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鑫,艺术家。曾在众多国内外重要学术展览上发表作品。2009年、2011年、2013年连续获邀参加威尼斯双年展。2009年“第五十三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上发表作品《黑匣子》引起西方世界强烈反响,因众多媒体播报而轰动一时。2011年“第五十四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上发表作品《2011年,在一个西方的展览上展出我自己》时受到奥地利总统海因茨·菲舍尔(Heinz Fischer)亲切慰问,并对其作品做出高度评价。2013年“第五十五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上展出《推着汽车在城市里奔跑——至西向东约30公里》、《逍遥游》作品文献,再一次备受西方艺术界所瞩目。

百科名片

人物经历

幸鑫,自幼接受苏派素描、色彩训练;16岁进入四川美术学院附属中学系统学习美术;25岁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美术学院雕塑专业毕业后开始自由艺术家生涯。现为四川美术学院特聘,专职教授行为艺术、观念影像、装置艺术等课程。

一路走来,幸鑫凭借良好的艺术修为与出色的悟性,27岁获得世界三大权威展览之首的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参展资格。30岁便已与世界重量级艺术大师如:美国“概念艺术”祖师Joseph Kosuth(约瑟夫·孔苏斯,1945年——)、行为艺术教母Marina Abramovic(马丽娜·阿布拉莫维奇,1946年——)、维也纳行为派代表人物Hermann Nitsch(赫尔曼·尼特西,1938——)、法国“身体艺术”Body Art代言人Orlan(奥兰,1947年——)、日本物派代表及推手Toshikatsu Endo(远藤·利胜1950年——)和Lee Ufan(李禹焕1936年——)、极简主义雕塑代表人物Carl Andre(卡尔·安德烈,1935年——)等忘年交好,同台献艺,品谈艺术人生。

艺术履历

主要展览:

