次战斗中,他一个人刺死了15个敌人,在鲁中军民中传为佳话。战斗结束后,在表彰大会上,各界代表一致赞扬李安仁的英雄事迹。别人问他一连刺死了15个敌人,哪来的这股劲?他回答说:“阶级仇恨就是我力量的源泉。”

大汶口战斗结束后不久,李安仁所在部队奉命进军东北地区,编入东北民主联军三纵七旅十九团一营一连。这时李安仁已升任二排排长。

1946年4月四平保卫战中,李安仁参加了激烈的大台山战斗。大台山是一制高点,被敌人攻占,山上守敌两个连,我三营几次发起强攻未成。上级命令李安仁排坚决夺回大台山阵地。李安仁琢磨着:地形对我不利,一个排攻击两个连是不容易的:要想完成任务,必须很好地运用战术。于是他率领全排带着三挺机关枪和一门小炮进入攻击阵地。首先,他命令四班从东面悄悄地攻上去,敌人发觉后慌忙抵抗。李安仁乘机指挥机枪、小炮一齐猛烈射击,打得敌人晕头转向。这时,他带领五六班从侧面冲上山去,经过激战,敌人丢下横七竖八的尸体,狼狈溃逃。

8月,在东北民主联军三纵第一届英模大会上,李安仁因作战英勇,屡建功绩,被授予纵队“战斗英雄”称号,并发给英雄奖章和奖状。

1946年10月,东北民主联军攻克辽东西丰城市后,部队奉命转移至通化地区,准备进行新的战斗。

1947年1月,国民党军首次向我临江市地区进犯。在大梨树河子战斗中,李安仁排担负着打击敌人援兵的任务。战斗打响后,冲锋号一响,李安仁即带领全排向敌人猛冲。敌人溃退,李安仁便带领全排迅速插到敌军侧后,和敌人一个连展开了肉搏战,杀伤敌人20名。李安仁在这次战斗中机智勇敢,领导全排再建战功,辽东军区授予他“战斗模范”的光荣称号。

1947年2月,大雪覆盖着田野、村庄和条条乡间小路,大地一片白茫茫。

第三次保卫临江的战斗正在进行着。一天,上级命令一连夺回被敌人占领的915高地。李安仁排是突击排,他按照命令率领全排首先向“915”高地发起攻击,很快占领高地,将残余敌人压到山脚下。这时,一连又接受了歼灭山脚下敌人的任务。陈连长经过简明有力地战斗动员,便带领部队进入攻击阵地。陈连长命令所有武器一齐开火,掩护李安仁排向前突击,经过一场激战,部队进展不大。这时李安仁又爬回来,向连长建议:“集中火力,组织爆破。”连长接受了李安仁的建议,当即命令机关枪、小炮集中火力掩护爆破。不一会,敌人的一个主要工事被炸毁了,李安仁排随即发起冲击。在前进中,突然,一颗炮弹在李安仁身边爆炸了,他身负重伤,但他全然不顾,仍指挥突击排继续冲锋。他高喊着:“冲!四五班火力要集中,六班从左侧冲!快!”

李安仁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流尽了最后一滴血,时年23岁。

后世纪念

在保卫临江的战斗结束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三纵七师在三源浦朝鲜族镇为李安仁召开了万人追悼大会,宣布将北岔山(915高地)改为安仁山。将其所在的辽东军区第3纵队第7师19团1营1连2排改名为“安仁排”。柳河县民主政府将大牛沟屯改名为“安仁屯”(今安仁村)。为纪念李安仁烈士,在北岔山建立烈士陵园,后又在柳河为烈士修建了英雄纪念碑。

李安仁为国捐躯后,他的英雄事迹被谱成《悼李安仁同志》歌曲,在部队广为传唱。

参考资料

李安仁.中华英烈网.2015-06-04

【清明祭·缅怀英烈】李安仁:英雄牺牲在柳河.mp.weixin.qq.2024-08-24

东北战局的转折点——“四保临江”的宝贵精神代代传承.mp.weixin.qq.2024-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