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股庄是台湾在1920年至1945年间的一个行政区,属于台北州新庄郡。该地区后来发展成为现今的新北市五股区。
历史沿革
五股庄在清治时期及日据时期初期分属于兴直堡和八里堡。
1895年至1901年间,五股地区经历了多次行政区划调整,包括隶属于不同的辨务署和支厅。
1901年12月17日,台北厅划分为39个区,五股地区被划分为第16、33、34区。
1906年1月1日,台北厅改设置为28个区,五股地区被划分为和二重埔区、五股坑区。
1920年10月1日,原堡里之行政区废除,街庄改为大字,五股庄成立,辖有观音坑、洲子、成子、五股坑、石土地公、水碓、更寮、新等8个大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五股庄在1946年改为新北市新庄区五股乡。
社会事业
五股庄设有役场、学校等公共设施。其中包括五股庄役场、五股公学校(后更名为五股国民学校,现为五股国小)、更寮分教场(现为更老挝小)以及五股公学校成子寮分教场(后更名为成子老挝民学校,现为成州国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