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永民,男,1966年4月生,泾阳县人,理学博士。现任北京大学石油与天然气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硅砂利用重点实验室专家组成员,参加编制石油行业标准。

个人简介

主要从事地质—地球物理学—石油工程一体化研究。先后主持“九五”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省部级重点项目和局级科技攻关项目和油田技术合作项目七十余项,在研国家重大基础专项和973项目骨干。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3项,厅局级科研进步奖14项,出版专著3部。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署名SCI、EI收录论文5篇。

教育背景

2005年-2007年: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博士后流动站;

2002年-2005年: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获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博士学位;

1999年-2002年:在兰州大学地质系获地层古生物专业硕士学位;

1986年-1990年:在西南石油大学勘探系获石油地质专业学士

学术兼职:国家硅砂利用重点实验室专家组成员;《天然气地球科学》编委;《石油学报》、《天然气工业》、《古地理学报》、《现代地质》、《资源与产业》等核心刊物审稿专家;商务部外援培训中心讲习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

主要研究方向:

1)油气藏岩体地球物理学基础及应用

恢复地下原位模型岩体地球物理参数测定实验,油气藏岩体结构、各种物理界面特性和地球物理响应,以及综合测井、地震等地球物理手段建立三维空间上岩体力学参数模型,提高信噪比方法研究,叠前属性分析与弹性参数反演,油气藏岩体地球物理属性场建立。测井地质理论与方法研究。

2)石油工程地质与全缝长压裂数值模拟

针对矿场实践中地质与工程脱节的现状,提倡工程—地质一体化研究和面向石油工程的地质研究,形成石油工程地质学理论和系列配套技术,基于井间储层和应力场变化的压裂全缝长压裂数值模拟理论方法体系获得教育部2010年度科技进步一等奖

3)老油田剩余油分布及综合挖潜措施方案研究

探索出了老油田及濒临废弃油气田油藏精细描述方法及二次开发对策系列技术。对国内多个注水开发50余年、弹性开采百余年及秘鲁开发150余年濒临废弃的油田进行剩余潜力研究、开发前景评估,制定合理的开发技术政策,使老油田获得新生。

4)难采-非常规油气综合评价与非对称经济有效开发

研究青海湖现代沉积十余年,先后主持过60余项油藏评价和开发地质综合研究,形成了综合地质、地球物理学方法进行储层预测与油藏综合评价的技术方法体系。提出基岩、低渗透、火山岩、变质岩等难采油田和非常规油气经济有效开发理论技术。形成以储层改造为核心的未来非常规油气田开发导向技术。近几年主要从事致密油经济有效开发研究。

5)基岩、火山岩油气藏综合评价

正在开展国家973项目“火山岩油气藏的形成机制与分布规律”研究,对火成岩油气藏成藏理论、勘探技术及开发方案设计具有系统的研究。对蒙古弧形沉降带的形成机制、盆地群结构性质及油气形成分布规律开展了研究。

6)全球油气资源评价、投资风险分析及开发技术政策研究

对全球含油气盆地及油气分布规律进行过系统的研究,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和经验,并负责完成了委内瑞拉马拉开波湖Caracoles油田、秘鲁他拉拉油区六七区、印尼东爪哇省盆地Jabung区块、哈萨克斯坦卡拉赞巴斯油田等油气田的评价与开发方案编制。

主持过的项目

《测井地质学》(研究生课程)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研究生课程)

获奖情况: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3项,厅局级科研进步奖14项,优秀学术论文奖4项,优秀博士论文奖1项。

1、主要科技进步奖

1)1996年第三十届国际地质大会奖:青海湖现代沉积,项目主持,排名第一

2)2010年度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低渗透储层三维应力场与全缝长压裂数值模拟方法及应用,项目主持,排名第一

3)2012年度中国石油石化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基于井间储层和地应力变化的全缝长压裂数值模拟及工业化应用,排名第一

4)2004年甘肃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青西油田油藏描述和祁连山脉北缘逆掩推覆带地震资料处理攻关及综合评价研究,项目长,排名第三;

著作

1)师永民,霍进,张玉广.陆相油田开发中后期油藏精细描述[M].北京市石油工业出版社,2004.12

2)王余庆,程庆,徐建权,师永民,汪清辉。建立地震勘探处理软件考核剖面的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T 6245—1996.石油工业出版社.1996

3)师永民,晁吉俊,王新民《青海湖现代沉积》科技电视专题片。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1996]49号,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6.8.该电视专题片在第三十界国际地质大会上得到好评。

国内外公开发表论文50余篇

[1]Shi Yongmin,Sa liming, Duan Tinanxiang,Tian Xin, Li Hong andWangBingting. Application of Comprehensive Geophysical Techniques to PredictCarbonate Fractured Reservoirs in Qingxi oilfield, APPLIED GEOPHYSICS, Vol.2,二氧化氮 (June 2005):119-126

[2]Shi Yongmin,ZhouLi Kongchou, XiaofengComprehensive Prediction of fractured reservoirs in West China. CPS/SEG2004 International GeophysicalConference .Society of Exploration Geophysicists.2004.937~940

ShiYongmin,Zhang Yuguang,WangChangsheng. Application of Three--Step Comprehensive Inversion Methodology forPredicting Thin Interbedded Reservoir In DQ Field.Applied Geophysics[J].Vol.4(December2000).60~64

Shi Yongmin .The AppliedResearch of D\u0026P Geophysics in Continental Facies Reservoir Description.SPE/SEG2000 International Geophysical Conference .Society of ExplorationGeophysicists.2000. 32~37

师永民,张玉广,何勇,郑海飞,吕文忠,郑红军。.利用毛管压力曲线分形分维方法研究流动单元. 地学前缘.2006,13(3):129-134

师永民,陈广坡,潘建国,等.储层预测技术在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中的应用。天然气工业[J]. 2004,24(12):52~53(被EI检索)

师永民,王新民,晁吉俊. 青海湖环境演化与可持续发展. 资源环境科学与可持续发展技术(中国科协第三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北京市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M]. 1998.406~409

师永民,王新民,宋春晖.青海湖湖区风成沙堆积。沉积学报.1996.14(增刊)[J].234~240

师永民.高分辨率砂泥岩薄互层储层综合预测技术。石油地球物理勘探[J].2000,35(5):661~668

师永民. 高分辨率定量层序地层学研究方法探讨. 西北油气勘探[J]. 2000.12(4)10~13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