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政,是由国家管理或直接经营寄递各类邮件(信件或物品)的通信部门。邮政业是国家重要的社会公用事业,是服务生产、促进消费、畅通循环的现代化先导性产业。邮政体系是国家战略性基础设施和社会组织系统之一,具有通政、通民、通商的重要功能。每年的10月9日,为世界邮政日

1896年3月20日,清光绪帝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建筑遗存所呈的《议办邮政摺》上,用朱砂红笔批了“依议”二字,接着又在所附开办邮政章程上,加批了一个“览”字,正式批准开办大清邮政官局,中国近代邮政由此诞生。1948年12月,毛泽东主席为筹办中的《人民邮电》报题写了报头,标定了邮政业的价值坐标。

2020年,中国邮政业首次迈过万亿元级产业门槛,业务收入与GDP比值超过1%;快递业务量达到833.6亿件,连续7年稳居世界第一;年支撑网上零售额超过10万亿元,新增社会就业20万人以上。

定义

邮政是由国家管理或直接经营寄递各类邮件(信件或物品)的通信部门。邮政业是国家重要的社会公用事业,是服务生产、促进消费、畅通循环的现代化先导性产业。邮政体系是国家战略性基础设施和社会组织系统之一,具有通政、通民、通商的重要功能。

历史沿革

古代

人类活动离不开通信,自从有了人类的历史,通信活动就已出现。通信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远古时候,人类在狩猎谋生活动中就有目的地进行信息传递。那时,人与人之间地信息传递主要是通过呼叫、手势及面部表情来进行。随着人类地不断进化和语言、文字的产生,人类交往愈加密切,为了传递和保存更为复杂的信息,人类发明了绳结记事、在器物上刻画以传递信息的方法。

中国邮政通信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起源于原始公社解体,奴隶制国家出现以后,从夏朝夏朝算起,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从有文字记载的商朝算起,也有3600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国邮政通信经历了古代驿站、近代邮政和现代邮政三个不断发展、演进的历史时期。《周易风水》中载有: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总体来说,早在原始氏族公社时期的人类社会,已经通过“以物示意”的方式,来相互通达信息。

早在夏代,有组织的通信活动就已经产生。殷商时期,从迄今发现的甲骨文中,已经有了关于通信活动的文字记载。到了周代,邮驿组织不断完善,为后来历代邮驿奠定了基础。周天子为了维护天下宗主的地位,建立了以西周首都丰镐遗址为中心的邮传网络,联络中央与各诸侯国的邮传组织已具雏形。春秋战国时期,由于战争频繁,社会动荡,周王室与各诸侯国之间的邮驿通信,难以维持原来的状况。但是各诸侯国之间频繁的通信往来,促进了邮驿通信组织的发展。

秦统一中国以后,为巩固中央集权,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如修驰道、开河渠、兴漕运、书同文、车同轨等,促进了邮传制度的巩固和发展。秦朝结束了邮传通信分散混乱的局面,其通信组织及形式趋于规范化,并产生了中国最早的邮传立法。秦草《行书律》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第一部有关通信的法令。《行书律》对公文的传递呈报、登记手续、人员奖惩、驿马饲养等都做了具体的规定,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汉承秦制,并改“邮”为“置”,称邮传为“驿”。 汉朝十分重视邮亭建设,每十里设一个邮亭,三十里设一邮置,邮驿制度进一步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群雄割据的局面。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邮驿通信也有所发展,特别是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邮驿专门法规——《邮驿令》。

隋唐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全盛时期。隋唐的邮驿无论是法律制度的严密完备,馆驿的宏伟多样,还是驿路的水陆相兼,四通八达,都远远超过了前代。隋朝邮驿属兵部的驾部郎管理。公元605年隋炀帝开通济渠,自东都至扬州市二千里,每两驿置一宫,作为停顿之所。公元608年修永济渠,沿河两岸均筑有驿路。隋朝邮驿的设置,为唐朝驿站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唐朝的邮驿由兵部的驾部郎中管辖,在地方则由县令兼理。当时,全国有驿夫近两万名,驿站1643所,水陆相兼,四通八达。为维持邮驿通信,唐朝还制定了邮驿的考绩和视察制度,并规定州县三年一大税,一年一小税,以供全国邮驿费用。

宋代邮驿规模不如唐朝,但制度基本沿袭唐朝,并在此基础上有了一些较大的改革。首先,创设了急递铺。急递铺专为传递军令而设。每铺设铺长1人,铺兵10人。传递紧急公文日行可达四五百里;其次,实行以士兵代替民夫为驿卒的制度,从厢军中挑选士兵作为铺兵,从事邮驿传递;第三,制定严密的法律,实行“以法治邮”。元朝疆域辽阔,邮驿组织规模更为庞大。元朝邮驿站赤和驿站组成。邮传在蒙古地区称“站赤”,在汉地称驿站。据元《经世大典》记载,当时全国有驿站(站赤)1519处。《元史》称:“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至,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描述了当时邮驿的发达和繁荣。不过,元朝邮驿虽盛极一时,但是到了元末,由于政治腐败,经济凋敝,民族矛盾加深,加上邮驿管理弊端丛生,逐步走向衰败。

明朝邮驿隶属兵部车驾司管理,在各行省由布政使和按察使兼管,按察使之下有驿传道为全省驿传主管,各州县有驿丞管理。京师驿传机构有会同馆,各地设水马驿、递运所、急递铺。急递铺每铺设铺司一人,铺兵若干人。铺兵传送普通公文昼夜行三百里,传送紧急文书昼夜行六百里。明朝鼎盛时期,全国共有驿站1357所,递运所324处,递铺14430处。明朝还吸取元末用驿泛滥,导致驿站衰败的教训,从明初置驿开始,就对给驿范围严加限制,强调以法治驿。明代《大明律》中专列有《兵律·邮驿门》,规定用严刑峻法治理邮驿,对贻误公文传递者要严加治罪。

