贲友林,男,1973年生,大学学历,小学数学特级教师、现任教于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人物经历

贲友林,1973年出生于江苏海安市大公乡口村,1984年在村小读完五年小学,到镇上读完三年初中,1987年初中毕业,后来考入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

1990年中师毕业,被分配到海安市大公乡噇口小学,贲友林老师接手了无人愿意教的两个班级:全乡镇10余所小学成绩排名倒数第一、第二。1年后,这位没有师父带甚至连教案都不会写的年轻人,将两个班级带入全乡镇正数第一和第二。接下来他所在的乡村小学4年教学生涯,他创造了所带的班级成绩蝉联全乡镇小学排名第一的好成绩。

1994年8月调到海安市实验小学,2015年8月调到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26年,一直坚持在小学数学教学第一线带班上课,不为“特级教师”名所困,以发自内心的热爱、勇气和坚韧,专情于学生成长,专注于课堂教学改革,在坚持中思变,在执着中创新,致力于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主要成就

主要作品

著有《此岸与彼岸》一书。在教育报刊上发表文章数百篇,参于国标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编写。

教学思想

1、研修自悟 着眼于发展

贲友林认为,从教与为学,均是研修自悟的过程,教学也是研修,修也是学习,重在自悟自得,自我建构。而无论教师抑或学生,均应力求出彩,从人生的长远发展来看待现实的日常教学。从教小学数学,他立足于学生全面精神的需求满足和研修自悟的亲身体验,而不仅仅是教学数学知识,贲友林注重营造学生自由发展的“生态条件”,从而使富有理性之美的数学教学闪耀人文的光芒。

贲友林在引导学生研修数学学习的同时,十分重视自我研修,认为这是立身从教之本。贲友林平时手不释卷,自费订阅各种业务杂志,邮购许多教育理论图书。在他的教本天头,密密麻麻地记下了与该课题有关的新近期刊各篇文章的标题和要点。他及时地掌握了计算机操作技能,经常上网搜寻小学数学教学的有关信息。近代著名利奥六世波普尔的名言成为他告诫自己的座右铭:“我们的知识只能是有限的,而我们的无知必然是无限的。”因此,勤奋博学,志在业务研修,力求精进成为他生活的自律,业余时间从不涉足棋牌歌舞,绝少参与迎送酒宴。“梅花香自苦寒来”,立志研修自悟,着眼发展,贲友林的业务成长皆缘于此,而其小学数学教学风格终能形成,也都是因为他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发展,所有的发展都是为了学生的缘故。

2、转变方式 着手于对话

历来的小学数学教学,多见的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布置学生练习的被动式灌输。贲友林认为,旧的教学方式非着力改进不可,他认同钟启泉先生的论断:“教学内容是在教学过程中创造的。”他积极规划与实践着对话式教学,他认识到进行动态的对话,内容既含知识信息,也包括情感、态度、行为规范和价值观等各方面,不仅是言语层面的交流,认知视界的沟通、汇聚与融合,更是指对话双方向对方敞开精神和彼此接纳,是平等的心灵碰撞与交流。

教学中,贲友林凭借“教学敏感”善于倾听,细心接纳,真诚欣赏学生中各种不同意见,教者用清晰的思路和谈锋导引着学生,使学生得以充分“畅所欲言”,与教师平等交流、与教材的算法或表达并驾齐驱,使教学获得了创意与灵性,使学生感受到自我的发现与成长的律动。对话的结果,师生获得了“双赢”与“互惠”。

3、合作共享 着意于创新

贲友林教课,不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是为了师生彼此共同的不可再有的生命体验。力求创新是他的不变的追求,他教课不炒冷饭,刻意“课不惊人誓不休”,坚持不懈地用“常上常新”的行动,来践行这一教学理念。

谁说数学教学是教不变的“二加三等于五?”谁说教师是教书匠,只是复制而不会创造?贲友林的教课正是去匠气,花艺心,时时出新来洗去教学中的陈腐,引导学生与时俱进,实现教学创新;教者也是在教学中实现了追求完美的创新之旅。

贲友林的小学数学教学是艺术的,创新的,是一流的“善育英才”;而他与学生共舞共享共进的教学生涯,又最终引导他走入“自成英才”的人生“双赢”的最佳境界。

获得荣誉

"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青年教师新秀",2001年参加第五届全国小学数学优化课堂教学观摩课评比获一等奖;在教育报刊上发表文章数百篇,三次获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评比一等奖参与国标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编写。

参考资料

贲友林:怀揣赤子之心的数学教学攀登者 | 2017全人教育提名获奖者.搜狐网.2021-11-29

贲友林.名人简历.2021-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