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古城图,是南宋保定二年(1229年)由平江(今江苏苏州市)郡守主持刻绘的苏州城市地图。现藏于苏州碑刻博物馆。1961年被国务院认定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金兵南侵、平江城遭到金军破坏。南宋保定二年(1229年),平江(今江苏苏州市)郡守李寿朋主持刻绘《平江图》,苏州著名刻工吕梴、张允成和张允迪等人勒石。清爱新觉罗·弘历十年(1745年),苏州知府傅椿主持拓碑雕版出版《平江图》。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知府胡世铨重刻出版《平江图》。1917年,朱梁任主持深刻《平江图》工程。之后,《平江图》保存于苏州碑刻博物馆。
《平江图》碑高2.76米,宽1.48米。其比例尺南北方向为1:2500,东西方向为1:3000。该图刻绘了宋朝平江城的平面轮廓和街巷布局,详绘了城墙、护城河、平江府、平江军、吴县衙署和街坊、寺院、亭台楼塔、桥梁等各种建筑物,桥梁多达305座,庙宇、殿堂250余处。
《平江图》是研究古代的城市及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依据,是研究城市建设史的珍贵资料。《平江图》除了用线条来标识街,巷、里、弄外,还形象地绘制了多种多样的亭台楼阁、园林、牌坊、宫殿、佛塔、院落以及桥梁,表现中国古代测绘技术的高水平。《平江图》是中国乃至全世界年代最早、保存最完好、刻制最详尽的石刻城市平面图之一。《平江图》碑不仅为了解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状况提供了实物依据,而且也为研究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基本情况
《平江图》是中国最早、最详细和准确的城市平面图,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石刻平面图,现保存于苏州文庙。《平江图》于南宋保定二年(1229年)由平江(今江苏苏州市)郡守李寿朋主持刻绘。准确地反映了宋代苏州城市的现状实景。《平江图》碑高2.76米,宽1.48米。其比例尺南北方向为1:2500,东西方向为1:3000。该图刻绘了宋代平江城的平面轮廓和街巷布局,详绘了城墙、护城河、平江府、平江军、吴县衙署和街坊、寺院、亭台楼塔、桥梁等各种建筑物,桥梁多达305座,庙宇、殿堂250余处。藏于苏州博物馆。由于该图采用了中国古代传统的平面与立面相结合的形象画法,使所绘的山丘、城墙、名塔、河水等景物形象直观。而平江城内城、宫城分别以不同符号表示,每座城门均分别绘出陆门和水门。因此,兼顾了地图的平面精度和建筑物的立体效果,绘制水平极高。
制作者简介
主持刻绘者
南宋绍定二年(1229),郡守李寿朋主持刻绘。刻工为吕梃、张允成等人。
深刻工程主持者
叶德辉(1864-1927),字奂彬,号直山,湖南湘潭市人,祖籍苏州吴中区洞庭东山,早年就读岳麓书院,光绪十八年(1892)进士,官吏部主事,我国近代著名学者、藏书家、出版家、大刻书家,学界评价他是“宋雕元刻,如数家珍”。著有《书林清话》《六书古微》等。胡适认为他是与王国维、罗振玉、章太炎并列的四位旧式大学者之一。太平天国运动时迁居归湘里,并以提倡经学自任。朱锡梁(1873-1932),字梁任,号纬军,江苏吴县人。早年东渡日本,接受孙中山革命思想,加入中国同盟会,参加了南社在苏州市举行的第一次雅集。曾任上海商务报社编辑副主任、民国新闻报社编辑主任、苏州正大日报社社长等职。
历史沿革
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金兵南侵、平江城遭到金军破坏。南宋保定二年(1229年),平江(今江苏苏州市)郡守李寿朋主持刻绘《平江图》,苏州著名刻工吕梴、张允成和张允迪等人勒石。清爱新觉罗·弘历十年(1745年),苏州知府傅椿主持拓碑雕版出版《平江图》。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知府胡世铨重刻出版《平江图》,《平江图》出版物并未存世。1917年,《民国志》编的一批学者在收集史料过程中,前往苏州文庙。庙学故址颓垣,在整理故物旧碑的过程中,发现《平江图》石碑,石碑的左下方缺角。苏州学者们经过论证,决定将此图碑深刻。同年,叶德辉自长沙回苏州,朱梁任邀请叶德辉主持深刻《平江图》工程,两人共同出资并请艺人黄慰萱深刻《平江图》。之后,《平江图》保存于苏州碑刻博物馆。
创作技法