清代是古代邮驿的集大成者,邮驿发展至于极盛。清朝邮驿组织规模庞大,星罗棋布,网路纵横,四通八达,以首都皇华驿为中心,全国驿路干线有五条,联接全国各地。全国驿站达2000余个,递铺有14000个,有7万多名驿夫和4万多名铺兵,其规模大大超过以前的任何时期。同时,清代关于邮驿的法规更加严密和完备。《大清律例·兵律》有邮驿律十八条,后增至三十五条,对驿站的职责、公文传递程序和时限,都有明确而严格的规定。

为了治理辽阔疆域,波斯帝国近东道路基础上修建了系统的御道网络,形成了成熟的邮驿体系,从而构建了道路交通的基础设施。而御道与邮驿体系则发挥了其应有功用,确保了波斯帝国掌控信息、军事和赋税等关键资源,从而维持了帝国的长治久安。波斯帝国在御道上设置了驿站、客栈、仓库和堡垒等一系列基础设施,其中驿站最为重要。

波斯大王阿尔塔薛西斯二世的御医克泰夏斯在著作《波斯史》中记载了“从以弗所到巴克特里亚王国印度”道路的细节、“沿途的驿站、天数和里程”。马其顿王国人阿明塔斯著有《波斯御道上的驿站》,记载了波斯驿站的状况。

英国邮政体系从出现到发展完善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最早的官方有史记录要追溯到诺曼征服时代,那时邮政只是国王的私人机构,只为政府服务,只传官书,不传民信,实际上处于一种政府垄断信息的时代。广大普通民众传递书信十分困难,只能托人捎带或委托给民间“地下”私人机构,而且邮费高昂。因此早期社会信息的闭塞,绝大多数人不管是眼界还是思想上都是极其狭隘的,他们世代蜷缩在自己熟悉的“一亩三分地”,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怎样的,他们不识字,去稍微远一点的地方对他们来说都是一件大事,必须提前打听好路怎样走。16世纪中期,英国境内只有很少几条运送信件的邮路,直到18世纪邮路路况仍十分糟糕,最好的路上都布满深沟陡坡,光线暗淡时,路面几乎无法辨认。博古家拉尔夫·索斯贝在巴纳比沼地到图克斯渡口的北方大道上几乎迷了路;培皮斯夫妇乘马车旅行,在纽伯里和雷丁之间迷路,差一点在野地里过夜。偏远地方的交通非常闭塞,由此邮政业务也发展的十分缓慢,寄送书信十分不便,信息的闭塞使人们之间的观念差异很大。

近代(二次工业革命)

1.清代邮政的创办及其初步发展。中国社会进入近代以后,西方先进的邮政通信制度以“客邮”的形式传入中国。“客邮”是西方列强侵犯中国主权,擅自在中国开办的邮政机构。1834年英国驻华商务监督律劳卑在广州市设置邮局,属英国邮政总局领导,这是在中国最早出现的“客邮”局。1842年4月15日英国侵略军头目濮鼎查以“香港特别行政区英国总督”的名义发出通告,开办“香港英国邮局”。《南京条约》签定后,英国又以香港为基础,在新开的五个通商口岸(广州、福州市厦门市宁波市上海市)开办“领事邮政代办所”,直属英国邮政总局。对这种侵犯中国主权的行为,清政府不仅没有加以干涉,反而称之为“客邮”,并在1858年签定的《天津条约》中规定:“大英钦差大臣并各随员等,皆可任便往来。收发文件、行装囊箱,不得有人擅行启拆。由沿海无论何处皆可送文,专差同清代驿站差使,一律保安照料。”英国人在中国领土上开设邮政机构,从此就有了条约的合法掩护。其他列强,如法国、美国、日本俄罗斯,也都“利益均沾”,相继援例设立了自己的邮局。这些外国邮局,实行本国的邮政章程,粘贴本国的邮票,盖印中国地名的外文邮戳,严重侵犯了中国邮政主权。

1866年,由于外国人直接管理的海关总税务司署移驻北京,其往来信件也由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建筑遗存代寄。这些信件往来于上海市、北京之间,由于受到太平天国和捻军活动的影响,总理衙门于是将这些信件的递送交海关兼办。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英人罗伯特·赫德早有谋办中国邮政的用心,遂在北京、上海、镇江海关先后设立邮务办事处,负责递送使馆文件和海关公私信件。1868年,天津海关邮务处还收寄外侨信函。海关兼办邮政是近代中国邮政的雏形,为后来海关试办邮政奠定了基础。1878年3月,赫德与李鸿章商妥,并经总理衙门同意,由海关试办邮政。赫德指派天津市海关税务司德催琳以天津海关为中心,在北京、天津、烟台市营口市(营口)、上海市五处,仿照西欧方式由海关开设邮局,试办邮政,发行邮票,并对外开放。

1878年7月,天津海关收到了从上海海关造册处发来的首批邮票,是面值银为3分和5分的邮票各10万枚,接着又加印了面值银为1分的邮票10万枚。这就是中国的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

1880年1月,罗伯特·赫德在海关内部建立起一套新的邮政机构,定名为“海关拨驷达局”。拨驷达,就是英文post的音译,意为邮局。1882年11月,海关拨驷达局公布了《海关邮局章程》,其中规定邮局信箱从早7点到晚19点,对所有寄信的中外人士开放。邮件由海关听差投递或收信人自取。

