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冬,连县、连南瑶族自治县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阳山县四县(三连一阳)合并为连阳各族自治县。1960年10月1日,划出阳山县,连阳各族自治县改称连州各族自治县。1961年10月,撤销连州各族自治县。恢复连县、连山县、连南瑶族自治县建置,属韶关市地区管辖。

现在,这个区域属清远市版图,被人们统称“连阳区域”或“连阳地区”。

历史沿革

1958年冬,连县、连南、连山、阳山四县(三连一阳)合并为连阳各族自治县。1960年10月1日,划出阳山县,连阳各族自治县改称连州各族自治县。1961年10月,撤销连州各族自治县。恢复连县、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连南瑶族自治县建置,属韶关地区管辖。

这个区域属清远市版图,被人们统称“连阳区域”或“连阳地区”。

连阳各自治县位于广东省的西北部,五岭南麓,北江支流连江上游。北靠湖南省永州、郴州市两市的宜章县临武县蓝山县江华瑶族自治县等县;西连贺州市,南接怀集县广宁县清远市;东邻英德市乳源瑶族自治县。总面积约8630平方公里。连州市阳山县均建立于西汉,至今已有2100多年历史。连州是北上中原的古官道,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代表人物

许多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如唐朝文学家韩愈,诗人刘禹锡北宋哲学家周敦颐南宋宰相张浚、学者张式,明代诗人屈大均清代学者翁方纲等文人雅士、墨客骚人都在这里留下了诗文、墨迹和碑记。连州又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汉代伏波将军路博德、南宋著名将领岳飞以及唐朝黄巢都在连州驻守过。当年邓小平、张云逸曾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转战连州市,留下一段佳话。连州还是唐朝宰相刘瞻晚唐诗人孟宾于和和抗日名将冯达飞的故乡。

文化

瑶族)瑶寨不大,可以慢慢地在寨子里逛,看“先生公”念经,看莎腰妹(未婚女子)绣花,看阿贵(未婚男子)酿酒,到梯田里看牛,看瑶家人跳长鼓舞……真的,来到瑶寨,不能不听这里的歌,不能不看这里的舞。

歌舞

瑶寨是歌舞之乡,每逢十月十六盘王节、耍歌堂,或七月七开唱节、新春游坡节等盛大节日,瑶家男女 老少一齐出动,打起山歌擂台,或对歌,或盘歌,或斗歌,唱到三更半夜,声嘶力竭才罢休。其中,“耍歌堂”已成为连南瑶族自治县传统的民间盛会,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瑶寨的歌舞是很有“仪式感”的。首先是鸣礼()炮,九响铳炮一放,人们就兴致勃勃地“出歌堂”了。浩浩荡荡的歌堂队伍由祭仪的主持者——“先生公”带领,罗伞和竹幡队跟在后面,继而是长鼓队、牛角队、铜锣队、唢呐队、歌舞队等等,鼓角喧天,载歌载舞。

出歌堂的众人到达“歌堂坪”后,便进行“过州舞”表演,相传排瑶的祖先迁徙到连南时,一共过了九州十府,历经千辛万苦,“过州舞”因而得名。过接下来的长鼓舞表演,富有传奇色彩,这是连南排瑶世代相传的民间传统舞蹈。相传,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勤劳英俊的青年叫唐冬比搭救了一位天上下凡的仙女名叫房沙十三妹,两人倾心相爱结为良缘。可是玉皇大帝知道后,令雷公下凡迫仙女回宫。仙女嘱咐唐冬比去砍琴树造长鼓,舞之蹈之击之七十二遍,即可上天相会。唐冬比照办不误,果然如愿团聚。从此瑶胞们跳起长鼓舞,表达对忠贞爱情的祝福。

