珲春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位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珲春市,始建于1976年,1983年成立珲春矿区建设指挥部,1992年成立珲春矿务局,2005年末整体改制为珲矿公司。截止2020年11月末,珲矿公司注册资本2.57亿元,资产总额48.95亿元,员工总数5087人。

多次获得“全国‘安康杯’竞赛活动优胜单位”“吉林省文明单位”“吉林省工业提速增效工作先进单位”“吉林省国资委平安企业建设先进单位”“延边企业30强”“吉煤集团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珲春市经济发展突出贡献奖”等荣誉称号

公司简介

珲春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位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珲春市,始建于1976年,1983年成立珲春矿区建设指挥部,1992年成立珲春矿务局,2005年末整体改制为珲矿公司。截止2020年11月末,珲矿公司注册资本2.57亿元,资产总额48.95亿元,员工总数5087人,下辖15个分(子)公司和直属单位,煤炭总产能510万吨。矿井采掘机械化程度100%,煤种为长焰煤,平均发热量为3000-5000大卡。

集团公司坐落在国家级的开放城市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珲春市境内,东邻俄罗斯,西南与朝鲜相邻,与日本隔海相望,处于中、朝、俄三国交界位置。

珲春煤田沉煤面积460平方公里, 现已探明的地质储量7.8亿吨,工业储量5.91亿吨,可采储量3.89亿吨,是目前吉林省境内已探明的地质储量最多的煤田。 井陉矿区规划由河北区、 板石区、 五家子区、骆驼河子区、庙岭区等五大区域构成,目前仅限于河北区的开采。煤种为优质褐煤和长焰煤,平均发热量为3000—5000大卡,主要用于电厂发电。

珲春煤田作为吉林省最大的整装煤田, 目前正处于开发建设阶段。 发展是集团公司追求的根本目标, 国家实施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和大唐珲春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二期改扩建工程的建设以及吉林省 “十一五” 规划对能源的需求, 为集团公司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按照矿区“十一五”发展规划的目标, 集团公司正在继续对现有生产能力为一百二十万吨的英安煤矿实施大规模的升级改造,实现综采综掘的大生产格局,打造安全高效矿井实现年产150万吨的水平。八连城煤矿已于2006年底移交生产,设计生产能力为90万吨,投产后将对其实施改扩建,生产能力可达150万吨。正在建设的板石一矿,设计能力为90万吨,预计将于2007年底移交生产。新建矿井将采用综采综掘现代化装备,建设成为安全高效的现代化矿井。2008年集团公司的总产量将达到300万吨以上,在“十一·五”期间人均工资年递增20%,到“十一五”期末,矿区总产量将达到500万吨以上,年人均工资达到3万元,成为吉林省第二大煤炭生产基地。

围绕这一目标, 集团公司上下正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 大力推进观念创新、 体制创新、 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 坚持依托资源优势,走规模扩张战略; 依靠科技进步, 走产业升级战略; 开发人才资源, 实施人才工程战略;弘扬企业精神,实施企业文化建设战略。把珲春矿业集团公司建设成为煤炭主业兴旺发达,非煤产业快速发展,企业经济实力雄厚,矿区社会平安稳定,职工生活全面小康的和谐矿区,为全省煤炭工业的振兴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公司文化

未来展望

根据企业目前的状况,改制之后的企业建立了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并建立了行之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和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下属企业也分别建立完善了各种制度,未来的发展前景十分可观。

珲矿集团总体发展战略思路是

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针,以省局的总体部署为指导,坚持与时俱进,深化企业改革,坚持科学发展观,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提高装备水平,实现矿井高产高效,安全生产长治久安,矿区发展环境逐步改善,企业员工生活明显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实力进一步增强,矿区社会安定和谐,企业文化鲜明,在区域经济中具有竞争实力的现代企业集团。