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族主义的觉醒,王韬郑观应、陈次亮等早期改良主义者提出了自主兴办邮政的主张。与此同时,台湾巡抚刘铭传还在台湾进行了改驿归邮的实践。1888年刘铭传对台湾邮驿进行改组,成立中华邮政股份有限公司。在台北市设立邮政总局,管理全省邮政,发行邮票。这是我国独立自办近代邮政的开端。但不久因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台湾被割让给日本,新式邮政事业中途夭折。

由于“客邮”的不断扩张,严重侵犯了中国邮政主权,同时,清朝邮驿组织日趋腐败并走向衰落,难以满足社会各方面的通信需要,于是,创办近代新式国家邮政提上了日程。19世纪九十年代初,南洋大臣刘坤一北洋政府大臣李鸿章罗伯特·赫德等人出于不同的目的,纷纷上书清廷,要求尽快正式开办国家邮政。1896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建筑遗存根据张之洞的建议与赫德所提出的邮章,奏请光绪帝批准。当年3月20日光绪皇帝正式批准开办大清邮政官局。总理衙门委任总税务司赫德为总邮政司,负责清代邮政官局事务,开办“大清邮政”。 次年各邮局即正式开始对外办理业务。大清邮政官局的开办,标志着中国邮政历经几千年的发展演变之后,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而发生了重大变革,并被赋予新的内涵和生命力,出现了崭新的发展局面,在中国邮政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确立现代邮政制度的国家。邮政业在推动英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功不可没,促进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奠定了英国乃至世界现代邮政的基础,为其他国家的邮政发展提供了可资效仿的经验。

18世纪中期开始,道路质量有所改善,马车速度也有所提升,邮件运输速度也随之提高。1790-1830年间,马车在主要城市之间花费的时间缩短了一半。随着铁路的出现,取代马车成为邮政新的运输工具。

1837年,英国邮政改革家罗兰·希尔在其名为《邮局改革:重要性和可行性》的小册子中,提出变收信人支付邮费为寄件人付费、根据邮件重量采用可粘贴标签预付邮资等一系列划时代的设想。这直接导致了邮票的诞生。

1840年罗兰·希尔进行的统一便士邮政改革使得邮政真正成为服务于民的政府机构,开启了现代邮政的大门,信息的传递效率和共享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步入了英国邮政系统的“黄金时代”。统一便士邮政是开启与构建近代交往体系的重要力量,作为承载信息的媒介,它运载、交流的不只是货物、人口,丰富的不仅是民众的物质生活,还有思想、观念、信息的碰撞与交流。加强了人们之间的联系,大大拓展了英国民众交流的空间,使得人与人的交往不仅仅止于面对面的交流,有助于塑造一个全新的不列颠。

1840年5月,英国首次发行了世界上第一枚邮票。这一图案为维多利亚女王侧面头像的邮票用黑色油墨印刷,面值为一便士。这就是集邮史上的珍品“黑便士”邮票。在“黑便士”发行后的40多年内,140多个国家仿效英国印行了邮票。以此为标志,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场邮政革命。

整个19世纪铁路网络迅速扩展,19世纪前半叶,大不列颠岛铁路总长度达7,500英里,到1912年增至23,441英里,邮路网络随着铁路的修建和汽船的航行路线不断拓展,邮政服务亦随着邮路网络延伸至它所经过的每个角落。

19世纪晚期,随着希尔改革的完成,邮政系统步入“黄金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冲破距离的障碍进行交流,不同地区之间往来交往的发展,影响了原有区域文化的发展,使原本封闭的地方也接触到了先进的文明,在日复一日的耳濡目染和长期交往中,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逐步融入了新的文化,越来越趋向于统一。

1860年代,在邮政总局的倡议下,基本所有铁路公司都采用了格林威治标准时间,而乘客为了能够及时赶上火车都调整了当地时间,采用格林威治标准时间。

1874年10月9日,《伯尔尼条约》签署,“邮政总联盟”诞生。由于加盟国家迅速增加,“邮政总联盟”便于1878年正式更名为“万国邮政联盟”,每年的10月9日由此被定为“世界邮政日”。

现代邮政

1911年,为庆祝乔治五世加冕,英国开通了自亨登到温莎的航空邮递业务,成为世界上第一条按预定时刻运营的航空邮递线路;1919年,世界首条跨国航空邮递线路在伦敦和巴黎之间开通;1980年,伦敦与多伦多之间成功地实现卫星传送信件,这是世界上第一项电子邮件业务。

20世纪50年代初,英国就开始研究邮政编码,并于1959年在诺维奇邮区试行,从而引起许多国家的注意。

西德于1961正式公布4位数的邮政编码,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邮政编码的国家。

截至1999年,英国邮政系统每天处理邮件7500万件,每年处理包裹1.4亿件。英国还是当今世界第二大邮件“出口国”。此外,由1.9万家遍布全英国的营业所组成的邮局营业网,其营业所数量不仅远远超过英国各大银行营业点总和,而且该网络也是欧洲范围内最大的单一零售网。这一网络直抵偏远的乡村,深入到社区的核心;除传输邮件外,还负责政府养老金和社会福利津贴的发放。

2023至2024年度,英国的包裹量增长了8.3%,达到39亿件,接近2020至2021财年40亿件的高峰值。其中,国内包裹量增长5.3%;主要受到来自中国进口包裹的拉动,英国国际进口包裹量同比增幅最大(49.7%);只有国际出口包裹量出现下降,同比降低5.8%。

清代邮政创办之初,邮政隶属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建筑遗存。1901年总理衙门改组为外务部,邮政遂改隶属于外务部。1906年税务处成立,邮政也改隶属于税务大臣。是年,清廷预备立宪,改革官制,成立了主管船政、路政、邮政、电政的邮传部。但邮政直至1911年才由海关移交邮传部管理。

