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宣州区委、区政府批复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现建成区10余平方公里。2019年7月,被列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
历史沿革
安徽宣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宣城高新区)筹建于2002年,原名宣州工业园区。2005年底,因受用地条件及发展空间限制,宣州区委、区政府作出将开发区由城东向城市北郊异地扩区建设的决策,2006年2月经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开发区”,2008年5月经省政府批准更名为“安徽宣州经济开发区”,2017年6月经省政府批准更名为“安徽宣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安徽宣州经济开发区扩区的批复》(皖政秘﹝2013﹞40号),核准面积由2平方公里增加至11.7平方公里。现建成区10余平方公里。
简介
发展现状
1.现有基础。宣城高新区相继被认定为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小微企业示范基地、省知识产权示范园区、“中国开发区30年30强最具投资价值奖”、省级信用开发区、国家级海峡两岸青年就业创业示范点、安徽青年创业园创建单位、新材料和医药化工两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加快建设,现正全力建设国家级宣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企业情况。现有现有入园企业243家,投产运营企业190家。截止2018年4月,北区规上工业60家(西林2家),限上商贸11家,规上建筑业1家,规上服务业8家;东区规上工业24家,限上商贸7家,服务业4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4家(东区2家)。战新北区15家,东区10家。规上工业亿元企业,北区2018年1-4月份共5家,东区1家。
3.近年来经济发展情况。宣城高新区近年来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两位数增长。
2017年,全区经营(销售)收入201.21亿元,同比增长13.64%。工业总产值167.14亿元,同比增长31.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33.71亿元,同比增长31.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45.32亿元,同比增长67.78%。财政收入11.19亿元,同比增长39.61%。新材料、医药化工两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实现80.1亿元、40亿元。
2017年,新增省级以上及以上研发机构18家,新增省级及以上孵化器、众创空间、加速器2个(安徽青年创业园、安徽省知识产权示范园区)。
区位优势
1.区位优势突出。毗邻沪苏浙,东望长三角,东接宣州中心港、南临宣南铜高速宣城北入口和巷口桥火车货运编组站、北距芜湖宣州机场3公里,距宣城市中心11公里,皖赣高铁、城市北环线贯穿而过,3路、16路、20路公交直通市中心。
2.基础设施完善。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完善,平台承载力较强,一期2 万吨自来水厂、一期3.3 万吨污水处理厂、机械电子产业园、110千伏、220千伏变电站相继建成,架设10千伏线路23 条,开闭所1 座,完成电力资产移交,已完成将电网建设规划纳入开发区总体规划工作。中科生物质热电联厂、第二自来水厂等重点配套工程相继启动建设,累计建成36公里市政道路。敬亭佳苑安置小区投入使用。坐拥“生态绿肺”安徽敬亭山国家森林公园、石山、麒麟山,水阳江、官塘湖、白马河、松泉河交相辉映,完成道路绿化总长度28公里,水系防护林2.8公里,累计绿化面积60万平方米。
产业基础
1.产业发展体系日益完善。已形成新能源新材料、汽车装备制造、医药化工等主导产业,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效应突出。
2.一批重点项目厚植发展基础。中国建材、南方水泥有限公司、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汇宇控股、中捷控股等央企、500 强企业相继来开发区投资,《福布斯》2017家族企业100强第66位的A股上市公司立讯精密,国内外著名的有机颜料制造企业、浙江省工业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国家级技术中心、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百合花集团,集医药原料药、生物制药、成品药的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中型制药企业美诺华药业,全市单体最大的项目千缘车身模具,南京生物医药专业孵化器运营公司等大型企业成功落户,按照“园中园”模式,设立了汽摩生产基地、台湾工业园,其中台湾工业园聚集了亨元科技、亨泰电子、鹰鹏物流、亨旺新材料、尚亿汽车零部件等企业。
创新发展
1.推进产业孵化器加速器建设。宣城高新区被认定为市级新材料产业集聚发展宣州区基地,设立宣州科创服务中心并在认定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后正在申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孵化器面积9357平方米,在孵企业24家,加速器面积27487平方米,正申报建设国家级孵化器。该孵化器可容纳500余名创业者,拥有多功能会议室、会客接待室、资料室、培训教室等共享服务设施,创咖、展厅、路演大厅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省级智慧园区加快推进。
2.支持企业建立研发平台和人才培养。2018年1-3月,安徽中科达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潘文、周小安,安徽畅达绝热科技有限公司田英良,宣城普益力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张永柱,宣城亨泰电子化学材料有限公司许朱男,各获得5万元奖励,入选单位及资助经费全市占比19.23%。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有新进展,普益、汇昌、美乐柯、晶瑞等4家企业入选省2017年第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名录库。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扎实开展,目前有33家企业申报,拟兑现资金约86.34万元。截至2018年3月,共引进省创新领军人才1人,省战新产业领军人才5人,省高层次人才团队3个。
3.推进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政府+高校”建立技术转移中心。瞄准合肥工业大学宣城市校区这一宣城最高学府,建立技术转移中心。宣城高新区与合肥工业大学合作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基地及研究生科技服务活动基地,把合工大的人才、科技优势转化为宣城高新区的发展优势,把宣城高新区打造成为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师生创业实践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基地。“企业+高校”推进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宣城高新区鼓励企业积极对接沪苏浙地区高校和海外名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安徽汇昌新材料有限公司、安徽畅达绝热科技有限公司与上海大学建立合作基地;宣城福美达新材料有限公司、安徽中科达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开展合作对接。合肥工业大学与高新区内的企业安徽美乐柯制冷空调设备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合肥工业大学美乐柯制冷研究院,与宣城亨旺新材料有限公司合作设立了石墨烯研究院;安徽大学与宣城福美达新材料有限公司合作共建了安徽大学木塑复合材料研究院;宣城晶瑞新材料有限公司与北海道大学合作建立了日本北海道大学古月纳米新材料研发中心等研发平台。安徽汇宇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宣城晶瑞新材料有限公司与合肥工业大学共建“教学实验基地”。
