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陵古城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距今已有三千多年,至东汉时期,已经形成300余亩的恢宏建筑群。

蓝陵古城遗址位于山东省邹城市城前镇城前村村北,是邹城市和济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万历十三年《滕县志·古迹志》载:“蓝陵城,在滕县东北八十里城前集后。城前者,蓝陵城之前也。”为做好蓝陵古城的恢复重建工作,城前镇注册了“蓝陵古镇”旅游商标,对城镇核心区完成仿古改造,城区内规划了蓝陵公园、蓝陵湿地,恢复建设护城河、城墙、城楼、古玩店、老式院落等,全力打造“蓝陵古城”城市名片。一座环境优美、产业发达、商贸繁荣、生态宜居的和谐新城初步形成。

史志记载

万历版《滕县志·县舆图》也绘制有“蓝陵城”,其在旧滕县城东北、发源于大崖阜山的漷河上游东支河之北。

明万历二十四年版于慎行著《州府志·滕县》引用县志地图,图描遗址与上《滕县志》同。(本府志“滕州市古迹”部分未单独描述“蓝陵城”。)

康熙五十六年版《滕县志》记载,同明志。

爱新觉罗·旻宁二十六年《滕县志·古迹志》载“蓝陵城,在滕县东北八十里城前集后。”

《滕县志·县舆图》也绘制有“蓝陵城”,其在旧滕县城东北、发源于大崖阜山的漷河上游东支河之北。

蓝陵城遗址,为春秋战国时代的古城,其建筑规模是十分宏大,位于现城前村村北,是济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有关文献资料记载,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蓝陵城也称“康王城”,从《明兖州府图》上,可以查阅到“蓝陵城”的图示和标注。明万历时三年《滕县志古迹志》皆载“蓝陵城,在滕县东北八十里城前集后。城前者,蓝陵城之前也。土人云是康王城,创世无考。”城前因位于古蓝陵城的前面而得名。遗址地貌呈中心略高,四周稍低状,地表散布有大量的古建筑瓦片。

实考

今实地考察,在邹城市城前镇城前村后、城后村前的康王南岭附近,有一个顶部平坦东西呈现长方形的大型古城台,这就是《滕县志》所载及的“蓝陵城”。

蓝陵城遗址东面50米处为枣庄市徐庄镇的南北公路,南面20米处为城前镇中学,中学东连城前镇中心幼儿园。

城台相对于周围平均高度为2.5米,东、西、南皆是1.5-1.8米许,北面陡峭,高度西部为2.5米以上。

据说古城台原为500米、400米见方。今经卫星地图实据测量,遗存残台东西为256米,南北89米,总面积约23000平方米。

城台北部有一条东西走向、宽达40米许的古代大河的残迹,也是古城的北护城河

古城台上是一片极其平坦的良地,上面有杨树林,有庄稼,有果树。春季桃红柳绿,繁花点点,蜂蝶飞舞,给古城址注入了欣欣向荣的生机。

城台顶上,城台断截面上到处都是残瓦碎陶,星罗棋布,不计其数。细细辨认有红色网状绳纹罐片、青灰色轮转纹道瓮片、青色或灰色泥质筒瓦、板瓦青灰色厚砖、红色圆孔罐鼻、灰色罐沿、泥质夹砂盆残片、厚实青色缸沿片、卷云纹瓦当,还散落着少量陶制圆形排水管道,及少量东周陶文等。黑粗地瓷碗片还时有发现。遗址东侧发现有夯土层基础石。局部有陶窑红烧土块。

由文物判断西周时代的少、春秋战国时期的多,秦汉之际的也不少,唐宋时代的也有一点点。筒瓦建筑件十分的多,瓦罐盆釜生活类的陶件也很多。

这说明了古城由来已久,在春秋战国时期达到高峰,秦汉继续延续,历经多代,明清时代的文物便少了。并没有发现流行于商代至西周时的袋状鬲足,所以一般推断该古城最早至西周,极大程度是春秋战国时代的古城。

由建筑构件残余物如此的众多,可以想象,东周至汉代,城台上的蓝陵城邑建筑群鳞次栉比恢宏壮丽;人员居住之多,摩肩接踵挥汗如雨。但是或许至于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三国鼎立之际,城台上古建筑便毁于战火或者人去楼空而自然倒了。唐宋之后,上面或有个别屋居,或者大面积沦为田野了。

至今,古城无法具体知道何人何时而建,又传为宋康王所建造,俗为康王城,附近北侧有康王岭,前后东西四康王村等称谓。但姬钊为何人?此为存疑待考,点题如此。

古城北河道北岸、康王岭上旧时多汉墓,其中也有石棺墓。两周时期的也有,不过不多。

重点文物保护

1984年,古蓝陵城遗址被公布为邹城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1年3月1日,该遗址济宁市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济宁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1年10月8日,济宁市人民政府又命名为“城前遗址”并立碑保护。

建设

城前镇坚持城镇化追赶战略,大力实施“建设山区小城市,抢占区域发展制高点”的战略部署,在城镇化建设中充分挖掘2800年前的“蓝陵古城”历史文化内涵,注册了“蓝陵古镇”旅游商标,对城镇核心区完成仿古改造,城区内规划了蓝陵公园、蓝陵湿地。启动蓝陵古城重建工程,以汉式风格为主体,打造“蓝陵古城”名片,恢复建设护城河、城墙、城楼、古玩店、老式院落等。一座环境优美、产业发达、商贸繁荣、生态宜居的和谐新城初步形成,吸引了周围乡镇近2000余人前来购房居住、务工经商,拉动了全镇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前镇以“提升自然生态、和谐社会生态、清明节政治生态”为主题的生态文明建设,突出规划引领,提炼发展特色,努力构建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生态旅游宜居城镇。

抓规划,科学设计生态旅游经济板块。以纵贯南北全境的省道零九公路为轴线,由北向南依次规划建设以邹东抗日烈士纪念馆、十八趟国家级森林公园、梨杭林场济宁市森林公园为核心的红色文化生态旅游区、康王岭万亩桃园林业示范区、蓝陵古城文化区、城市商贸新区、岳峰山水自然风光区等旅游板块。每个板块均以构建优良的自然生态作为基础和引领,使人们进入城前,即可沐浴红色文化,畅游万亩桃园,品味 蓝陵古城,观览商贸新区,领略岳峰山水,感悟美丽城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