大清邮政创办以后,针对当时社会通信领域存在着邮驿、客邮、民信局、新式邮政并存的情况,采取以下对策:一、不触动邮驿、“客邮”体系,而以民信局为竞争对手,并全力向内地扩展;二、大力运用近代交通工具,提高邮件的传递效率;三、实行均一资费,预付邮资,并发行邮票;四、合理划分邮区,清代邮政开始即以各海关所辖地区为邮界,其后改为以行政区域划分邮界;五、广泛向社会开放,开办了多种业务,以满足社会的需要。这些措施的实施,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使大清邮政在十余年的时间里获得了蓬勃发展。到1911年,邮界总局副总局达到49处,邮政局、分局及各等支局达到957处,代办支局达3244处,总数为4250处,邮差邮路达15.95万公里,民船邮路1万公里,轮船邮路1.252万公里,火车邮路达0.85万公里,总长达到19.05万公里。邮件进出转的总数达到4.2亿件,挂号邮件达到3209万件,包裹达到423万件。清代邮政的发展,奠定了新式邮政以后发展的基础,并为最后取代邮驿体系准备了条件。

辛亥革命前夕,大清邮政各类邮政局所达到6201所,邮路总长381000里,邮件达1亿件以上。而组织松散的民信局无法与其竞争,纷纷改业或倒闭了。

2.中华邮政股份有限公司发展与衰败。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大清邮政也随之为中华民国邮政所取代。

中华邮政时期,邮政总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大力推进邮政的建设与发展。第一,在管理体制上,实行垂直领导,人、财、物及指挥调度权高度集中于邮政总局,尽管在北洋政府时期,军阀混战、经济凋敝,中华邮政始终保持着全国集中统一管理。第二,在管理制度上,引入西方管理制度,在人事管理上采取考试晋级制度,强调“选贤任能,信赏必罚、终身事业”;在各生产环节明确职责,核定定额,并实行考试录用新工和新工训练、试用制度,使职工晋级与工资收入相结合。第三,重视邮政网路建设。

1913年,北洋政府交通部宣布裁驿归邮,各地方政府开办的文报局也随之裁撤,政府各部门公文传递全部交归邮政。

1914年,中国加入万国邮联。与国际的通邮已不需要“客邮”居间中转。而且许多“客邮”经营的情况不妙,经济上不能自给。

1921年11月在华盛顿会议上,中国政府提出撤销在华“客邮”的议案,并于1922年2月1日获得通过。到这年年底,英、法、美、日在华邮局,除英国西藏自治区设立的邮局,日本南满铁路一带所设邮局外,外国列强在中国的“客邮”全部撤销。与此同时,随着中华邮政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邮政逐渐取代邮驿、民信局和“客邮”局,实现了通信组织的统一。

到1924年邮政各等局所达到11800个,城乡信柜、村镇邮站等达到30728个,总服务机构达到42500多处。第四,注重业务发展。当时开办的业务有普通邮件、挂号邮件、快递邮件、平快邮件、小包邮件、保险信函、商务传单、代售印花税票、邮政储金、简易人寿保险、邮转电报、代订报刊等等。在业务经营中强调迅速、安全、普遍和服务,取费低廉,重视信誉。第五,重视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制建设。

1927年到1928年湘赣边革命根据地最早建立了红色邮政机构,奠定了苏区邮政创建的基础。1930年赣西南苏维埃政府在江西吉安富田建立了苏区第一个赤色邮政管理机构——赣西南赤色邮政总局,并于同年5、6月间颁发赤色邮政简章,发行第一套赤色邮政邮票,向根据地人民群众开办邮政业务。其后,赣东北、闽西、湘鄂西、湘赣边、鄂豫皖等革命根据地也相继建立赤色邮政管理局,发行赤色邮票。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江西瑞金成立后,于1932年5月1日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邮政总局,组建了统一的中华苏维埃邮政,制定并颁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邮政暂行章程》,标志着人民邮政的正式创建。邮政总局下辖江西省福建省、闽赣、粤赣、湘赣、湘鄂赣六个省邮政管理局和瑞金县邮政局,发行苏维埃邮票,经办普通邮件、挂号邮件、快递邮件、包裹、免费邮件等业务。各根据地红色邮政和中华苏维埃邮政为支持革命斗争,建设和保卫革命政权,促进根据地经济的繁荣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抗日战争时期,党中央所在地陕甘宁边区成立了通信总站,华北的晋察冀、晋冀鲁豫根据地成立了边区交通总局,山东省成立了战时邮政总局,华中地区各根据地成立了交通总站或交通局,从而构成了比较完整的邮政通信网,保证了战时通信任务的需要。抗日战争胜利后,各抗日民主根据地的交通局、站,大多改组为人民邮政,向人民群众开办多种邮政业务。 中国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后,解放区邮政转变为战时邮局。各解放区纷纷组织军事邮局和支前邮路,有力地配合了解放战争的胜利推进。随着革命形势的高涨,人民邮政规模迅速扩大,先后成立了东北邮电管理局和华东、华北、西北、华中、华南、西南邮政总局或邮政局,为新中国成立后统一全国邮政奠定了基础。

