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熙业(全名让·奥古斯坦·贝熙业,法文名:Jean Jérome Augustin Bussiere),1872年7月9日生于法国利莫赞大区克鲁兹省夏尔市,毕业于法国波尔多海军医学院,获得医科博士学位,是一位积极支持中国抗战事业的法国医生。曾任法国驻中国大使馆医官、法国医院大夫等职务。

1912年,贝熙业向上级提出到中国任职,并于1913年4月抵达天津市,抵达中国后不久,就应聘到北洋海军医学堂担任教职。20世纪20年代,中法大学成立后,蔡元培出任首任校长,并成立法方董事会。贝熙业担任法方董事会成员、校医。从20世纪30年代起,贝熙业开始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医学人才的培养上。1932年,贝熙业出任震旦大学医学院首任院长,开始了定期在北京和上海往返奔波的生活。1943年,贝熙业为身份暴露的中共地下交通员黄浩提供庇护。此外,贝熙业还在贝家花园为负伤的八路军、游击队战士进行包扎和医治,有时还到附近山中医治抗日将士。1952年,贝熙业与中国女孩吴似丹登记结婚。1954年,受国际国内局势的影响,贝熙业回到法国。1958年2月,贝熙业去世。

为了纪念贝熙业在中国所做的贡献,2001年,贝家花园被列为海淀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贝家花园被列为北京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这座沉寂了半个多世纪的别墅花园得到全面修缮。2024年10月30日,贝熙业铜像捐赠仪式在贝家花园南大房举办。

人物生平

贝熙业1872年出生于法国山区夏尔市的一个普通教师家庭,1895年毕业于波尔多海军医学院,获得医科博士学位。大学期间,贝熙业的功课门门皆优,完全可以留在法国大城市工作,但向往远方的他却主动要求被派往海外。他先后以军医身份到过西非塞内加尔、南亚的印度、西亚的波斯等地。

1912年,古老的中国正经历“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国取代了几千年的封建帝制。此时的贝熙业已是不惑之年,事业有成、家庭美满,却被遥远东方的巨变所吸引,向上级提出到中国任职。年底,他乘船离开法国,经过数月的海上旅程,终于在1913年4月抵达天津市,踏上了中国的土地。那时的贝熙业还不曾想到,自己与中国的缘分竟长达42年。

贝熙业一方面救死扶伤,开办诊所,另一方面积极投身教育事业,特别是对中国的医学教育投入很大精力。1913年贝熙业抵达中国后不久,就应聘到北洋海军医学堂担任教职。他努力把自己掌握的医学知识教授给学生,向学生们介绍、展示西方医学取得的最新成果。1916年华法教育会成立,贝熙业积极加入,并把推广赴法留学作为主要活动,引起巨大反响,一时间赴法勤工俭学浪潮席卷华夏。其后,在贝熙业等人的共同努力下,千余名中国学生走上了赴法勤工俭学之路,其中不少学生后来成为中国革命运动的先驱和新中国的领导者。

20世纪20年代,中法大学成立后,蔡元培出任首任校长,并成立法方董事会。贝熙业担任法方董事会成员、校医,积极为中法教育事业出谋划策,规划发展方向。在发展教育上,贝熙业展现出高昂的热情和斗志。从20世纪30年代起,贝熙业开始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医学人才的培养上。1932年,贝熙业出任震旦大学医学院首任院长,开始了定期在北京和上海往返奔波的生活。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许多外国人担忧战争波及自身安全,离开了这片土地。但是,贝熙业没有选择离开,而是继续留在中国,并为抗战作出了很大贡献。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对英国和美国宣战,并在各地大肆逮捕英美人士。燕京大学的英国教授林迈可同情、支持中国人民抗战,成为日本士兵逮捕的目标。1941年12月8日,为躲避日本人的抓捕,林迈可从燕京大学紧急出逃,投奔至西山脚下的贝家花园。在贝家花园短暂休整后,由地下交通员护送,经过长途跋涉进入抗日根据地,其后前往延安市。1943年,中共地下交通员黄浩身份暴露,为躲避日本宪兵队追击,黄浩仓促出城。贝熙业与黄浩相识已久,得知黄浩出逃后,派人将黄浩接到贝家花园,黄浩从那里奔向抗日根据地。此外,贝熙业还在贝家花园为负伤的八路军、游击队战士进行包扎和医治,有时还到附近山中医治抗日将士。