阶段性奋斗目标为

1、通过进一步技术改造,2006年英安煤矿实现产量120万吨,产值1.4亿元。

2、2007年到2008年二年间,通过改扩建,英安煤矿一矿变二矿,实现产量150万吨,在建的八连城矿达产90万吨,总产量达到240万吨,实现产值2.7亿元。

3、八连城矿完成改扩建,板石一矿、二矿相继投产并达产2010年矿区总产量500万吨,实现产值5亿元,届时全集团员工总数控制在5000人以内,员工年人均工资收入3上万元以上,比2005年末翻一翻,初步实现小康矿区。

工作步骤

1、依靠科技进步,推进技术发展,实施科技兴煤战略。

2、突出主业,提高现有矿井生产能力,实现安全高效。

3、加快新矿井建井速度,确保按期投产、达产。

4、深化“三项制度"改革,提高企业经济运行质量;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培育鲜明的企业文化内涵。在不断发展企业未来主营业务的基础上,企业将不断尝试扩大经营范围,将企业经营中的风险分散化多元化,以实现企业未来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人才战略

珲春矿业集团公司,作为吉林省煤炭储量最多的煤炭企业,如何留住和吸引各类人才,为矿区的经济建设服务,是我们企业面前的一个十分紧迫的重大战略任务。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人才是市场竞争的主力,企业没有一大批实力雄厚的人才作支撑,犹如军中没有骁勇善战的将士冲锋一样,必然会吃败仗,甚至陷入全军覆没的危险境地。

针对目前我们面临的困难和企业的实际情况,我们采取了以下思路和对策:

一是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充分发挥现有人才的作用。国有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是人才荟萃的地方,但是由于对存量人才的分布和具体情况了解不够,学非所用,用非所学的现象比较突出,影响了对人才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使用。因此我们集团公司对企业现有人才状况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调查摸底。在此基础上,对符合人才标准的同志进行全面调查,尤其是查对他们的硬件与所填表格是否相符,以做到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形成庞大的人才资料库。

二是定岗、定编、定员、定责、定薪,实行竞争上岗。即根据生产经营工作的实际需要,按照满负荷运转的要求,因事设岗,因岗定编,以编定员,明确岗位职责,确定岗位薪金,实行竞争、上岗,—岗—薪。对未能竞聘到第一岗位的同志,要确定第二、第三,甚至更多的岗位,允许他们竞聘,以最大限度满足他们的心愿。对经过多个岗位的竞聘,始终不能上岗的同志,要根据不同情况,做出适当安排。总之要做到宁缺毋滥,精干、高效,决不能让企业养一个懒人、闲人和庸人,以努力提高工作质量和生产经营效益。

三是要加大对各类人才的培养教育力度,努力创建学习型企业。要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发动,使每个干部职工都认识到,当今世界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说到底是人才和高科技的竞争。在此基础上,利用校企联合办学、委托培养、函授学习等方式,对干部工人进行不间断的教育培训,大力倡导自学成才,采取送出去、请进来和开办远程教育的方法,对骨干人才进行重点培训,力争通过再教育,更新知识,提高档次,以最大限度地挖掘现有人才的潜力,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

四是对企业急需的专业人才,要向社会公开招聘。根据我们公司的实际情况,专业技术人员及其他员工的待遇正逐步得到提高,工资收入水平在全省同类企业名列前矛,因此,对招聘进来的外来人才,可与现有人才一视同仁,不厚此薄彼,以免形成“外来的和尚会念经”这样不平等现象的发生,让各类人才在同一起跑线上公平竞争。

五是坚持竞争上岗和动态考核。对所有岗位,所有人才,都要实行竞争上岗。对通过竞争上岗的同志,要加强管理和监督力度,实行动态考核。用实践的观点、效益的观点,对各类人才的德能勤绩进行定性、定量、定期考核检查、分析评价。在考核中坚持原则、严肃认真,钉是钉、卯是卯,不讲情面,不留水分,称职者继续干,不称职者及时换,决不能因人误事。

六是要关心人才的成长进步。要按照党的十六大精神,允许和鼓励资本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允许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

总之,作为正在发展中的珲春矿业集团公司,我们诚挚地欢迎煤炭专业的各类人才到我们集团公司来证实自己的价值,为我国的煤炭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同时我们也有信心,在集团公司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会把公司作大、作强。

参考资料

珲春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珲春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官网.2024-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