《平江图》图式是具有体系化与规格化的特点,图中的道路用平面图式表示,建筑物、山体、坟等用象形图式表示,地名注记分竖排、横排两种,横排字顺序为从右至左。图中所绘河道纵6条,横14条,基本流经整个城市。图中陆路与河道为平行关系,反映了江南水城前街后河的特点。层次分明,清晰易读,与它采用了近似规格化的真形符号系统是分不开的。按其内容可分为水体、道路、建筑物、山脉、树林五类,水体按大小采用不同的符号表示:黄河大湖绘以波纹线以示水面。城内河集以平直线条显示平缓水流。池塘均绘以云状符号。街道为统一的梯状符号,表现出水乡泽国石板铺路的特点。建筑物种类繁多、有城預建筑,按其规模分为城墙、墙和院墙三级符号。城垛、陆门、水门设计了直观性强的形象符号并配置在实地位置上。寺庙厅观院楼台堂仓为一类,以这些建筑的正视图形绘出其有形象特点的符号。其符号大小与原建筑物的大小相应,如寺院符号有四柱、五柱、七柱,还有层次差别,但其基本图形近似。牌坊虽朝向不一,大小不同,但符号图形完全一样。塔的形状,大小千差万别,但在地图上不能完全写真表示,划分为两级。火塔以真形表示,塔楼飞檐有挂钟,高低不等的小塔以形状相同的塔形符号表示。三百零五座桥以同样的拱桥符号刻画。这五大类十六种符号构成了苏州古城图的符号系统。规格化的符号加以组合和变化并配以名称注记,将七百多年前平江城这座东方古城的风貌表现得清清楚楚、惟妙惟肖。
相关研究
1986年,为举办苏州市建城2500年活动,苏州市地方志办公室联合苏州大学等单位整理出版了包括《宋平江城坊考》在内的九种地方文献。《平江图》被关注,出现在各种出版物上。2004年,苏州市地方志办公室联合苏州博物馆、苏州碑刻博物馆、古吴轩出版社编纂出版了一套《苏州古城地图集》,《平江图》成为其中的第一幅地图。江苏省地方志办公室出版的《江苏古代城市图志》也收录了《平江图》,地图采用的是“苏州市地方志办公室提供的原稿墨线图”。
仿制品
平江历史文化街区的南入口设有《平江图》仿制碑亭,剪金桥巷北入口设有《平江图》相同仿制碑。
保护与馆藏
保护
1961年,《平江图》就被国务院认定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3年7月5日下午至6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省苏州市考察,来到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了解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情况。
馆藏
截至2024年1月16日,《平江图》原碑藏于苏州碑刻博物馆。
影响与价值
《平江图》是研究古代的城市及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依据,是研究城市建设史的珍贵资料。《平江图》也是珍贵的历史文物及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平江图》的绘制运用了中国传统的古代地图的画法,在平面图上画出所表现对象的简洁的立体图像,《平江图》除了用线条来标识街,巷、里、弄外,还形象地绘制了多种多样的亭台楼阁、园林、牌坊、宫殿、佛塔、院落以及桥梁,展现当时城市风貌及一些局部的内容,把《平江图》与现有的城市平面图相对照,以展现图上绘出的城市范围,道路、河道、桥梁、重要建筑物的位置,甚至建筑群的基本状况都是相对很准确的。城市及图内标列的位置也是按一定的比例绘成,表现了中国古代测绘技术的高水平。《平江图》是平江府在宋代的现状图,也反映了古代另一种城市格局,不同于北方地区或一些新建的首都如唐长安、元大都。规划方正的格局,与水网地区河道纵横及原地不断重建发展有关。它是在平江城于南宋初年遭到金军蹂躏破坏后,经过整整一个世纪的修治而重展雄姿的历史背景下绘制的。它是中国乃至全世界年代最早、保存最完好、刻制最详尽的石刻城市平面图之一。《平江图》碑不仅为了解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状况提供了实物依据,而且也为研究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参考资料
江苏人气宝藏|这十件宝物能讲述你心中的古城苏州吗.扬子晚报网.2024-01-15
敢在《平江图》碑上动刀的人 .百家号.2024-01-15
古往平江去,今到姑苏来:古城保护的苏州方案.国家文物局.2024-01-15
江南文化 | 《平江图》里话宋城 .微信公众平台.2024-01-16
苏州图书馆.苏州图书馆.2024-01-16
敢在《平江图》碑上动刀的人-腾讯新闻.腾讯网.2024-01-16
早读丨传世名碑《平江图》.搜狐历史.2024-01-16
鉴往知来|古城缩影平江,演绎诗画江南.国家文物局.2024-01-16
宝藏传奇|苏州“最江南”的秘密,藏在这幅800年前的“手刻地图”里 .百家号.2024-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