1952年,贝熙业与中国女孩吴似丹登记结婚。1954年,受国际国内局势的影响,贝熙业与中国女孩吴似丹不得不匆匆告别北京,登上去法国轮船。回国后,贝熙业在新堡浴市一处跟北京西山类似的地方重新安家。1955年,吴似丹与83岁高龄的贝熙业孕育出了一个新的生命,就是后来的小贝。1958年2月,贝熙业去世。

个人生活

感情经历

贝熙业是与第一任妻子带着两个女儿来中国的。他的妻子玛丽昂-佩尔农后来回到法国,1923年因病去世。两个女儿长大后也陆续返回法国。在很长时间里,贝熙业每天奔忙,是个“快乐的单身汉”,直到遇到中国姑娘吴似丹。

1940年,在台湾辅仁大学美术系读书的吴似丹患肺结核,找到贝煕业治疗。吴似丹倾心书画艺术,酷爱戏曲,还懂法语,这让喜爱中国文化的贝熙业十分欣赏,而贝煕业的人格魅力也吸引了吴似丹。吴似丹毕业后经常到西山写生、采风,落脚贝家花园。看到贝熙业无怨无悔地帮助村民无偿治病,她心中的敬佩和爱意与日俱增,主动提出学习护理技术,给贝熙业做助手。贝熙业做手术动作麻利,一丝不苟,吴似丹心领神会、配合默契,还不时为贝熙业擦去头上的汗水。时间久了,周围村民们都以为吴似丹是贝家诊所的女护士。

1952年,贝熙业与吴似丹登记结婚了。两个人悬殊的年龄,加上吴似丹不告而婚,一开始令吴家人有点生气,但他们最终还是接受了两个人的真挚情感。

抗战胜利后,贝熙业的两个女儿陆续返回法国。一天,年老的贝熙业突发心肌梗死,倒在书房的地上,幸亏吴似丹及时发现,找来大夫给贝熙业紧急治疗,后又悉心照顾,贝熙业才逐渐恢复了健康。这次意外让倾慕彼此已久的两人都下定了决心,举行了一次小小的秘密婚礼。1952年,他们前往民政部门正式登记,并邀请了20多位朋友聚会庆祝。

在焕然一新的北京城,贝熙业与吴似丹度过了两年浪漫而温馨的时光。可美好的生活总是太短暂,1954年,受国际国内局势的影响,这对异国情侣不得不匆匆告别北京,登上去法国轮船。回国后,贝熙业在新堡浴市一处跟北京西山类似的地方重新安家。1955年,吴似丹与83岁高龄的贝熙业孕育出了一个新的生命,就是后来的小贝。1958年,贝熙业悄然辞世,吴似丹带着小贝独在异乡生活,与国内的联系越来越少。

家庭关系

人物事迹

培养医学人才

贝熙业在就任上海震旦大学医学院首任院长伊始,其不但着手震旦大学医学院的建章立制,还积极筹款采购先进医学设备,延聘多位留法医学博士担任教职。震旦大学强调用法国医学传统培养人才,实行严格的学习考试制度,优胜劣汰保证毕业生质量。优良的师资、严格的学风、科学的管理机制使震旦大学医学院很快在上海脱颖而出,在中国医学界声名鹊起。

救死扶伤

长期定居北京后,贝熙业在西山脚下清幽之地租赁土地,修筑私宅贝家花园,很快这里就成为附近百姓寻医问药的重要场所。为方便穷苦百姓就医,他还将贝家花园防盗用的碉楼改为个人诊所,一楼为候诊室,二楼为诊疗室,三楼为药房,为周边村民义诊。如果需要进行大型手术,他还把病人接到北京城内西医医院进行治疗,当时他甚至把贵重的盘尼西林给普通百姓使用,以挽救生命。

看到贝家花园附近农村地区卫生条件堪忧、设施匮乏,贝熙业积极向当地百姓普及公共卫生知识。农村卫生条件有限,极易引发大规模传染性疾病。贝熙业及其好友在贝家花园所在的温泉地区宣讲卫生常识,宣传饭前便后洗手,坚持经常洗浴、及时清理腐烂物品等,并组织村民处理村内垃圾、打扫街道,保证公共场所的卫生。同时,他还指导当地政府建立农村诊所,解决农民看病难的问题。经过多年努力,西山温泉地区旧貌换新颜,当地百姓与贝熙业感情越发深厚,亲切地称这位老外为“老贝”“贝海石”。

