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历史悠久,起源于建校伊始设立的政治理论教研室,当时主要承担全校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及科研工作。1958年,更名为政治教育系,同时招收政治教育专业本科学生。1960年,分设政治教育、政治、行政三个系,并分别招收本科生。1966年,学校因“文革”而停办,各专业停止招生。

学院简介

1978年,学校恢复招生,设立政治理论教研室,同年开办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两个本科专业。

1988年成立马克思列宁主义教研部。马列部承担全校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哲学和中共党史教研室曾被树为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百面红旗”之一。

1984年马克思主义哲学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

2001年,马列主义教研部同时加挂“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的牌子,学院在继续强化公共理论课教学的同时,开办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形成公共课与专业建设相辅相成的办学格局。

2003年,学院更名为政治与公共事务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体制。为进一步加强西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的发展、进一步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水平。

2012年7月,学校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

学院下设思想政治教育、哲学、历史学等3个系(所)。设有应用伦理学研究中心、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东方毅文化战略研究中心等三个校级科研基地。学院现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等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其中哲学是省部级重点学科,共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伦理学、外国哲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等9个专业招收硕士研究生。有思想政治教育和哲学2个本科专业。除承担本学院的硕士生、本科生教学任务外,学院还承担全校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任务。

历任领导

一、1978年至1990年

书记:张寅

主任:鲁平珍

副主任:王永成

二、1990年至1992年10月

主任:王永成(兼书记)

三、1992年至1998年10月

主任:左开大(兼书记)

副主任:冉志

副书记:李春茹

四、1998年至2000年

书记:冉志

院长:刘吕吉

副院长:曹茂春

五、2001年至2006年

书记:陈洪辉

院长:冉志

副院长:曾凡跃

副院长:樊美勤

六、2006年10月至2009年12月

书记:陈洪辉

院长:肖唐镖

副书记:陈应琴(2006年8月任命)

副院长:樊美勤

副院长:宋玉波(2007年8月任命)

七、2010年1月至今

书记:陈应琴

院长:邓斌

副书记:马丙合(2011年1月)

副院长:崔平

副院长:黄清吉

师资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拥有一支年龄学历结构合理、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的师资队伍。现有在岗教职工53人,其中教师50人,管理人员3人。教师中有教授13人,副教授27人,讲师10人,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0人,拥有硕士学位的教师47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8人。学院教师队伍来自“五湖四海”,刻苦钻研业务,做师德师风的表率。近四年,44名教师被评为学校优秀教师,2名教师被评为学校师德师风标兵,2名教师被评为学校教学名师,3名教师被学生推举为“全校最受喜爱的十大教师”,1名教师被评为重庆市教育系统优秀党员,4名教师获重庆市中青年骨干教师称号,2名教师被评为省级学科带头人。为适应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需要,学院教师严谨治学,强化精品意识,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学院教师在《马克思主义研究》、《哲学研究》、《政治学研究》、《教育学研究》、《管理学研究》、《高等教育研究》、《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多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权威学术期刊转载;出版有关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著作和教材32部;2007年以来,我院教师主持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共10项,参与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共20项,主持省级科研项目40项,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10项。马克思主义学院将以创建国内同领域一流的教学研究型学院为发展目标,以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为中心,努力实现学术研究与应用研究的有机结合,规范性研究与实证性研究的有机结合,积极发展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机构的合作交流,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研究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