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凤桥位于福建省仙游县县城东部,距离县城大约四里的位置,是连接仙游与莆田市福州市的重要通道。

历史沿革

初建时期

金凤桥最初建于南宋嘉定年间(1208年至1224年),由清源郡侯陈谠主持修建,起初命名为“安利桥”。这座桥共有十五个桥墩,桥面上设有长亭,是当时仙游县城跨越木兰溪的第一座桥梁。然而,在明朝永乐年间(1403年至1424年),金凤桥不幸遭遇火灾,仅剩下五个桥墩。

明代重修

明代成化元年(1465年)冬季,郑纪、柯添、陈俊明等人发起募资重建工作,桥名先后更改为卧龙桥、青龙桥、起龙桥。到了明万历十二年(1592年),时任知县周铎在原址上游数十丈处新建了名为“登瀛桥”的桥梁。随后,为了缓解交通压力,明天启二年(1622年)又增加了两座桥梁,分别称为“金凤”和“青龙”,并在两桥之间建造了一个大型石墩和一座八角亭。清代康熙四年(1665年),当地居民唐显悦出资建造船只用于摆渡,使得桥上桥下的交通更加繁忙。

清代重建

清朝雍正八年(1730年),由于金凤桥底部堆积了大量泥沙,以及青龙桥遭受洪水破坏,因此由本地绅士徐万安及其兄弟筹集资金进行了重建。重建后的金凤桥拥有十个桥墩和十一孔,桥墩采用船型设计,桥身总长度达到218米,高度为7.2米,宽度为2.3米,采用了石头梁式的建筑结构。

近代修缮

进入近代,金凤桥经历了多次修缮。其中一次大规模的修缮发生在民国六年(1903年),耗时长达十五年,最终在民国丁巳年(1917年)完成。

参考资料

金凤桥的前世今生.仙游今报数字报.2024-11-14

乾隆年间金凤桥究竟用了多少钱?.百家号.2024-11-14

金凤桥--仙游最早横跨木兰溪的大桥(图).莆先网.2024-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