2013年

06月“个体的生长:当代艺术的动力”主题展,天津市美术馆,天津,中国

06月“个体结构”主题展——第五十五届威尼斯双年展,本博宫殿主题馆,威尼斯,意大利

06月“未曾呈现的声音”中国独立艺术展——第五十五届威尼斯双年展,军械库,威尼斯,意大利

03月“细胞加工厂”实验艺术展,成都当代美术馆,成都,中国

2012年

07月“以身观身”──中国行为艺术文献展2012,澳门艺术博物馆,澳门,中国

01月“去魅中国想象”── 第四届广州市三年展,广东美术馆,广州,中国

01月“玩味”艺术展,新加坡国会大厦arts house,新加坡

2011年

11月“多太多”中国影像展,布伦瑞克艺术学院, 布伦瑞克,德国

09月“川流不息”文献展 ──成都双年展,蓝顶美术馆,成都,中国

07月“更绿的另一边”国际影像节,SÍM视觉艺术协会,雷克雅未克冰岛

06月“幸鑫:2007——2011”,A4当代艺术中心成都市,中国

06月“个体结构”主题展──第五十四届威尼斯双年展,本博宫殿主题馆,威尼斯,意大利

05月“在另一面:中国影像艺术项目”,转角空间,苏黎世瑞士

04月“植根于瞬息间的对话”,电力站空间,新加坡

03月“欲——病理与凝视”研究计划,A4当代艺术中心,成都,中国

2010年

10月“概念之酶”艺术,A4当代艺术中心,成都,中国

09月“中国时间”中国地下电影节德国巡展,大都会电影院,柏林汉堡市基尔海德堡吉森,德国

07月“吾与浮冰”,ART LABOR画廊,上海市,中国

06月“中国性” 2010当代艺术研究文献展,本色美术馆苏州市,中国

01月“个体结构──时间,空间,存在”主题展,布雷根兹美术馆,布雷根兹,奥地利

2009年

09月“群落”──第五届宋庄镇文化中国艺术节主题展,宋庄美术馆,北京,中国

09月“青年美术”──首届重庆市双年展,重庆会展中心,重庆,中国

06月“威尼斯的彼岸 ——《黑匣子》第三现场”,A4当代艺术中心成都市,中国

06月“玻璃的压力”主题展──第五十三届威尼斯双年展,威尼斯玻璃官方馆,威尼斯,意大利

06月“歧义”主题展──第五十三届威尼斯双年展,澳门地区馆,威尼斯,意大利

2008年

11月“以身观身”──中国行为艺术文献展2008,澳门艺术博物馆,澳门,中国

10月“透视”──第四届宋庄艺术节主题展,宋庄原创艺术中心,北京,中国

2007年

03月“从西南出发”当代艺术展,广东美术馆广州市,中国

人物评价

幸鑫是个性格分裂的人,不过似乎他能够掌控分裂,这从他时而狂放不羁、时而理智机敏的行事中能够看出。他的想法总是天马行空、大胆之极,而他的精打细算又总能巧妙的将梦想变为现实。

幸鑫是个极具争议的人,很多人认为他做艺术、行为艺术是为了出名,其最终目的只是赚钱。他曾在访谈中描述自己“喜爱独处”、“是个会去享受孤独的人”,但通常看到幸鑫时他都显得口若悬河。他的确有商人般投机的“智慧”,他一边做着他所谓的艺术,一边以公共雕塑、工业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规划等方式大挣其钱。

幸鑫是个会让人感到可怕的人。他的坚持、偏执让人钦佩又让人肃然。他能为梦想三天五天不眠不休,他在做事的时候旁人总会听到“一定要奋斗到最后一秒”。但他又曾为红颜与人一怒冲冠,将花费整年时间、耗巨资制作的作品随手一弃。

幸鑫是个有文化情结、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但他又常给人一种不安的、浪子般的洒脱感。他所呈现的艺术作品就好似一个个“圈套”,每当人们直面它们便必定会被引入其中萌生思考。可对于“责任”这个概念来讲幸鑫是不稳定的,他的逍遥出世之心从他日常的行为中显而易见。

代表作品

《站在下水道管里等待》

开始:2013.03.28 14:45

结束:2013.03.29 00:45

地点:四川美术学院展厅

材料:幸鑫、一根下水道管(直径40cm,高200cm)、时钟、叉车

时长:10小时

过程:作品开始,幸鑫被放进竖立的下水道管中,在站立到无法忍受后幸鑫被取出,作品结束。

由来:

2013年3月3日,成都当代美术馆,作品——《站在下水道里等待32小时后的到来》按照原定计划需要在一根下水道管里站上32小时。然而,我在被放进管内的47分钟后便无法忍受下去。无法忍受并非因为体力不济、意志薄弱,而是自己准备作品时忽略了空气流通的原理,将其水泥管底部直接落于地面而造成底部被密封,致使在这样一个直径40cm,高200cm,仅够一个人蜷缩站立的空间中二氧化碳不能被排出,最终几乎让自己丧命。

在感到缺氧并等待被救的那度秒如年的后30分钟里,我的脑子里不停出现“5·12汶川地震”的营救画面,还有那大大小小的矿难场景。在那一刻,我想我真的懂了“生命的脆弱”!我不停的对自己说:“呼吸!呼吸!再过一小会就能出去……”

最终,我从那根无法自己挣脱的水泥管里出来了。我真的非常非常庆幸自己与那些在灾难中走出来了的人一样依然活着!