1934年国民政府交通部以信函是国家专营业务为根据,勒令各地民信局一律停业。持续500多年历史的民信业到此结束。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侵占东北地区三省,东北邮政撤回关内。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强占我华北、华中地区、华南大部分国土,并对邮政进行大肆劫夺。中华邮政股份有限公司总局被迫从南京迁往汉口,后又迁往大后方。中华邮政对已经或将要沦陷的地区的邮政,则采取尽力维持的方针,并有意安排意大利人、法国人、英国人直接管理北京、天津、上海市、汉口等沦陷区邮政。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华邮政立即接管了沦陷区邮政。1946年冬季开始,为振兴邮政,中华邮政曾开展了一场“改良邮政”运动,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随着中国国民党政治的腐败和统治的崩溃,“改良邮政”运动很快就昙花一现,无法继续下去。新中国成立后,中华邮政股份有限公司被接管改造而成为新中国邮政的组成部分。

1948年12月,毛泽东主席为筹办中的《人民邮电》报题写了报头,标定了邮政业的价值坐标。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已形成西北、华北、华东、东北地区、中原、华中地区等大解放区,各自建立了邮政(邮电)管理总局,发行全区通用的邮票。

1949年11月1日,邮电部宣告成立,12月10日至12月28日,邮电部在北京召开第一届全国邮政会议,会议确定了中国人民邮政工作的总方针,统一了全国邮政机构、全国邮资和有关业务,规定了全国邮票的统一发行等。

1950年6月22日,邮电部邮政总局宣布,开始发行全国统一邮票,此前各地区发行的分区邮票,从同年9月1日起全部停用。从此,新中国邮票均使用中国人民邮政铭记,由国家统一发行。

1972年4月13日,万国邮政联盟恢复了中国的合法席位,新中国邮政重新回到了世界邮政的大家庭,邮政事业蓬勃发展着。

中国于1978年在辽宁省、上海、江苏省等省市进行试点邮政编码制度。

1980年,中国邮政发行的第一枚生肖邮票——《庚申年》金猴邮票。

1980年7月1日,中国开始正式在全国宣传推行。后因种种原因,推行工作全面停止。直到1986年重新在全国推行邮政编码。

1998年邮电分营,国家邮政局成立。

1999年,中国邮政承办首次世界邮展。

2007年,邮政实施政企分开,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成立后,将原有的四项基本业务重组,逐步建成集信息流、资金流和实物流为一体的现代化邮政企业。

2008年8月8日,中国邮政承办的首届“奥博会”在北京展览馆同期开幕。

2020年,中国邮政业首次迈过万亿元级产业门槛,业务收入与GDP比值超过1%;快递业务量达到833.6亿件,连续7年稳居世界第一;年支撑网上零售额超过10万亿元,新增社会就业20万人以上。

2024年1月9日,中国国家邮政局发布数据,2023年,邮政行业寄递业务量和邮政行业业务收入分别完成1620亿件和1.5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5%和13.5%。2023年中国累计建成1267个县级公共寄递配送中心、28.9万个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和19万个村邮站。

邮政编码

邮政编码是用阿拉伯数字组成,代表投递邮件的邮局的一种专用代号,也是这个局投递范围内的居民和单位通信的代号。

2011年,中国采用的邮政编码为“四级六码”制。即每组编码由六位阿拉伯数字组成,这六位数字分别表示省(自治区、直辖市)、邮区、县(市)邮政局和投递局(区)四级。六位数的前两位代表省(自治区、直辖市),前三位代表邮区,前四位代表县(市)邮政局,最后两位是投递局(区)的编号。

业务数据

据邮政局网站消息2012年,邮政企业和全国规模以上快递服务企业业务收入(不包括邮政储蓄银行直接营业收入)完成1980.9亿元,同比增长26.9%;业务总量完成2036.8亿元,同比增长26.7%。

12月份,全行业业务收入完成185亿元,同比增长27.6%;业务总量完成208.3亿元,同比增长31.4%。

2012年,邮政函件业务完成70.7亿件,同比下降4.1%;包裹业务完成6874万件,同比下降0.1%;报纸业务完成190.2亿份,同比增长4.6%;杂志业务完成11.3亿份,同比增长5.1%;汇兑业务完成2.3亿笔,同比下降13.6%。

2012年,全国规模以上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完成56.9亿件,同比增长54.8%;业务收入完成1055.3亿元,同比增长39.2%。其中,同城业务收入完成110.2亿元,同比增长67.3%;异地业务收入完成635.5亿元,同比增长42.5%;国际及港澳台业务收入完成205.6亿元,同比增长11.3%。

12月份,快递业务量完成6.6亿件,同比增长53.2%;业务收入完成112.7亿元,同比增长32.6%。

2012年,同城、异地、国际及港澳台快递业务收入分别占全部快递收入的10.4%、60.2%和19.5%;业务量分别占全部快递业务量的23.1%、73.7%和3.2%。与去年同期相比,同城快递业务收入的比重上升1.7个百分点,异地快递业务收入的比重上升了1.4个百分点,国际及港澳台业务收入的比重下降了4.9个百分点。

2012年,东、中、西部地区快递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为82.3%、9.3%和8.4%,业务量比重分别为81.9%、10.5%和7.6%。与去年同期相比,东部地区快递业务收入比重上升了1.2个百分点,快递业务量比重上升了2个百分点;中部地区快递业务收入比重下降了0.6个百分点,快递业务量比重下降了0.7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快递业务收入比重下降了0.6个百分点,快递业务量比重下降了1.3个百分点。

1.2023年,邮政行业寄递业务量累计完成1624.8亿件,同比增长16.8%。其中,快递业务量(不包含中国邮政包裹业务)累计完成1320.7亿件,同比增长19.4%。

2.2023年,同城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136.4亿件,同比增长6.6%;异地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1153.6亿件,同比增长20.5%;国际/港澳台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30.7亿件,同比增长52.0%。

