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牙山五壮士》是詹建俊于1959年所画的油画作品。

该画作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高186厘米,长203厘米,在这幅画中,描绘了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五位八路军战士在寡不敌众的情况下顽强战斗,直到打光最后一颗子弹毅然砸枪跳崖的英勇场面。作者采用了象征手法,画面为五壮士跳崖的瞬间。人物的组织并非自然的真实,而是象征地把人物和太行山连为一体,具有纪念碑式的效果。在构图上,把五壮士在画面中构成“山”字形,使画面充满力量感和稳定感。再现了五位英雄大义凛然、宁死不屈的气概,形成鲜明的英雄主义基调。

作品内容

该画作描绘的是抗日战争时期五位八路军战士在寡不敌众的形势下,据险抵抗,直至弹尽援绝,毅然砸枪跳崖的英勇场面。作者抓住了五壮士跳崖的瞬间,刻画了五位钢筋铁骨、浩气凛然的战士,由于寡不敌众,被迫后撤至狼牙山巅,但他们面对穷凶极恶的敌人,巍然屹立,与峻峭、雄伟的狼牙山峰融为一体;犹如矗立于天地间的一座英雄纪念碑。

创作背景

1941年9月,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五位八路军战士,为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在易县狼牙山与日军血战,弹药打尽,砸毁枪支,从棋盘陀峰顶集体跳崖。

1958年,詹建俊刚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就接到了上级领导下达的任务,为刚成立的中国革命博物馆创作一幅表现中国革命军事历史题材的作品。在规定的题材中,“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事迹一直感动着他,于是,他便接受了这个主题的创作任务。他深入狼牙山山区考察写生,走访当年跳崖的幸存者葛振林采访他们的身世和事迹。终于,在1959年,他创作完成了这一幅油画作品。

作品鉴赏

主题

《狼牙山五壮士》是一首壮美的颂歌,其歌颂的革命者的牺牲精神。作者选取了英雄跳崖前的一刹那,从悲壮的气氛中突出表现了宁死不屈、气壮山河的英雄气概,塑造出人民心目中的英雄形象。表达的是革命精神永世长存的这一主题。

形象

该画作大胆舍弃了繁复琐屑的细小情节,以突出崇高悲壮的英雄气概的强调表现。画家造的英雄群像,已经不是纯粹严格的写实造型,而是趋近意象化的升华形象。

作者巧妙地抓住了五位革命烈士英勇牺牲前的瞬间,深入刻画人物的英雄气概,通过人与山的比拟造型和象征意义,将人物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与狼牙山山峰的造型结合起来,用人物身影与山峰叠印的形式表现人物形象。在统一的气势中不同人物的动作、眼神,又巧妙地富有变化,五位人物的魁伟身影与作为背景的险峻山峰浑然一体,比山峰高大,较背景醒目,群像呈现出山形的稳定结构,轮廓参差起伏,节奏强劲有力。人物的姿势威武雄壮,表情严峻果敢,虽然没有对人物做精细的写实描绘,但特定的性格刻画生动鲜活,整体的气势和神态却相当逼真,表情尤其传神,有巨型石刻般的力量。

构图

作者抓住了五位壮士跳崖前的瞬间动态,运用概括的凝练、泛化的象征性的构图手法,用豪放粗犷的笔触把人物和太行山的造型结合为一体,画面金字塔式的三角构图形成了作品的稳定感,在金字塔式的构图上,山体作为人物的基石出发点,人物则形成山峰的无限展开与延伸,互为映照、衬托,突出粗硬的笔触,以形成刀凿斧劈的雕塑效果,使人物具有青铜雕塑般的庄严雄伟,整体形象又具备了大理石纪念碑刺破青天的高大巍峨效果,顶天立地,荡气回肠,将人引入崇高神圣的境界。这样的构图把英雄们坚强威严、气壮山河的伟大气概烘托得淋漓酣畅,悲壮中自有一股正义豪气,从表现美学的意义上得以更加突出和强调。

笔触

在用笔上,画家采用大刀阔斧的雕塑式的笔触肌理塑造人物,用喷薄飞动但却坚定有力的笔触,“塑造”了“坚如磐石”这种形式内涵。结合背景山峦斧劈刀削似的简洁果断的笔触,成功“打造”出一尊“青铜雕塑”,巍然矗立在纪念碑基座之上。

色彩

詹建俊十分注意色彩的表现力。油画是用色彩造型的艺术,画家不仅要有扎实的素描功力,而且还要有善于运用色彩的本领,使两者水乳交融。长期受中国水墨画熏陶的中国油画家,易于将素描造型与色彩分开来处理,油画语言缺乏深度与厚度,表现力不够强烈。而从该画中可以看出,作者已经显露出运用油画语言的才华,他善于调动色彩的微妙关系来塑造形象,烘托气氛,加强作品的感染力。

该画使用的是既朴素又沉着、浑厚的色彩,全幅的色调用偏暖的绿色,来渲染画中的人物形象,既表现了战士服装的真实,又烘托出稳定沉着的气氛。整个画面披上一层浓郁厚实幽重深的青铜色调,使人物看起来好像历尽岁月沧桑的青铜雕塑。

作品评价

美术理论家、国画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邵大箴《情感激越、画风雄健而富有诗意——詹建俊的油画艺术》:创作于1959年的《狼牙山五壮士》这件詹建俊先生早期的代表作,标志着他油画艺术的成熟,从此,他的油画创作一直稳定地处于高水平之上,没有像他同时代一些艺术家那样,有大的起伏。

作品影响

《狼牙山五壮士》由北京历史博物馆出版独幅精装画页,被列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有代表性的优秀美术作品之一。

《狼牙山五壮士》曾被选为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课文配图。

重要展览

2011年7月1日,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现代经典美术作品展”,詹建俊的《狼牙山五壮士》是其中之一。

作者简介

詹建俊,满族,1931年1月生,辽宁省盖县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委员会顾问,中国油画学会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欧洲人文艺术科学院客座院士。1953年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本科毕业,1955年中央美术学院彩墨系研究生毕业,1957年苏联专家康斯但丁·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毕业,同年在中央美术学院任教。曾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九届全国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1986年被国务院授予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代表作有《狼牙山五壮士》《高原的歌》《潮》等,出版《詹建俊画集》。作品曾获“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金质奖章,“北京市美展”一等奖

参考资料

《美术经典中的党史》首发,讲述作品背后的党史故事.澎湃新闻.2024-04-03

美术经典中的党史(10):油画《狼牙山五壮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老干部活动中心.2024-04-03

詹建俊.中国网.2018-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