4.专利申请和授权双突破。2017年1至12月,宣城高新区累计申请专利403件,其中,申请发明专利179件,申请实用新型专利208件,外观设计16件;累计授权专利117件,其中,发明专利9件,实用新型专利94件,外观设计14件。2018年1至3月,累计申请专利51件,其中,申请发明专利35件,申请实用新型专利16件。2018年1至3月,发明专利申请同比增长29.63%;授权专利83件(发明17件、实用新型65件、外观设计1件),其中发明授权同比增长1600%。宣城高新区2017年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1.93%。
5.创新平台建设。政策支持。出台《宣城高新区知识产权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设立200万元知识产权专项基金,专项用于引入第三方服务单位加大申报支持和服务力度,推进知识产权示范园区的培育工作。出台孵化器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吸引和鼓励国内外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员和海外留学人员来高新区创办高新技术企业,促进高新科技成果转化,并在转化过程中孵化出一批科技企业。建立创业导师和创业辅导员制度,建立了创业导师队伍。高新区主平台建设。全力建设国家级高新区,力争2018年升级为国家高新区,打造全域创业创新“金字招牌”。2017年8月,宣城高新区获批安徽省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医药化工产业基地申报国家火炬基地。推进科技孵化器平台建设。2013年省政府批准扩区建设以来,宣城高新区先后荣获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示范基地、小微企业示范基地、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全省首个国家级海峡两岸青年就业创业示范点、市级新材料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各类创新平台建设。为推动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快培育创业孵化体系建设,积极引进南京慧科生物医药产业孵化器管理有限公司,培育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依托机械电子产业园,开拓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基地和高新园区的一体化孵化路径,积极探索新的孵化器组织模式和运作模式。2018年1-3月,三大创新“园中园”建设全面启动,宣州科技新城PPP项目“一案两评”方案已编制完成,硖石山智能制造园已形成合作协议,麒麟山智创园拆迁摸底调查工作已完成。中科院云计算中心、上海大学材料与工程学院研究院、安徽美诺华研究院项目在谈。祥利机械、欧派德新材料、泰山石膏有限公司申报市级企业技术中心,金宏化工拟申报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美乐柯制冷拟申报省级研发中心。第一批拟组织10家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材料已编制完成。
6.科技创新成果加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精方(安徽)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治疗风湿疾病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获得2015年度安徽省专利金奖。仅2017年,新增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2家(英特颜料、汇昌新材料),安徽祥龙钢结构被认定为安徽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安徽祥龙钢结构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安徽美乐柯制冷空调设备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安徽省2017年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企业1个(国药精方(安徽)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省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单位1个(安徽美乐柯制冷空调设备有限公司),2017年全省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试点单位1个(国药精方(安徽)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家绿色工厂1个(宣城金宏化工有限公司),安徽工业精品1个(国药精方(安徽)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颈舒颗粒),“322”产业创新团队3个(国药精方(安徽)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宣城晶瑞新材料有限公司、宣城美诺华药业有限公司),安徽省新产品2个(安徽美乐柯制冷空调设备有限公司整体库用冷冻机、半封闭活塞并联冷凝机组)。
服务效能
1.机构设置情况。内设机构6个:办公室、经济发展局、建设管理局、社会事业局、财政局、监察室,所属全额事业单位6个:建设投资管理服务中心、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招商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区科技企业创业创新服务中心、科技局,自收自支事业单位1个:市政工程管理处,隶属区国资委国有企业3家:宣城市晨兴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宣城市欣悦市政工程公司、宣城市绿源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为宣城高新区建设发展服务。宣城市直机关派驻机构2个:宣城市城乡规划局宣城高新区分局、宣城市国土资源局宣城高新区分局;宣州区直派驻机构3个:宣州区环境保护局宣城高新区分局、宣州区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局宣城高新区分局、区城市行政管理执法局宣城高新区城管执法大队。
2.服务企业情况。根据宣州区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宣城高新区“单一窗口”相关区级投资服务行政审批权限下放的通知》精神,宣城高新区在原建设投资管理服务中心(一楼大厅)设立了“单一窗口”,由中心主任兼任首席代表,一名副主任任代办员,并设立综合服务、经济发展局、环保分局、安监局、规划分局、国土分局、建设管理局、消防大队、收费代办等九个窗口。
宣城高新区出台了《5000万以上在建重点项目联系调度制度》《关于完善在建及拟开工项目联系调度制度的通知》《党政领导服务企业联系制度》《企业网格化管理服务制度》《知识产权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国有资产出租、出借、对外投资、对外担保管理暂行办法》《规上、限上企业考核办法》、《知识产权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多项为企服务制度,贯彻“一线工作法”,着力解决企业发展、项目建设中的实际困难,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每月定期编印《宣城高新区工作动态》杂志,免费赠送给企业和招商对象,推介宣传开发区工作动态。全面落实企业投资扶持政策,印发《企业服务手册》,服务效能稳步提升。
发展目标
宣城高新区立志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续写新篇章,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责任完善宣城高新区规划,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全部工作向创成国家级宣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聚焦,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等产业,着重打造城市副中心,力争“十三五”期间,实现总产值450亿元,工业总产值达到400亿元,至“十三五”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40家;财政收入12亿元,创成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五大发展美好安徽”贡献力量。
所获荣誉
2020年6月,荣获“2019年度全市政务信息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参考资料
宣城通报表扬一批先进单位和个人!.中宣在线.20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