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岩寺,位于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今仅存遗址。唐景福元年(八九二年),青原区(江西吉安)派高僧师彦云游黄岩,传播禅宗,于县西二十二公里,原天台宗智 大师曾居佛寺旧址建瑞岩院。
建筑格局
进寺院先经过一道山门。山门的右边是一座长街头山,左边是一座祖师坟山。这两座山犹如两道绿色高墙,阔的平均是上百米,长度至寺院前僧人的练武场,共长达330多米,左右两边各建有数百间僧舍,中间是人、马行走的行道,其面积是40亩,即2640多平方。天桥前僧人的练武场,其场地面积是7亩,即460多平方。梅峰山的右边一条叫水后门溪,流入整座寺院前天桥下的小溪,左边一条方丈坑溪,然后这两条溪流合二为一,再流向山门前的一条小河。小河上建有几座小桥,桥下流水潺潺,终年不息。我国的江河大都是向东流的,而瑞岩寺的河水却流向西方天际,甚是少见,瑞岩寺又位于这西流河水的源头地区,这就是我国佛教典籍中记载的瑞岩寺著名的“十里水西流”。
过天桥至梅峰山麓,里面是一个圆形的山谷。这个山谷经丈量共18亩多土地,近12000平方。瑞岩寺的寺院就建在林涛溪声。
2002年重建新建的大雄宝殿,殿堂里雄座着高大释迦牟尼的大佛像与金碧辉煌的大雄宝殿交相映辉,其场面仍十分壮观。这座重建的大雄宝殿就是按原来的大雄宝殿旧址新建的。大雄宝殿后面是三圣殿、观音殿。大雄宝殿的右手边是钟楼、禅堂、药师殿、藏经阁,外面是厢房。大雄宝殿的左边天桥外是养马场,天桥里是鼓楼、斋堂、地藏殿、法堂阁、方丈阁,外面是厢房。梅峰山上的杨柳堂、土地堂、上桧堂、下桧堂、三官堂等原来也都是僧房。
瑞岩寺的寺产,据宋嘉定年间《赤诚志》记载,鼎盛时期的瑞岩寺有田地山林近6000亩,涉及到杨乡、乌岩乡。其村涉及到杨恩村、横料村、联丰村、麻车头村、杨岙村、上朱村、瑞岩村等10多个村。
与日本之渊源
上世纪80年代,日本的信教者曾4次到过瑞岩寺,给遗址照相,还带去了瑞岩寺院里净土,曾有几个研究宗教的日本学者也到黄岩寻访瑞岩寺,他们还寻找皇太子寒岩义尹的足迹,朝拜日本曹洞宗的祖庭——瑞岩寺。由于寺院被毁,这几个日本学者只得怅然而返。
1998年,日本临黄友好交流协会会长,日本临济宗福岛庆道一行来过瑞岩寺,2005年4月中旬,他又第二次组团来瑞岩寺朝拜,他们对瑞岩寺在原址上重建表示由衷的欣慰,希望瑞岩寺能够尽快恢复原貌,让他们更多地了解中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更好地交流中日文化发展的宝贵的文化遗产。
历史沿革
干宁二年(八九五),朝廷赐名「瑞岩」。唐末,青原派分化为曹洞宗,瑞岩院成为浙东地区曹洞宗名刹。据《赤城记》记载,瑞岩院有庙产五千亩,居台州市五县三百六十二座寺院的第四位,黄岩区的首位。
南宋赵扩年代,洞山十三代高僧如净(宁波人)住持瑞岩净土寺,进一步融合净土「快速成佛法」,广收僧徒,成为曹洞宗鼎盛时期。后来如净又住持临安净慈寺和宁波天童寺。日本临济宗道元师从如净,成为三大弟子之一。回国后在永平寺和总持寺宣扬曹洞宗,成为日本曹洞宗始祖。
明代初期,曹洞宗分支虎丘派高僧无愠住持瑞岩寺,「乃设三问勘,禅流不合即逐出。瑞岩三关道价日高,江湖英俊趋台不绝。」日本曹洞宗无愠之名,诚情相邀,无愠「固辞日本之聘」。
清咸丰十一年(一八六一年)十一月,瑞岩寺毁于战火,从此一蹶不振。清同治九年(一八七○年),知县孙废寺改义塾。今瑞岩寺仅存遗址。
一九八五年九月,日本驹泽大学佛教史迹参观团访问中国,其中有二人是日本曹洞宗宗学研究所所员,要求去瑞岩寺朝拜,未能遂愿。
参考资料
黄岩瑞岩寺及与日本之渊源.台州网.2015-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