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夏东西说在1933年由傅斯年提出,是过时的中国史前文化起源理论。此说认为商代文化由二个族群建立:商朝的西部由夏族群开发,并且商朝的东部由夷族群开发。此理论进一步指出,商部落可能起源自今东北地区,大凌河流域的出土商代铜器,符合这个假说。后来根据当时最新发现的考古结果,夷夏东西说得到一些学者的进一步扩展,认为仰韶文化是由西部的夏人建立,而龙山文化由东部的夷人建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学者方汉文等,认为原始汉族的主体应是来自东夷人。直到大约1960年以前,中国和西方史学家都以这个假说来解释中国的史前史。
学说内容
自魏晋南北朝末以来的中国史,常常分南北,或者是政治的分裂,或者由于北方为外族所统制。但这个现象不能倒安在古代史上。东汉时长江流域才大发达。到孙吴时,长江流域才有独立的大政治组织。在三代时及三代以前,政治的演进,由部落到帝国,是以河,济,淮流域为地盘的。在这片大地中,地理的形势只有东西之分,并无南北之限。历史凭借地理而生,这两千年的对峙,是东西而不是南北。现在以考察古地理为研究古史的一个道路,似足以证明三代及近于三代之前期,大体上有东西不同的两个系统。这两个系统,因对峙而生争斗,因争斗而起混合,因混合而文化进展。夷与商属于东系,夏与周属于西系。
学说质疑
在20世纪50年代后,夷夏东西说受到了一些学者的质疑,以下是反对者的论据。20世纪50年代的考古发现显示殷墟文化出现在中原的二里岗文化之后。在1959年在二里头遗址遗址被发现的二里头文化,是龙山文化之后,二里岗文化之前出现的文化。虽然考古学界对商代和夏朝的界限的分界点仍未有定论,中国学者普遍认为二里岗文化和二里头文化分别是商代和夏代的遗址。在1983年,发现了新的二里岗文化遗址偃师商城遗址。这发现进一步显示二里头和二里岗文化由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所控制。考古发现,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山东龙山文化被岳石文化取代。这文化的出现显示二里岗文化从中原向东的扩展。这证明了商人民并不是发起于东方的。在1980年代后,包括山东大汶口文化,大、小凌河红山文化遗址的发展,使夷夏东西说重新受到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