3.2023年,邮政函件业务累计完成9.7亿件,同比增长2.7%;包裹业务累计完成2470.2万件,同比增长40.6%;报纸业务累计完成167.0亿份,同比增长0.8%;杂志业务累计完成6.5亿份,同比下降5.7%;汇兑业务累计完成349.0万笔,同比下降19.5%。

4.2023年,邮政行业业务收入(不包括邮政储蓄银行直接营业收入)累计完成15293.0亿元,同比增长13.2%。其中,快递业务收入累计完成12074.0亿元,同比增长14.3%。

5.12月份,邮政行业寄递业务量完成161.7亿件,同比增长26.5%。其中,快递业务量完成132.6亿件,同比增长27.9%。

6.12月份,邮政行业业务收入完成1448.7亿元,同比增长17.7%。其中,快递业务收入完成1188.8亿元,同比增长19.2%。

7.2023年,同城、异地、国际/港澳台快递业务量分别占全部快递业务量的10.3%、87.4%和2.3%;业务收入分别占全部快递收入的5.9%、49.7%和11.6%。与去年同期相比,同城快递业务量的比重下降1.3个百分点,异地快递业务量的比重上升0.8个百分点,国际/港澳台业务量的比重上升0.5个百分点。

8.2023年,东、中、西部地区快递业务量比重分别为75.2%、16.7%和8.1%,业务收入比重分别为76.2%、14.1%和9.7%。与去年同期相比,东部地区快递业务量比重下降1.6个百分点,快递业务收入比重下降1.4个百分点;中部地区快递业务量比重上升1.0个百分点,快递业务收入比重上升0.7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快递业务量比重上升0.6个百分点,快递业务收入比重上升0.7个百分点。

2023年,快递与包裹服务品牌集中度指数CR8为84.0,较1-11月持平。

《2023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3年末邮政行业企业共设立各类营业网点46.8万处,比上年末增加3.4万处。其中,邮政普遍服务营业网点5.5万处,快递企业营业网点23.4万处,服务站等其他类型营业网点17.9万处。全国设立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村邮站)36.5万处。全国邮政普遍服务网路4.0万条,快递服务网路22.8万条。全国邮政普遍服务农村投递路线10.0万条,城市投递路线12.4万条、增加0.5万条。2023年全年完成邮政行业寄递业务量1624.8亿件,比上年增长16.8%,完成邮政行业业务收入(不包括邮政储蓄银行直接营业收入)15293亿元、增长13.2%。

2023年,中国邮政行业寄递业务量超1600亿件。

2024年,中国邮政行业寄递业务量完成1937亿件,同比增长19.2%;行业业务收入完成1.7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10.7%。其中,快递业务量和业务收入分别完成1750.8亿件和1.4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5%和13.8%。这是中国年快递业务量首次突破1700亿件。

2025年1月14日至2月18日,全国邮政快递业揽收快递包裹155.49亿件,与2024年春运同期相比增长29%;投递快递包裹159.69亿件,与2024年春运同期相比增长31.1%。

2025年7月21日,中国建成了全球最大的中国邮政速递物流网,邮政行业设立营业网点50多万处。

中国邮政政策

无着邮件

有以下之一情况的邮件为无着邮件:(一)无法投递又无法退给寄件人的;(二)无法投递且寄件人声明抛弃的;(三)无法投递邮件在投退时寄件人拒付应付费用的;(四)无法投递邮件在投退局保管期满寄件人仍未领取的。

无法投递邮件

无法投递的邮件包括:收件人地址书写不详细或者有错误,无法投递或试投无效;原书写地址无此收件人; 收件人迁移,新址不明;收件人所在单位已经撤销;收件人死亡,又无合法代收人;收件人拒收邮件;窗口投交的保管期满收件人仍未领取的邮件。

有效证件

领取邮件时用户要出示有效证件。有效证件是指:居民身份证(含临时身份证)、户口簿、工作证、军官证、警官证、文职干部证、士兵证、军队离、退休干部证明等。此外,16岁以下的公民凭学生证也可领取邮件,也视为有效证件。

邮资凭证

下列邮资凭证不得使用:(一)经邮电部公告停止使用的邮票;(二)已经盖销或划销的邮票;(三)污染、残缺或者褪色、变色、难以辨别真伪的邮票;(四)从邮资信封、邮资明信片、邮资邮简上剪下的邮票图案;(五)外国邮票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台湾发行的邮票;(六)畸形邮票(如倒印、折痕、漏齿、复齿等)。

未经许可仿印邮票图案或者印制带有“中国人民邮政”,字样明信片的法律责任《邮政法实施细则》第五十七条“以营利为目的, 伪造邮资凭证,未经许可仿印邮票图案,或者印制带有‘中国人民邮政’字样明信片,由邮电管理局或其授权单位处以五千元以下罚款,并没收非法所得和非法物品。”以营利为目的,伪造邮资凭证,构成犯罪的,依《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二十四条追究刑事责任。《刑法》第一百二十四 条“以营利为目的伪造车票、船 票、邮票、税票、货票的,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严重的,处2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处罚金。”

邮政编码

寄递邮件使用邮政编码,是我国邮政通信现代化的主要手段之一,是加速邮件传递的重要措施。邮件上收、寄件人地址书写的规范化,是保证邮件安全、迅速传递的基本条件。但是,由于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文字复杂,地名复杂,单纯靠汉字书写地址,很难做到规范化,即使写得清楚详细,在2013年也难以让机器识别。因此,实行邮政编码是使我国邮件地址书写规范化的唯一途径。实行邮政编码,主要有以下好处:(1)可以加快邮件传递速度。用人工看汉字地址分拣信件,一小时只能分拣2000件左右,如用机器看编码分拣,每小时可提高到2万件到4万件。(2)可以提高邮件传递的准确性。我国地名复杂,重名、近似地名很多,看汉字极易分错,看码分拣,出口信只看前三位码,进口信只看后两位码,既省眼力,又可减少差错。(3)可以减少“瞎信”。地址书写不清,往往会送不出、退不回,形成“瞎信”。如能使用邮政编码,就可以把查找范围缩小到一个投递区内,最大限度地减少“瞎信”。