服装

瑶族在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五彩斑斓、古朴多姿的服饰,便是其文化艺术的组成部分。早在汉代,就有对其先民"好色衣裳"和"衣裳斑斓"的记载。千百年来,尽管瑶族处于迁徙、游耕状态,但其服饰仍然保持款式繁多、色彩夺目、图案古朴、工艺精美的鲜明瑶族特点先讲头饰。排瑶男女老少都留长头发、盘结头上成圆锥武形。为了美观,他们的发髻上缠有红、绿、黄色绒线,再插1至3支条纹十二卷。耳吊铝、锡、银制的耳环,脖子上套上数个项圈。这是一般男女共同的打扮。外人不细心,很难区分男女。其实,男和女的头饰装束是有明显的区别的:男界裹的红头巾,一丈多长,把头顶缠成个大磨盘似的,插的鸡尾宝剑似的,显得非常威武。而女界裹的是绣花头帕,头帕里还缠有玉镯形的"白木通"(一种海绵状的树蕊),或野薏米串珠,插的雉鸡尾是白色柔软羽毛,并插有银簪或银钗、山花等装饰品,显得十分秀丽端庄。不过,凡是披戴头帕的女性,均为结婚的标志。未婚的姑娘,头上是不罩头帕的。军、大坪等地瑶排,结了婚的妇女,头戴竹壳大板扎成"小楼",佩戴各种银牌、银钗,庄重耀眼,更显瑶族特色。除了头饰、项圈,妇女们还戴铝制或银制的手镯,富裕人家的妇女戴的则是玉手镯、金耳环。孩子们多戴铁制或铝制的脚镯,以示避邪恶,吉祥如意。

民族习俗(壮族)在春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里都举行“装古事”、“歌堂夜”、“舞火龙”、“舞木猫”、“物寿星公与龟鹿鹤”、“舞春牛”、“闹年锣与赛铜锣”、 “舞龙灯”、“小长鼓舞”、“坐歌堂”等极具本地民族特色的传统文艺活动。春节是一年最隆重的节日,正月初一至十五期间,壮族白天走亲访友,夜晚举办文娱活动,有“歌堂夜”,男女各为一方,围着火堆对歌鼓,走村过寨游演。

元宵节 每年的正月十五元宵节晚上各乡镇有“舞火狮”活动,在振天的鞭炮声中,舞狮人轮番上阵,场面蔚为壮观。

二月二 为壮族的开耕节,家家户户做汤糍过节,预兆开耕顺利,来年丰收。壮族的家长身披蓑衣,头戴笠帽,卷上裤腿,光着脚板,捧一碗汤糍,向田野祝愿“开耕顺利,全年丰收”,在此节日,并有来客吃饭不留宿的习俗。意为留客住宿,山地作物会遭受禽兽糟蹋。瑶族则把糍粑拿到地里粘在竹竿上给鸟吃,意愿鸟儿在春播时不要再吃地里的种子。

四月八 古称“龙华会”,俗称牛王诞,是壮族大节,这天,壮家门边、牛栏都插上带叶枫枝,耕牛免役,宴亲会友,甚为热闹。并炊黄、黑二色糯米饭分喂黄、水牛,人也抓吃。若家中有小孩体弱多病,就抱他进牛栏里抓着吃,以示让小孩能像牛一样粗食、快长和健壮。而瑶族喂牛则做糍粑及米酒吃,不请客。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连山的过山瑶则不叫端午节,他们叫它瑶节。在这一天,瑶胞除杀鸡杀鸭、吃米粽外,还在各家门口挂葛麻藤,以辟邪。

七月初七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是连山壮族传统节日“七月香”,此节日壮家人概不请客加菜,而是要下河戏水、沐浴。传说此日天上银河水与人间溪河水汇流,河里流的都是圣水,对人类十分有益,人们沐浴后可消炎、除毒、驱邪、润皮肤、靓丽、不生热痱、少生病、益寿延年。这一天壮家的姑娘、少妇都习惯在午时前后跳进河里用圣水洗头、洗澡、用手水耍玩嬉闹。据说此日取水制醋,醋香耐放,经久不坏,故称“七月香”(又称“长久节”)。2006年9月23日成功举办了广东省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首届壮家“七月香”戏水节。