今天,我再次站进那根差点要了我命的下水道管,也许是因为炒作、也许是因为颜面、又也许是因为想征服,总之,我决定去向大家述说那段我的心路。

————————————————————————————————————————————

《推着汽车在城市里奔跑》

——至西向东约30公里

开始时间: 2012年10月12日下午

结束时间: 2012年10月16日凌晨

实施地点:中国,成都市,主城区

创作材料:幸鑫(作者自己)、作者的SUV故障车、作品过程中在驾驶室控制方向盘的友情合作者(车模刘媛)、家、修理厂、作品经过的从城市西北至东南沿途所有的人文风物

耗用时间:80小时

过程预设:从车现停放地点起,以最短的距离、最可行的路线将车推到维修站。车现在停放的位置(同时也是我家的位置)在城市的西北角,维修站位于城市的东南角(我的车是小众车型,在这个城市仅一家维修站)。两地直线距离约30公里。预想一口气将车送达维修站。饮食照常。风雨无阻。

实际距离:作品的实施过程与预设过程路线基本相符,据作品完成后测算,最终实际推车行进距离为26.7公里。前三天个人独立推行距离约23公里。第四天遇连续坡道,由他人协助共同推行约3.7公里。

辅助说明:这是我人生中的第一辆车,一辆05年出厂的3门版SUV。它的外壳是纯黄色的,内部由黑色与红色组成。它是我08年中旬从二手车市场上买来的。我也不知道该描述它为一款中国制造,还是日本制造的车。说不清楚它的身世不是因为从二手市场买到它之前它的前主人就已将它原厂商的车标更换为了与其性能迥异但造型无异的日系车的车标,而是因它是中国企业用日本生产线及模具在中国生产的外形与日系车几乎完全相同的车,也就是说这车不是日系品牌中国代工生产、销售的车。因考虑到近期中日国际关系的相对紧张,故认为必需对此车个体情况加以说明。

————————————————————————————————————————————

《2011年,在一个西方的展览上展出我自己》

时间:2011年05月31日-6月30日

地点:意大利威尼斯,本博宫殿

材料:赤裸上身的幸鑫、白色的外套、白色的西裤、白色的衬衫、白色的领带、白色的帽子、白色的钱包、银色的太阳眼镜、银色的手表、30天的时间

耗时:744小时

过程:我被锁在一间约五平方米,有着如监狱般的铁栅栏门的房间里。我穿着笔挺的西裤,赤裸着上身,西服、衬衣、领带、礼帽、钱夹、墨镜、手表整齐的摆放在房间一角(我穿戴的所有东西都是世界顶级名牌,但都是“A货”)。每天,在展馆开放的时间段我就这么呆在那里,什么也不干,人们可以随意的观看我,一个中国艺术家,一个中国人。傍晚,我穿戴整齐离开房间,人们仍旧可以随意的观看我,我依然是作品本身。展示持续30天。

说明:

这是一件简约的作品,因为我做的只是展出我自己而已。但它,却是饱含了今天的我对生存的空间和自我的认知。

中国的今天,欣欣向荣。由于之前百年的动荡,无人不欢心于活在了经济浪潮的春风中。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世界范围内的经济战斗逐渐也在这个沿用了多年计划经济体制的国家展开。股市,楼市的跌宕起伏不断培养着人们对金钱的欲望,越来越快的通货膨胀更是催化了人们对“经济”的谈论与参与!(我无意反驳改革开放的正确性,因为我赞同。只要再经过几代人,中国的社会、意识形态将越来越人性。)但在这样的氛围下,任何非经济领域的线性思考都会被漫天飞舞的经济话题所搅扰,使之断气,在学术上停滞不前!

很容易想象:当“每个家庭”的茶余饭后都在讨论投资、回报、利润的时候,还会有哪里能是安静的?学府?当然不!在这样的时代,教授们也是理所应当羡慕富裕的异国同行们;或是被这混乱的局面搅扰得不知所云。所以不要期望在那里找到些什么异样!

知晓这些,让我很沮丧!作为一个“人”,我认为生命不该只是这样而已!故我选择了现在的生活,选择了以艺术家的外衣来包裹住自己脆弱的勇气!我抗争,抗争那看不见的力量。我迷茫,因为我的家人、情人、友人比我更加的迷茫!

