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河口生态经济区位于辽宁省盘锦市西侧,濒临渤海,总面积约为968平方公里。作为盘锦市向海洋发展的关键地区,同时也是西部地区向海发展的核心平台,该经济区规划面积为100平方公里,预计总投资额达590亿元。其中,一期工程占地约30平方公里,旨在建设“六区一城”,包括渔港经济区、货运港和物流产业园区、新能源及科技产业园、生态造纸产业园区、海洋食品精深加工区、旅游景区以及滨海新城。为了确保区域内重点产业的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顺利实施,盘锦市政府领导与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制定方案,大力支持企业发展,同时注重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及其生态系统完整性,致力于构建以造纸业为核心的产业链,打造知名品牌,实现规模化的产业化发展。

自然地理

地形地貌

辽河口生态经济区地处辽河下游冲积平原,地形平坦低洼,平均海拔大约4米。

气候特点

该地区属于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年均气温约为8.3℃,年降水量约为623.6毫米,无霜期长达172天。

行政区划

辽河口生态经济区辖区包含三个镇,分别为石新镇、东郭镇和羊圈子镇。东郭街道办事处设于东郭,管辖四个社区居委会和八个村委会。羊圈子街道办事处位于羊圈子,负责管理四个社区居委会和十个村委会。石新街道办事处则设立在镇区,辖区内有一个社区居委会和八个村委会。

经济发展

辽河口生态经济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网络发达,有利于人员和物资的流动。区域内拥有49公里的海岸线和30万亩的近海滩涂,孕育了多种水产品。此外,还有80万亩的芦苇田,每年产出30万吨芦苇,是重要的造纸原料来源。经济区还拥有东北地区沿海最大的优质风场,具备良好的风力发电潜力。中国第三大油田——辽河油田的部分设施也分布在此,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基础支撑。"十二五"期间,经济区遵循"世界眼光、未来高度、现代化标准"的理念,致力于成为国际知名的湿地旅游休闲目的地、生态宜居的新城区和滨海文明新区。

交通状况

辽河口生态经济区交通便捷,通过公路、海运、航空和铁路等多种方式连接内外。滨海大道贯穿全境,京沈高速公路上设有通往经济区的出入口。海陆运输畅通,距离多个港口的距离适中。航空方面,经济区周边有多座机场,为旅客出行提供便利。铁路线路纵横交错,沈山铁路穿过境内并在羊圈子设有货运站

资源禀赋

芦苇资源

辽河口生态经济区拥有亚洲最大的芦苇生产基地,芦苇种植面积达60万亩,年产量超过24万吨,是全国重要的造纸原料供应地。芦苇是一种多年生禾本科,其根系发达,能够有效吸收土壤中的营养物质。芦苇的根状茎,俗称地下茎,是其繁殖的关键部位。芦苇的茎干挺拔,高度和直径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芦苇叶片狭长,花朵呈复总状花序,果实为颖果。芦苇不仅适应性强,而且在污水处理中有重要作用,其茎秆富含纤维素,是造纸工业的理想原料。

其他资源

经济区的土地资源丰富,可供开发利用的土地广阔。地下蕴含着丰富的油气资源,是辽河油田的重要产区。此外,盐卤水资源也为发展盐化工产业提供了有利条件。海洋资源同样丰富,海岸线上的滩涂适宜水产养殖加工。旅游业方面,经济区拥有独特的湿地景观和珍稀动植物资源,如红海滩和黑嘴鸥等,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

政策扶持

辽河口生态经济区为吸引投资者,除了提供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和盘锦市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相关优惠政策外,还制定了更具吸引力的措施。对于符合条件的投资项目,经济区将在税收等方面给予奖励和支持。对于高级管理人员,也将根据具体情况提供个人所得税方面的补贴。对于大型投资项目,经济区还将协助办理贷款并争取贷款贴息资金。对于世界500强、国内行业100强或拥有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经济区将采用特殊方式,提供更为灵活的优惠政策。

文物古迹

辽河口生态经济区内保存有多处历史遗迹,如明清时期的墓葬群,反映了当地的历史文化积淀。这些遗址不仅是文化遗产,也是了解过去社会生活的重要窗口。

参考资料

生态经济区.经济区.2024-09-09

【夜读盘锦】修复辽河口滨海湿地.搜狐网.2024-09-09

我市制定出台《辽河口生态经济区改革方案》.盘锦市人民政府.2024-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