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敬祖墓位于河北省河间市大渔村东,是该省的一个文物保护单位。
正文
左敬祖墓
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河间市大渔村东。左敬祖,字虔孙,生卒年失载,河间人。清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官翰林,后晋升都督察院左副都御史,康熙帝十二年(公元1673年)奉皇帝敕令在原籍左氏家族墓地修建此墓。墓地现存石虎、狮、羊、马、阮翁仲等石像生。
左敬祖,字虔孙,号念源,河北河间大渔庄村人,清康熙年间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为官清正廉明,刚直不阿,为人豁达大度,学识广博,深得康熙帝器重。卒后葬于大渔庄村东左氏坟,康熙帝亲自为其撰写了碑文,给了他很高的评价。
听说左敬祖墓在一片梨树地里,于是便在今年清明节后的第三天,正值梨花开放的时候,我约上了几个朋友,一同前去参观拜这个向往已久的地方。其实,于我内心来说,此行的目的,我还有一多半的原因是想去看看梨花。
在天下百花中,梨花要算是我最喜爱的花之一。梨花是雅的,素雅而不失妩媚,恬淡中散落着美丽,美而不娇,秀而不媚,倩而不俗,在我看来,很有品味。
到大渔庄村边的时候,70多岁、鹤发童颜、一身儒气的左炳文老师已经在那里等候了。
到了左氏坟茔,只见梨花开得正盛,远远望去,白茫茫一片。走进梨园,仿佛走进了一个粉妆玉琢的世界,一团团、一簇簇晶莹如雪的梨花拥在一起,千朵万朵,压枝欲低,玉骨冰肌,风姿绰约,清新的空气中到处弥漫了淡淡的花香,沁人心脾。在肃穆宁静的墓地西南边,我们看到了两排形状各异、相视而对的石像, 有温顺可人的绵羊,有儒雅风流的文官, 有膘肥体壮的石马,有狰狞雄伟的石狮,或立或卧,或盘或曲,雕刻精巧,栩栩如生。左炳文老师领我们看了这些石相生之后,说,敬祖墓在东边呢。我们莫名其妙地跟着他穿过几行梨树,来到了一个硕大的坟墓前。这座墓高约5 米,青砖圆形,酷似一顶清朝官帽。左老师在墓前站定,说:“这才是敬祖墓呢,刚才石相生所对的是左敬祖的始祖左君美。”看到我们一脸惊讶的样子,左老师解释说,“这是我们左家族人为了不忘始祖打鱼为生,创业艰难,特意把这些沐皇恩的荣耀,这些象征着左敬祖御史身份和地位的石相生,全部放在了始祖坟前,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延伸家传教意。”
接着,左炳文老师念起了康熙帝为左敬祖撰写的碑文,而我却一个字也没有听进去,思绪完全定格在了左老师刚才说的那番话上。
细想起来,我们的任何一个家庭、一个家族,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一代更比一代强的现象比比皆是,关键问题是做为后人,不论多富有,不论官多大,不论混多好,一定要慎终追远,不忘祖德,这本身其实就是一种美德。做为一个民族来说,只有不忘根本、尊师敬祖、讲究礼仪,才是一个有着长久生命力的文明进步的民族,而那些在先人面前趾高气扬、指手划脚甚至数典忘祖、欺师灭祖的人,到了左公墓前,是应该感到汗颜、感到无地自容的。
回来的路上,我便有了一首诗:
功名本是虔孙建,石像奉安始祖前。
树长千寻不忘本,水流万里总思源。
做官从政德居首,处世为人孝是先。
华夏文明难道尽,左公眠处有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