在张文大收集的口述实录中,找贝熙业看过病、有名有姓的村民就有30多位,其中包括张文大的朋友胡宝善。胡宝善小时候住在温泉镇,年过八十的他抬起腿,贝熙业当年为他做手术的伤痕犹在,当时的情景也历历在目:“贝大夫仔细看了看,发现右腿里边儿化脓了,说必须手术,把脓血放出来才能好。他用一种药水在我右腿肿的地方反复擦抹,然后用手术刀顺着小腿切开一个两寸长的口子……贝大夫擦去脓血,用高锰酸钾冲洗伤口,把一尺多长的纱布条一点一点塞进口子里,外面盖一块纱布……贝大夫叮嘱每天还要来换药,就这样一连四天,病情终于见好。”

于赵氏的母亲是另一位病人,据她回忆,当时母亲得了哮喘,听说贝海石医术好,便想去看一看,可母亲年龄大了,身体也不好,走不了远路,父亲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请贝大夫到家中诊治。没想到,贝大夫二话没说,背起药箱就出门。后来,他又到家里来了两次,母亲的病情大有好转,贝大夫却连一分钱都没收。

支持中国抗战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叫嚣“三个月占领中国”,中国国民党军队不断败退。许多外国人担忧战争波及自身安全,离开了这片土地。但是,贝熙业没有选择离开,而是继续留在中国,并为抗战作出了很大贡献。

在国民党领导的政府军队溃败之际,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武装发展起来了,坚持对日作战。一支八路军游击队在西山脚下频繁活动。由于日军占领东南沿海,不断加紧对我实施物资封锁、禁运,造成各抗日根据地许多急需的药品,尤其是西药无法及时得到补充。在此背景下,中共驻晋察冀根据地代表联系贝熙业,希望他协助采购部分西药救治伤员。

贝熙业是北京城内享有盛誉的西医,是法国使馆的医生,有外交特许权,汽车悬挂外交牌照。日本人也知道贝熙业在西山脚下有私宅贝家花园,他需要开车往返于城里和贝家花园。鉴于其特殊的身份,日本人一般并不纠缠盘问。因而,贝熙业接受任务后经常从东城的大甜水井胡同住处出发,前往西山的贝家花园,帮助八路军运送急需的药品。地下交通员把在贝家花园拿到的药品,通过驴车等转运至抗日根据地。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侵略军对占领区的物资封锁、禁运越发严厉,汽油等成为日军重点监管的战略物资,已经难以从市面购买,贝熙业的汽车只能停在车库。为了继续向平西抗日根据地输送紧缺的药品,他购买了自行车。从北京城内到西山脚下贝家花园,骑车需要大半天时间,他不顾高龄,每次都用自行车驮着几十公斤的药品,在颠簸的山路上骑行。从城里到贝家花园30多公里的路途,需要经过多个日军的检查哨所。他从不计较个人安危,全身心支持八路军,支持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事业。

贝熙业不仅帮助抗日根据地运送宝贵的药品,还协助多位反法西斯主义国际人士和地下工作者安全转移。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英国和美国宣战,并在各地大肆逮捕英美人士。燕京大学的英国教授林迈可同情、支持中国人民抗战,成为日本士兵逮捕的目标。1941年12月8日,为躲避日本人的抓捕,林迈可从燕京大学紧急出逃,投奔至西山脚下的贝家花园。在贝家花园短暂休整后,由地下交通员护送,经过长途跋涉进入抗日根据地,其后前往延安市。1943年中共地下交通员黄浩身份暴露,为躲避日本宪兵队追击,黄浩仓促出城。贝熙业与黄浩相识已久,得知黄浩出逃后,派人将黄浩接到贝家花园,黄浩从那里奔向抗日根据地。此外,贝熙业还在贝家花园为负伤的八路军、游击队战士进行包扎和医治,有时还到附近山中医治抗日将士。

国际友人林迈可在他所著《八路军抗日根据地见闻录》一书中,详细讲述了他与贝家花园的一段往事:1941年12月,因国际局势变化,在燕京大学执教的英国人林迈可教授,遭到日本军警的搜捕。情急之下,他携带两只装满无线电器材的箱子逃离燕园,先是躲避到贝家花园,然后与八路军的游击队取得联系,几经辗转到达延安市,开始了他的抗战生涯。

