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人民艺术剧院的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文工团第十队,于1952年成立为福建省话剧团,是隶属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的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剧院在五六十年代开始在福建方言地域扎根,并演出大量反映现实生活及中外名著的剧目,呈现繁荣景象。七八十年代经历重建与振兴,并于1981年成立儿童剧队。1985年更名为福建省话剧院,1993年最终定名为福建人民艺术剧院。作为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下属的公益二类事业单位,福建人艺承担着话剧、儿童剧的艺术创作、演出及对外交流等重要职责,不仅是新中国话剧艺术发展历程的见证者,也是东南地区话剧艺术的重要力量。
历史沿革
福建人民艺术剧院的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文工团第十队南下入闽。1952年,成立福建省话剧团。在五十年代,福建省话剧团在艰辛中创业,话剧在福建方言地域逐渐扎根。《种桔的人们》、《海滨激战》等剧目在华东及全国话剧会演中获奖,标志着剧团走向成熟。六十年代前后,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指引下,省话剧团生气勃勃,呈现出繁荣景象。《龙江颂》被选调晋京,在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标志着现实主义演剧艺术的成熟。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剧团在重建中振兴,《泪血樱花》、《初春》等剧目赴京公演,获得好评。1981年,成立儿童剧队,拓展了演出市场。1985年,更名为福建省话剧院;1993年,发展为福建人民艺术剧院。
主要作品
福建人民艺术剧院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中,创作演出了大量具有本土特色的优秀剧目。五十年代的《种桔的人们》和《海滨激战》不仅在华东及全国话剧会演中获奖,还奠定了剧团在福建话剧艺术中的地位。六十年代的《龙江颂》更是成为剧团的代表作,该剧以其强烈的戏剧冲突、鲜明的人物形象和浓厚的地方色彩,受到广泛好评,并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深远影响。
进入八十年代,剧团继续推出佳作,《海峡情祭》等剧目在晋京演出中获奖,受到文化部和中国剧协的表彰。儿童剧《麻达与凤凰》等也获得了全国儿童剧会演的演出奖和创作奖。九十年代,《沧海争流》成为剧院的又一代表剧目,连续获得多项国家级奖项,包括文华大奖、五个一工程奖等。
进入新世纪以来,福建人艺继续发扬光荣传统,不断创新,推出了多部反映社会热点和时代精神的剧目。如直接反映青少年禁毒题材的儿童剧《爱与恨》、童话剧《渔童》等,相继在全国优秀儿童剧展演中获奖。此外,剧院还注重本土原创剧本的挖掘和创作,鼓励新锐力量参与,为话剧艺术注入新的活力。
演出与对外交流
福建人民艺术剧院不仅在国内话剧界享有盛誉,还积极参与对外交流活动。近年来,剧院的小剧场话剧引领了新一轮的观剧潮流,越来越多的市民走进剧场,了解话剧这门综合性艺术。同时,剧院还通过官方微信号和官方新浪微博等平台展播优秀剧目,如海峡题材话剧《过海》、两岸合作话剧《收信》等,进一步扩大了影响力。
在国际舞台上,福建人艺同样表现不俗。实验戏剧《雷雨》剧组赴中南美洲古巴参加“第15届哈瓦那国际戏剧节”,成为中国第一台在古巴演出的话剧,得到了观众的热烈回响和同行的高度赞誉。这不仅展示了中国话剧艺术的魅力,也促进了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获得奖项
《沧海争流》荣获文华大奖、"五个一工程奖"奖等多项国家级奖。
剧院设施与便民措施
福建人民艺术剧院位于福州市白马北路167号,交通便利,市内多条公交线路可达。剧院设施完善,包括大剧场、小剧场等多个演出场地,以及舞美综合楼等发展硬件。此外,剧院还提供了多项便民措施,如免费开水、便民药箱、内设停车场等,为观众提供了舒适的观剧环境。
参考资料
招贤榜|福建人民艺术剧院(事业编制).微信公众平台.2024-08-08
福建人民艺术剧院简介.搜狐网.2024-08-08
深耕厚植 发光东南——福建人民艺术剧院七十年历程(1952-2022).https://www.fjdaily.com.2024-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