书写邮政编码的目的是为了迅速准确地将信件传递到收件人手中。因此:首先,一定要按通信地址正确书写邮政编码,不得随意编写。其次,寄信要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信封,参照封舌上的字体使用蓝色或黑色的钢笔、圆珠笔或毛笔自左至右逐格填写,字迹要工整,不出格、不连笔、不涂改,也不要断笔道。其三,不要只写县、市简码,而应写“全码”,即书写收件人所在地投递局的邮政编码。

赔偿责任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邮政企业不负赔偿责任:①平常邮件的损失。②由于用户的责任或者所寄物品本身的原因造成给据邮件损失或延误的。③除汇款和保价邮件以外的其他给据邮件由于不可抗力的原因造成损失的。④用户自交寄给据邮件或者交汇汇款之日起满一年未查询又未提出赔偿要求的。⑤由于收件人所在单位收发人员的责任造成给据邮件损失的。⑥各类邮件已经按照规定手续妥投,事后收件人发现内件短少、损毁的。

禁止寄递和限量寄递

用户交寄邮件时必须遵守禁寄和限寄物品的规定。规定禁寄、限寄物品的意义:一、可防止不法分子利用邮政渠道寄递非法物品;二、可保障其他邮件的安全,防止燃烧、爆炸事故的发生;三、为了维护公共卫生,保障邮政职工的健康并避免损害其他邮件。

用户

用户是指使用邮政业务的一切组织和个人,包括寄件人、收件人、汇款人、收款人、邮政储户、报刊订户等。交寄邮件的用户称寄件人,接收邮件的用户称收件人,办理储蓄的用户称储户,订阅报纸、杂志的用户称订户。

代领邮件

委托他人代领邮件时需具备下列条件之一:(一)凭收件人证件和代领人证件,并由代领人签名或盖章;(二)凭收件人盖章和代领人证件,并由代领人签名或盖章;(三)加盖单位公章,凭代领人证件,并由代领人签名或盖章。

邮件保价

此项服务针对速递邮件,以自愿为原则。寄件人选择此项服务时,应确定保价金额与每个邮件内件实际价值一致,每个邮件保价金额最高限额为十万元人民币,保价费按申报的保价金额的1%收取,每件最低收取1.00元人民币。未按规定交纳保价费的邮件,不属于保价邮件。

邮件保险

此项服务针对合同物流邮件,以自愿为原则。寄件人选择此项服务时,应确定声明价值与每票货物内件实际价值一致,依据与客户的合作协议进行保费的收取。

经济快递

经济快递业务提供保价服务,且贵重物品务必保价。各局按照客户声明的邮件价值的百分之一收取保价费(最低收取1元人民币)。未按规定交纳保价费的邮件,不属于保价邮件。寄件人可对托寄物内容声明价值,并缴纳相应的费用,当货物在运输过程中发生损坏时,按照托运人的声明价值赔偿一定损失。声明价值及赔付上限每件为2万元人民币。

赔偿

以下情况中国邮政速递物流不承担赔偿责任:

1.由于不可抗力造成的(保价邮件除外)。

2.寄递的物品违反禁寄或限寄规定的,经主管机关没收或依照有关法规处理的。

3.投交时邮件封装完好无拆动痕迹,且重量无减少而内件短少或损坏的。

4.收件人已按规定手续签收的。

5.由于客户的责任或所寄物品本身的原因造成邮件损失或延误的。

6.客户自交寄邮件之日起至查询期满未查询又未提出赔偿要求的。

7.国际邮件被寄达国按其国内法令扣留、没收或销毁的。

国内中国邮政速递物流(EMS)邮件赔偿标准:

1.保价邮件如发生丢失、损毁或短少,按实际损失价值赔偿,但最高不超过相关邮件的保价金额;

2.未保价邮件如发生丢失、损毁或短少,按实际损失价值赔偿,按照邮政法、邮政法实施细则及相关规定办理,但最高不超过所付资费的三倍;邮件如发生延误,免除本次所付资费(不含包装箱、保价等附加费用);

3.对其他损失或间接损失,我公司不承担赔偿责任。如因寄件人填写收、寄件人名址、联系电话不全、错误,导致邮件延误的,我公司不承担赔偿责任。

国际及台港澳中国邮政速递物流(EMS)赔偿标准:

1.延误:退回50%邮费。

2.信函、资料类邮件丢失、损毁:每件400元人民币。

3.邮寄时未在详情单上申报价值的物品类邮件发生丢失、损毁:每件400元人民币。

4.已申报价值的物品类邮件发生丢失、损毁,按申报的实际价值赔偿,内件部分丢失、损坏的物品,按实际损失赔偿,但最高赔偿额均不超过每件:500+60*W(元人民币)W为用千克整数表示的邮件重量,小数点后零数进为1千克。

5.邮件发生丢失、损毁,除按相关规定赔偿外,退还已收取的邮费和特殊查询费。

以上内容参考:

禁寄物品

一、禁寄物品是指国家法律、法规禁止寄递的物品,主要包括:

