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过剩人口这一概念最初由马萨斯提出,他认为人口增长必然超过物质生活资料的增长速度,超过的部分就是绝对过剩人口。卡尔·马克思则批判了这一观点,并以英国工人为例否认了绝对过剩人口的存在。

历史背景

马尔萨斯所提出的绝对过剩人口理论,源于他对人口增长超过生活资料增长的理解。他认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人口按照几何级数增长,而生活资料则按照算术级数增长,这会导致一部分人陷入饥饿、贫困和失业的状态,成为社会上的多余人口。为了维持生活资料和人口之间的平衡,他主张采取预防性措施如节制生育,或者通过积极抑制如饥荒、瘟疫、战争等手段来消除绝对过剩人口。然而,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马尔萨斯的理论忽略了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的缺陷,将其视为人口过剩的原因。

观点争议

对于绝对过剩人口的概念,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中国的计划生育是为了应对人口过剩问题,而人口学者李小平则强调,尽管中国可能存在相对的、暂时的“过剩人口”,但不存在绝对的、永久的“过剩人口”。他还指出,解决此类问题并不一定需要通过计划生育,而是可以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来实现。此外,还有人质疑“失业人口即是过剩人口”的说法,认为这种定义过于简单化,未能考虑到就业状态的变化。另一些人则担心科技进步可能会导致人口过剩,但实际上,新技术的应用往往会创造新的工作岗位,而非单纯地减少需求。

参考资料

绝对过剩人口.中国知网.2024-11-27

绝对过剩人口.中国知网.2024-10-24

马克思的人口理论与现代资本主义.百度学术搜索.2024-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