洙水桥,一座跨河桥梁。桥上建有三座桥,左右皆为平桥,唯中间一桥为单孔石拱桥

外观特点

洙水桥,桥宽6.6米,长25.24米,桥面呈拱形,遮住了人们北望的视线,以示孔子墓深藏于内。此桥始建年代不详,金朝五十一代孙、衍圣公孔元措编《孔氏祖庭广记》的孔林图中已有此桥记载,说明洙水桥建于金代以前或者金代。

历史发展

明弘治七年(1494年),六十一代孙、衍圣公孔弘泰增设桥石栏杆,并于左右两侧添建两座小桥,均有石栏杆,因桥为平型,习惯称之为“东平桥”、“西平桥”。桥的东西两侧立有记载修浚洙水的石碑数幢。引洙水桥的南侧、孔子墓轴线的最南端,有一座精致的石坊,这就是“洙水桥”坊。此坊四柱三间,石质,四柱均为冲天八楞式,柱顶各有圆雕石兽,独角披麟,仰天蹲座。明间额坊雕刻“洙水桥”三个正书大字,二次间均浅刻二龙戏珠,造型简朴庄重。此坊于明嘉靖二年(1523年),山东巡抚陈凤梧建立。正面刻有“清代雍正十年重修”字,是把原年款除掉后刻上的,有明显的痕迹。西次间的石额枋和屋脊并石兽边柱于1951年修复时已更换。“洙水桥”三字没有落款,据说为严嵩所书,并无史据,只是根据其年代相近而进行的一种推测。当时,严嵩孙女嫁给六十四代孙、衍圣公孔尚贤为一品夫人,曾在孔林为六十一代孙、衍圣公孔弘泰题写了墓碑。但建坊之时的嘉靖二年,史籍中记载此时严嵩任南京市翰林院侍读,地位并不显赫。所以,“洙水桥”是否为严嵩书写,还待考证。

河流特点

穿过观楼,一条东西横贯孔林的小河映入眼帘,这就是人们熟知的洙水河。洙水是周朝为排洪护城而兴修的人工小河。但它流经孔子墓前,传与圣脉关,故称誉它是“灵源无穷,宜与天地共长久”的圣水,并将其与泗河并称“洙泗”,作为孔子思想发祥地的代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