作为一个艺术家,我时常失落、恐惧!“失落”于中国的今天也许只能是由所有艺术家与作品形成的整体面貌来构成一个学术课题,而很难找到个体亮点去影响世界;当代艺术的如火如荼,在我看来只是西方人的猎奇与东方暴发户们的投机!而“恐惧”是因我看不到自己到底有多庸俗;我能判断,人非荷花,不能出淤泥而不染!

在这个生活无处不经济的社会,在这个投机的时代,我只能强迫自己认定:“既已生在此时,只愿能尽力披荆斩棘,活得逍遥自在!”

————————————————————————————————————————————

《父亲五十九岁生日时还拥有多少根头发》

时间:2011年03月19日-04月07日

地点:中国,成都市,某室内空间

材料:幸鑫、幸鑫的数十根头发、幸鑫59岁的父亲、父亲的生日、父亲的所有头发、剃头剪、医用器皿(量杯、试管、试管架、试管塞、镊子)、记号笔、毛巾、桌子、椅子、干净的某室内空间

耗时:30小时43分钟

过程:我于父亲59岁生日时在某特定场域剃下他所有的头发,随后每天抽空坐在桌前数这些头发的数量。每数清1000根父亲的头发,我扯下一根自己的头发将其绑成捆,存放进一根试管中,同时在试管塞上记录下数这捆头发所用的时间。50239根头发被数清。作品结束。

————————————————————————————————————————————

《吾与浮冰》

时间:2010年06月08-30日

地点:中国,成都市青海省西藏自治区交界处的姜古迪如冰川再至上海长江出海口,作品途经的所有场域

材料:幸鑫、(幸鑫与六个人、两辆越野车、许多装备组建的团队)、团队途经的所有场域(包括城市、乡村、山涧、草原、荒漠、沼泽、雪山、冰川,以及此些地域的人文)、长江发源地冰川上的一块冰、便携式冷藏设备、长江流域、长江出海口

耗时:552小时

过程:我们一行七人驾车从所在地成都出发到达长江的源头(青海与西藏交界处的姜古迪如冰川)取一块冰,将冰保存在便携式冷冻设备里以最快的速度驱车将这块冰送到位于上海市的长江出海口,让冰漂于东海之上慢慢融化。项目结束。

说明:

近年嚷得沸沸扬扬的气候问题让全世界人都感到焦虑。低碳生活、低碳经济、低碳关税等话题引发了贫穷国家、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频繁的政治、经济利益纷争。这频频的耳濡目染不免让我产生了一些思考。

两百多年前,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速度体验,且改变了人类原有的生存方式。当人们沉溺于速度带来的惊喜时,也逐渐迷失在速度之中。那“碳”的所谓超量排放就是这“迷失在速度之中”的佐证!

今天,全世界越来越多的人认同“人只是自然界中的一个部分,而非高于自然的统治者”的说法。且意识到“我们就如是大海里的水,如果硬是要泛起惊涛骇浪的话,那将只能是加速由液体变为气体,再溶为尘埃的过程”。

长江,源头崛起于高山冰川。冰雪融化形成细流,再不断汇集并奔腾至东海,而后又被称为暖气流的季风重新带回到高山之上。这自然而然、周而复始、不息川流的“水”,默默的揭示着那道法自然的秘密!

我决定做这样一回尝试,去介入并改变长江水的循环。我以及其他一些艺术家组建的团队,开车去长江的源头冰川上取一块冰,在冰消融前,将它送到长江的出海口,放入东海之中。这过程似乎听起来有些滑稽和愚公移山,如果真是那样,也就只能望观者尽量理解我们这些无聊的人!

