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Alsophila podophylla )别名:鬼桫椤、结脉黑桫椤,桫椤科,桫椤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形态特征

植株高1-3米,有短主干,或树状主干高达数米,顶部生出几片大叶。叶柄红棕色,略光亮,基部略膨大,粗糙或略有小尖刺,被褐棕色披针形厚鳞片;叶片大,长2-3米,一回、二回深裂以至二回羽状,沿叶轴和羽轴上面有棕色鳞片,下面粗糙;羽片互生,斜展,柄长2.5-3厘米,长圆状披针形,长30-50厘米,中部宽10-18厘米,顶端长渐尖,有浅锯齿;小羽片约20对,互生,近平展,柄长约1.5毫米,小羽轴相距2-2.5厘米,条状披针形,基部截形,宽1.2-1.5厘米,顶端尾状渐尖,边缘近全缘或有疏锯齿,或波状圆齿;叶脉两边均隆起,主脉斜疣,小脉3-4对,相邻两侧的基部一对小脉(有时下部同侧两条)顶端通常联结成三角状网眼,并向叶缘延伸出一条小脉(有时再和第二对小脉联结),叶为坚纸质,干后疣面褐绿色,下面灰绿色,两面均无毛。孢子囊群圆形,着生于小脉背面近基部处,无囊群盖,隔丝短。

产地分布

产台湾(台北市宜兰县南投市屏东市)、福建省南靖县)、广东省龙门县从化区饶平县恩平市怀集县、德庆、英德市封开县、鼎湖山)、香港特别行政区海南省(吊罗山、尖峰岭海南霸王岭国家森林公园)、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横州市博白县、金秀、苍梧、平南)、云南(蒙自、河口、金平、屏边)、贵州(荔波)。也分布于日本南部、越南老挝泰国柬埔寨

生长习性

生于山坡林中、溪边灌丛,海拔95-1100米。

保护

黑桫椤是现今仅存木本蕨类植物门,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用途

景观

树姿优美,耐荫蔽,

可栽种于荫棚或庭园中阴湿处作大型观赏植物。

药用

削去外皮的髓部可作药用。味辛,微苦,性平;能祛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筋骨,清热止咳。常用来治疗跌打损伤,风湿痹痛,肺热咳嗽,预防流行性感冒,流脑以及肾炎、水肿、肾虚、腰痛、妇女崩漏,中心积腹痛,蛔虫病蛲虫和牛瘟等,内茎液汗,外用可治癣症。其茎杆髓部含淀粉约27.44%,可提取淀粉代食品,其根状茎具清热解煮等功效。

参考资料

Species 2000 China,Catalogue of Life China,CoL China 物种2000中国节点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4-03-21

中国植物物种信息数据库.db.kib.ac.cn.2011-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