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雪梅(1901~1972),江苏镇江人,原名臧少奎,外号大狮子,扬剧奠基人之一。臧雪梅工旦角,后改小生,幼年常扮神女、荡湖船村姑,参加迎神赛会,曾从王永富学清曲。成年后,臧雪梅在戏馆把闸子(检票),每逢元宵节、喜庆,和腰鼓玩友一起演唱,又经许金福、李伯樵指点,技艺日进。
约1919年,臧雪梅与当地花鼓艺人以清曲唱法和丝弦伴奏,首次在镇江保安新街龙云楼将花鼓戏搬上舞台,售票公演。由于他和孔少兰、叶兰芬等早期花鼓艺人的努力,“小开口”始有雏形。同年臧雪梅与方少卿等人组成第一个“小开口”班社-凤鸣社,应邀赴浙江杭州美记公司游艺场演出,深受观众欢迎。1922年,其再度赴杭,于西湖大世界(美记公司游艺场)公演。
1937年,臧雪梅被选为上海维扬戏剧联合会副会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他参加了上海市协助扬剧团,后调南京联三扬剧团,1954年参加南京市扬剧团。1956年,臧雪梅为秦淮区人民代表;1959年后又在江苏省青年扬剧团任教;1954年后曾整理出《八大锤》《车篷产子》《三审刁刘氏》《琵琶记——咽糠》等扬剧传统剧目。1957年,臧雪梅参加江苏省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在《咽糠》中饰蔡从简,获老艺人奖,传徒臧克秋。
臧雪梅等人的演出,对杭剧的形成产生了积极影响。臧雪梅初工闺门旦,表演细腻,嗓音甜润,有深厚的清曲基础,拿手戏有《莲花庵》《五子哭坟》《秦雪梅》《琵琶记》等,尤以《刘全进瓜》最佳。
人物简介
是扬剧开山人之一。幼时常扮神女、荡湖船村姑参加迎神赛会。后从师王永富学习清曲。成年后,学习腰鼓戏,常与花鼓玩友在元宵节演唱。民国10年(1921年)与其他艺人首次在镇江宝安新街鸿运楼公演花鼓戏,吸收清曲曲目和唱腔,并以丝弦伴奏,使扬剧(小开口)初具雏形。次年,他与方少卿等人组成扬剧凤鸣社赴杭州西湖大世界演唱。民国25年春,臧代表“小开口”与“大开口”艺人代表潘喜云在上海商谈大小开口合流,改称“维扬派”。臧被选为上海市维扬戏公会副理事长。新中国成立后加入上海协助扬剧团。1952年在江苏省青年扬剧团任教,1954年参加南京市扬剧团。1957年被选为秦淮区人民代表。臧雪梅初工旦角,表演细腻,嗓音甜润。拿手戏有《莲花庵》、《五子哭坟》、《秦雪梅》、《琵琶记》等。尤以《刘全进瓜》一折最佳。在“十二根金钗”唱段中,首创[堆字梳妆台],丰富了扬剧唱腔。同时还善吹拉弹拨。1954年改演老生。1957年参加江苏省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演出《琵琶记·咽糠》一折获老艺人奖状。
参考资料
江苏省地方志网之镇江市志.szb.zhenjiang.gov.cn.2019-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