九月九 壮族寒食节,搞“送祝融”活动,农户在这天在旷野用稻草或茅根扎成草屋,到晚上每家一人各持火把同去烧屋,然后“吆喝”一声摸黑回家,意为送火神上天,避免火灾。

除了上述大型的节日活动外,六月六的尝新节,壮族包二、三市斤重的艾青棕,到田头祭神,壮语叫“拜久那”,祈求田头神庇五谷丰登。七月十四的壮族探亲节,中秋节,十月十六瑶族耍歌堂节等等。

行政区划

连阳各族自治县 版图里的连州市连南瑶族自治县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阳山县四县(三连一阳),情况如下:

连州市

连州市地处广东省西北部,是粤、湘、桂三省(区)结合部的商贸中心,又是粤西北区域经济文化中心。辖10个镇和2个民族乡,面积2663平方公里,人口52万多。距广州市230公里,清连高速北京—香港公路瑞金—临沧公路和建设中的二连浩特-广州高速公路贯通全境。

连州是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西汉初立县,隋开皇十年置州,历代先贤志士韩愈刘禹锡周敦颐岳飞康有为等均留下足迹。连州市又是一座时尚开放的城市,从2005年开始连续成功举办三届连州国际摄影年展,被中国摄影家协会授予中国摄影之城称号。

连州山清水秀,旅游资源丰富。有神奇瑰丽的暗河、岭南画廊之誉的湟川三峡、夏凉冬雪的潭岭天湖,有古木参天、温泉飞瀑的大东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还有千年斜塔----慧光斜塔、保存完整的古村落、燕喜园林、历代名人手迹的摩崖石刻、道教第四十九福地等历史人文景观。

连州名片:中国摄影之城、中国生态旅游大县、全国最具原生态旅游大县、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中国碳酸钙之城、中国水晶梨之乡、中国红葱之乡

连南县

连南瑶族自治县:连南位于连州市西南部,总面积1306平方公里,总人口16万,是唯一的排瑶聚居地。境内峰峦叠嶂、风景如画,民族风情浓郁,是独具特色的观光旅游胜地。风景名胜有万山朝王、三排瑶寨、地下盆王宫、南岗千年古寨、油岭歌堂、狮山桂园、石洋坑瑶族长寿温泉、盆古王文化园、板洞天湖等。形成民族风情和生态旅游两大旅游热点。

连南名片:中国油茶之乡、中国蚕丝之乡、中国无核柠檬之乡广东省绿色名县

连山县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连山位于粤、湘、桂接合部,有一脚踏三省之说。连山青山叠翠森林覆盖率达83.6%,是广东省覆盖率最高的县,连山总面积1265平方公里,总人口12万,瑶族壮族占65%以上。连山历史悠久,自萧衍天监五年(506年)置广德市至今已1502年。

连山名片:广东林业生态县、全国绿化达标百佳县、广东民族民间艺术之乡、广东卫生城镇

阳山县

阳山县位于连州市的东南部,西汉已置县,迄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全县辖12个镇和1个瑶族乡,总面积3148平方公里,总人口53万。阳山县人杰地灵,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现已探明的主要矿产有35种,煤炭储量达1.7亿吨,森林资源丰富,生态公益林达276万亩,是全省最大的生态公益林县,是全省生态旅游的最新亮点。主要旅游景点有广东第一峰旅游风景区、石螺森林温泉、水口鱼水旅游风景区、连江山水风光、玉龙宫溶洞、县城贤令山北山古寺、摩崖石刻、神笔山等。

阳山县名片:中国越野之都、全国封山育林先进单位、中国农村水电之乡、中国反季节蔬菜之乡、中国板栗之乡、中国阳山鸡之乡、中国根生果之乡、广东省旅游强县

参考资料

历史沿革.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政府.2024-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