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康古城,古南康府即星子县城,位于鄱阳湖西岸,庐山南麓,为古代南康府治,传“有星坠湖”而得名。五代十国时期就已经在此设星子镇。北宋时(公元978年)升镇为县,982年建南康军,遂又称南康府,辖星子、都昌县、建昌三县。
地理环境
古城一面倚山,三面临水,自古便有“钟山川之灵秀,扼水陆之要衔”之称。因周敦颐和朱熹两位地理学家、教育家在南康府任过知军,并在此讲学教民,而又被誉为“真儒过化”之地。
这里古迹众多,风光独特,具江南小城之清丽,又兼鄱阳湖浩瀚之壮美,千百年来,一直为历代名人所推崇和向往。
主要景观
县城景区主要由谯楼、爱莲池、紫阳堤、西宁老街等历史古迹及鄱阳湖水上公园构成。
谯楼
又称钟鼓楼,俗称“周瑜点将台”。是三国时期周瑜训练水师、点将之处。原楼被毁,现存为明天顺五年(公元1461年)重建。谯楼位于旧城中心,建筑气势沉雄,伟岸状观。
爱莲池
位于谯楼东侧,是周敦颐所辟。周敦颐是北宋哲学家,理学创始人之一。一生为官清廉,克谨求学,他以莲花自律,写下了传颂千古的名篇《爱莲说》。爱莲池呈方形,池中有一座优雅小亭“观莲阁”。每当夏季莲花开时,荷叶田里,荷花婷婷,洁净无暇,端庄高贵,令人观之可亲,见之忘俗。紫阳堤位于鄱阳湖畔,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古埠泊建筑。因是朱熹所建,而朱熹字元晦,号考亭,紫阳,所以被称为紫阳堤。紫阳堤的建成,既方便了舟的停泊,又抗洪防涝,且造型优美,被称为“我国古代水利史上的伟大杰作”,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西宁老街
位于老城地西,立于街口,古风古貌扑面而来。建筑以徽派建筑特色见长,多为砖木结构,设小楼,楼槽呈弧形,檐内有木窗,配有雕饰,古意盎然,众多店铺足见当面的繁华。街道颇窄,不足3米宽,路面砌以条石,采取颇具特色的“横砌法”,从被岁月打磨的溜光的石头街面,不难看出这里曾是城中商埠云集之地。
鄱阳湖水上乐园正处于开发阶段,现已设有大小型游艇供游客环湖旅游,水上旅游的前景十分可观。
县城区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交通发达,宾馆、商店、旅行社等百业兴旺,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旧貌新颜,各具特色,是来山南市旅游度假的集散中心。
北宋桥
星子县立县于北宋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四年后(公元982年)建南康军。南康城(古称星子镇)作为军(府)、县两级政府的所在地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南门城内,即大南门(彭蠡门)与小南门(紫阳门)里面,古代是人烟稠密,店铺繁华之地。从彭蠡门入城北上,经瓷器巷,过芝华桥(七石桥),有街道直通府谯楼(今称周瑜点将台)。从紫阳门入城北上,经砚池街,过四牌坊,也可直达府衙门。
近代以来,鄱阳湖水位慢慢抬升。南门城内一带因地势低洼,饱受湖水侵袭之苦。再加上水路交通运输的日渐没落,因水而生的南门一带也渐失地利。街面逐渐衰败,人口迁移,繁华不再。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星子县城建设已完全跳出古城的范围。瓷器巷早已成昨日故实,附近余公塘、黄家巷的地名也少有人知。但心细之人留心之下,便会发现,从紫阳门内沿冰玉涧上溯,不到300米的距离就跨涧而建5座石桥。还有涧边菜地散落的数口尚未来得及湮没的古井,极力地证明着昔日的繁华。
该桥石质单拱,桥面长740cm,宽480cm,拱顶至桥面160cm,桥拱跨长530cm,拱高约350cm(净高130cm,水平面下清出淤泥有100cm高,目测尚有120cm深淤泥未清出)。桥拱弧面由7组石块垒成,每组石块应该有17块方石弓成(清出13块,目测淤泥下两端应各有2块石头未清出)。每块石头2尺见方,重约1200斤(由此计算,光垒成桥拱弧面的方解石就有70吨)。
参考资料
南康古城景区介绍_旅游频道_凤凰网.凤凰网.2021-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