————————————————————————————————————————————

黑匣子

时间:2009年07月13-21日

地点:意大利威尼斯,作品途经的所有场域

材料:幸鑫、一个长2米×宽0.9米×高0.9米密闭性良好的铁箱(箱上装有两台空调,两台连接箱内监控设备的电视,一根细细的送食管道)、一套中国大陆《九年制义务教育法教科书、一条小木船、整个威尼斯岛(及其城内的水道、船只、建筑、游人)

耗时:198小时

过程:我请协作者将自己焊接密闭在内空间不足1.5个立方米的铁箱内,每日数《九年制义务教育》教科书上的字的数量。(方式为:逐行的数与记录,逐页的统计,最后总和出整本书上的字数,然后继续下一本。)我在铁箱内的这个期间,装着我的铁箱被悬挂安装在一条小木船上,每日游走展示于威尼斯岛的大小河道中。两岸的观众可以看到整个由船、铁箱和支架组成的装置,同时也可以通过铁箱上的监控屏幕看到箱子内我的情况。7天后,当我无法再忍受铁箱内的生活时,我离开铁箱,作品结束。

我所想的:

在我看来,《九年制义务教育法》=《九年制责任学习》。这里我需要声明,我绝不是在恶意反社会、反民族,毕竟一个永远不会改变的事实是“我是中华儿女”。决定做这个作品,不是想讨论《义务教育》本身有何问题。用这部《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是因为它是奠定了我的价值观与世界观的书。(16岁以前,几乎上升到理论高度的所有知识都是从这部书里学到的。)

我想也许只是因为内心的孤独使我渴望向人述说些什么,也许因为“独生”我想标榜“我”的与众不同。

————————————————————————————————————————————

《逍遥游》

时间:2008年10月06日

地点:中国,重庆市长江涪陵区至丰都段水域,作品途经的所有场域

材料:穿着睡衣的幸鑫、木床、床上用品、长江的涪陵至丰都段水域(江水、船只及两岸山峦中的城市、乡村,建筑物、农田等)

耗时:12小时

过程:黎明时分,我躺在床上,漂于长江之中。我与床任由江水的摆布逐流直至夜幕,作品结束。

————————————————————————————————————————————

《押运幸鑫》

时间:2008年10月22-25日

地点:中国,成都市至北京,作品途经的所有场域

材料:穿着粉红色外套的幸鑫、一个内空间为1.85米×0.5米×0.4米的螺纹钢铁笼、一个木制外包装箱、焊接与切割工具、多位协作者、整个物流运输系统、从成都到北京的空间距离

耗时:70小时

过程:我请协作者将自己焊接封闭在铁笼子里并装于包装箱内。后由协作者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将这件“货物”通过物流公司的正规程序从成都“快递”到北京。在经过2300公里的汽运跋涉到达北京后,协作者再切开铁笼将我释放出来。作品结束。

————————————————————————————————————————————

《我的手抚摸着笼子里的头,三天三夜》

时间:2008年10月11-14日

地点:中国,成都市,城市中作品途经的所有场域

材料:穿着黑色外套的幸鑫、幸鑫的头、幸鑫的右手、一个内空间为长0.3米×宽0.35米×高0.35米的螺纹钢铁笼、焊接与切割工具、两位协作者、三天三夜的时间

耗时:72小时

过程:我请协作者将自己的头与右手焊接封闭在铁笼子里,然后在另一位协作者的照料下,尽量自然的如往常般生活了三天三夜。随后再请协作者将铁笼切开,取出我的头与手。作品结束。

————————————————————————————————————————————

《工人的孩子》

时间:2007年11月09-10日

地点:中国,成都市,某广场的树下

材料:穿着粉红色外套的幸鑫、开满鲜花的广场、开满鲜花的树、一个内空间为长0.6米×宽0.6米×高0.77米的螺纹钢铁笼、用于悬挂的带钩铁链、路灯、焊接工具、若干根钢锯条

耗时:19小时30分钟

过程:傍晚,在开满鲜花的广场上,我钻进并蜷缩于事先悬吊在树上的铁笼中,将自己焊接封闭在笼子内。随后自己利用锯条花费19个小时将笼子锯开一个缺口,又把自己释放出来。作品结束。

————————————————————————————————————————————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