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平郡:曹操广汉市属国为阴平郡,治阴平(今甘肃文县西北),后被蜀汉占有,仍置阴平郡。邓艾灭蜀时经过的阴平道是指从今文县穿越岷山山脉,经过四川平武、江油市成都市的道路。司马衷元康六年(296年),氐族首领杨茂搜依据仇池山建立割据政权,史称前仇池国,其后之后仇池国、武都国、阴平国、武兴国均为仇池杨氏所建,故统称仇池国,杨氏氐族政权延续了358年。阴平郡属之。宇文毓二年(558)阴平郡属为文州。隋开皇三年(583)废。

变迁

西晋怀帝永嘉年间(307-312年),因战乱,阴平郡、县(今甘肃省文县)民众南迁入蜀,于今四川江油市小溪坝阴平村侨置阴平郡,隶秦州区,辖阴平、南阴、恒陵、顺阴4县。成汉时仍侨置于此,改隶汉中市

东晋晋穆帝启和四年(348年),东晋灭成汉后割梓潼县西北地域(今四川梓潼许州、仙峰、双板及江油重华、厚坝、文胜、马阁、雁门、二郎庙等地)置北阴平和阴平县。后又改名阴平郡,隶秦州。

刘宋明帝泰始时(465-471年),改侨置阴平郡为实郡,仍名北阴平郡,仍与阴平县同设治于今小溪坝镇阴平村

北阴平郡隶梁州,辖阴平、平武县二县。齐、梁均沿袭前朝之建置,仅梁天监四年到七年、即北魏正始二年至永平元年(505-508年)北魏据郡地期间改北阴平郡为阴平郡,隶新置之龙州

元钦二年(553年)平蜀,阴平郡辖龙安区(由阴平县改置)县,郡、县同郭,隶龙州(治今南坝镇)。

北周

北周(557-581年)改阴平郡为静龙郡,治阴平县(再由龙安县改置),辖阴平一县,仍隶龙州。杨坚开皇三年(583年)废静龙郡。

隋唐

义宁二年(618年)陇右道安抚大使、长道公姜割武都郡曲水县、长松、正西三县置阴平郡,以曲水县令陈察为太守武德元年(618年)郡改州,阴平郡改为文州,陈察为刺史。贞观元年(627年),省正西入曲水。天宝,改为阴平郡。乾元元年,复为文州。旧属陇右道,隶松州都督赵构永徽年间(650—655年),改属剑南道也。天宝中,有户一千六百八十六,人口九千二百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