让-路易家里有这样一幅历史照片:贝熙业医生与八路军战士在一起。背后是贝熙业的法文注释:“1939,八路,在北安河”。人们无法得知贝熙业在贝家诊所秘密为八路军伤病员看了多少次病、做过多少次手术,但有记载,仅吴似丹协助的手术就有7次。正如贝熙业事后所说:“我冒着生命危险,穿过日军的检查站,提供药品,治疗共产党战士,给他们做手术,把他们藏在乡间的房子里,我冒着最大的危险,把城里的情报人员转移出去,我所做的是一名中国爱国者的行为。”

后世纪念

2001年,贝家花园被列为海淀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贝家花园被列为北京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这座沉寂了半个多世纪的别墅花园得到全面修缮。

2014年9月,中国在巴黎举办了“贝家花园:一个法国医生在北京的展览”。2015年1月,时任中国驻法国大使馆参赞的张伟和夫人贺洁所著、让-路易作序的《贝熙业传奇》一书出版;同年5月,四集电视纪录片《贝家花园往事》在法国文化中心首映,后在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隆重播出。贝家花园被授予“中法人文交流基地”称号。

2021年3月,贝家花园被北京市文物局公布为北京市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

2024年10月30日,贝熙业铜像捐赠仪式在贝家花园南大房举办。

人物评价

在动荡不安的岁月,贝熙业不畏艰险,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支持和帮助中国人民抗战,是中国人民不能忘记也不会忘记的朋友。(学习时报评价)

一位年过七旬的外国老人,将生死置之度外,为中国的救亡图存运送急需的药品;掩护爱国青年学生、共产党干部、国际友人奔向革命根据地;为平民百姓分文不取的医治伤病。贝熙业先生的正义品格、勇敢精神、精湛医术永远值得中国人民怀念!在海淀区无数如同贝家花园这样的“红色地标”,它们蕴含着中国革命的动人事迹,折射着历久弥新的奋斗精神,更催生出蓬勃向上的强大动力。(北京海淀区官方)

一位年届七旬的外国老人,不顾个人安危,为中国的抗日运送战地急需的药品;掩护爱国青年学生、共产党干部、国际友人奔向革命根据地;为抗战勇士和平民百姓分文不取的医治伤病。他不求名利,做好事无数,从不自誉。可以说,贝熙叶大夫虽然没有信仰共产主义,不是共产党员,但他具有与白求恩同样的国际主义精神,令每一个中国人由衷的敬佩!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和世界各国朋友的支持帮助分不开的。贝熙叶先生的正义品格、勇敢精神、精湛的医疗技术、为民服务的热情,永远值得中国人民怀念。(文旅海淀区

相关事件

2025年8月29日,新华网发布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视频《怎能忘记旧日朋友?铭记援华抗战的国际友人!》,贝熙业被列入其中。视频中提到,贝熙业先生1913年来到中国,一待就是40余年。他作为一名有着崇高社会地位与丰厚收入的法国名医,他冒着生命危险开辟一条自行车"驼峰航线",把宝贵的药品运往中国抗日根据地。

参考资料

贝熙业医生,请“回家”.海外网.2025-08-29

『贝家花园往事』“我”来说说贝大夫.文旅海淀.2025-08-29

中国人民的朋友贝熙业.中国纪检监察报.2025-08-29

习近平提到的这位法国医生,曾骑车给根据地送药,家在北京西山.北晚在线.2025-08-29

贝熙业:与八路军亲密合作的“贝大夫”.中国军网.2025-08-29

微信公众平台.微信公众平台.2025-08-29

民国名媛吴似丹.光明网.2025-08-29

后人追忆援华抗日法国医生贝熙叶:他是中国人民英勇抗战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中国军网.2025-08-29

【品读】《贝家花园往事》:一座花园与一群精英.中国发展改革.2025-08-29

贝家往事——“法国白求恩”贝熙业的中国足迹.人民网.2025-08-29

开辟“自行车上的驼峰航线”,这位法国老人为何选择贝家花园…….北京海淀区.2025-08-29

怎能忘记旧日朋友?铭记援华抗战的国际友人!#九三阅兵 #抗战胜利80周年.今日头条.2025-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