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1938年11月生,山东省海阳县人。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教授。
人物简介
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学系,现为固体地球物理专业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家教委高校地质和地球物理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常务理事,固体地球物理委员会主任;中国地震学会常务理事;国际地震学与地球内部物理协会中国委员会副主席,国际地球内部物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委员会委员,地球物理学报副主编和《地震学报》等四个刊物的编委。曾作为名誉研究员在英国伦敦大学和剑桥大学工作。主要贡献:从事的研究领域较宽,涉及岩石力学及流变学,震源物理,板块相互作用及应力场,岩石圈结构及演化,俯冲带物性及动力学,地球内部结构和动力学。在俯冲带的研究方面,在国内首先开辟了这一新的研究领域,取得了系统性成果;通过对中国周边板块相互作用的研究,得到板块相互作用的方向和强弱及其对中 国应力场的影响。为研究小行星3789应力场提供了边界条件。作为主要成员参加了1966年以来的七 次大地震的现场考察研究和总结,为地震研究积累了宝贵的资料;在震瘅物理研究中,提出深震破裂的体积剪切特点,提出地震应力降分布于三个数量级,而不是几十巴的观点。研究成果受到国内外同行们广泛的重视。发表论文九十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