1.各类武器、弹药。如枪支、子弹、炮弹、手榴弹地雷、炸弹等。

2.各类易爆炸性物品。如雷管、炸药、发射药、鞭炮等。

3.各类易燃烧性物品,包括液体、气体和固体。如汽油、煤油、桐油、乙醇、生漆、柴油、气雾剂、气体打火机、瓦斯气瓶、磷、、火柴等。

4.各类易腐蚀性物品。如火硫酸盐酸硝酸、有机溶剂、农药、过氧化氢、危险化学品等。

5.各类放射性元素及容器。如、钴、镭、等。

6.各类烈性毒药。如铊、氰化物、砒霜等。

7.各类麻醉药物。如罂粟(包括罂粟壳、花、苞、叶)、Morphine可卡因、海洛因、大麻、冰毒、麻黄碱及其它制品等。

8.各类生化制品和传染性物品。如炭、危险性病菌、医药用废弃物等。

9.各种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政治稳定以及淫秽的出版物、宣传品、印刷品等。

10.各种妨害公共卫生的物品。如尸骨、动物器官、肢体、未经硝制的兽皮、未经药制的兽骨等。

11.国家法律、法规、行政规章明令禁止流通、寄递或进出境的物品,如国家秘密文件和资料、国家货币及伪造的货币和有价证券、仿真武器、管制刀具、珍贵文物、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等。

12.包装不妥,可能危害人身安全、污染或者损毁其他寄递件、设备的物品等。

13.各寄达国(地区)禁止寄递进口的物品等。

14.其他禁止寄递的物品。

二、寄递服务企业对禁寄物品处理办法:

1.企业发现各类武器、弹药等物品,应立即通知公安部门处理,疏散人员,维护现场。同时通报国家安全机关

2.企业发现各类放射性物品、生化制品、麻醉药物、传染性物品和烈性毒药,应立即通知防化及公安部门按应急预案处理。同时通报国家安全机关。

3.企业发现各类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收寄环节发现的,不予收寄;经转环节发现的,应停止转发;投递环节发现的,不予投递。对危险品要隔离存放。对其中易发生危害的危险品,应通知公安部门,同时通报国家安全机关,采取措施进行销毁。需要消除污染的,应报请卫生防疫部门处理。其他危险品,可通知寄件人限期领回。对内件中其他非危险品,应当整理重封,随附证明发寄或通知收件人到投递环节领取。

4.企业发现各种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政治稳定以及淫秽的出版物、宣传品、印刷品,应及时通知公安、国家安全和新闻出版部门处理。

5.企业发现妨害公共卫生的物品和容易腐烂的物品,应视情况通知寄件人限期领回,无法通知寄件人领回的可就地销毁。

6.企业对包装不妥,可能危害人身安全,污染或损毁其他寄递物品和设备的,收寄环节发现后,应通知寄件人限期领回。经转或投递中发现的,应根据具体情况妥善处理。

7.企业发现禁止进出境的物品,应移交海关处理。

8.其他情形,可通知相关政府监管部门处理。

以上内容参考:

相关组织

万国邮政联盟是商定邮政事务的政府间国际组织,成立于1874年10月9日。成立万国邮联设想的创始人是北德意志联邦邮政部门的高级官员亨利.德·斯特凡。1868年,亨利·德·斯特凡提出了建立邮政联盟的设想。他建议其政府将这份草案提交一次全权代表会议讨论。应瑞士政府的邀请,会议于1874年9月15日在伯尔尼举行,当时有22个国家派全权代表参加了会议。这次大会结束时签署了关于创设邮政总联盟条约(又称“伯尔尼条约),根据该条约成立了“邮政总联盟”。1878年5月,邮政总联盟在巴黎举行第二次代表大会,改名为万国邮政联盟,简称万国邮联、邮联、UPU。因此邮联总部设在了瑞士首都伯尔尼。

相关活动

2024年10月7日,为迎接即将到来的第55届世界邮政日海南省邮政分公司以“美好生活‘邮’乐同享”为主题,在海口友谊阳光城举办第55届世界邮政日宣传活动。活动现场设有临时邮局、报刊订阅和集邮集市,推出“邮政故事知多少”互动游戏和“邮”文化潮流驿站快闪舞蹈表演,为现场办理业务或参与互动的消费者提供了精美的礼物,让广大市民在参与互动中了解和体验邮政的优质服务,同时进一步加深大家对中国邮政和世界邮政日的了解和关注,以实际行动宣传邮政企业文化。

相关事件

2024年5月,具有约500年历史的英国皇家邮政将被捷克富商接手。皇家邮政的母公司国际分销服务公司(IDS)宣布,已接受捷克富翁克热廷斯基EP集团35.7亿英镑的报价。这意味着克热廷斯基将收购这家邮政服务公司73%的股份。

参考资料

“十四五”邮政业发展规划.中国政府网.2024-03-21

2005年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信用评级.上海证券交易所.2024-03-21

党领导邮政事业的历史经验与启示.中国信息产业网.2024-03-21

奋力谱写现代化邮政强国建设新篇章.人民网.2024-03-21

海关书信馆、拨驷达局:近代邮政制度是何时进入中国的?.澎湃新闻.2024-03-21

邮政发展历史.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2025-07-31

刘雪飞:波斯帝国御道与邮驿体系功用探析.天津师范大学欧洲文明研究院.2025-07-31

波斯帝国的道路遗产及其历史意义.光明网.2025-07-31

从“他们”到“我们”:邮政如何改变英国.澎湃新闻.2025-07-31

中国邮政史 从邮驿到邮局.中国文明网.2025-07-31

英国邮政改革与社会变迁(英国社会转型研究丛书/钱乘旦主编).豆瓣读书.2025-07-31

迈向21世纪的英国邮政改革.光明网.2025-07-31

Ofcom《邮政监测报告》显示英国包裹市场面临激烈竞争.新浪财经.2025-07-31

百年瞬间丨全国统一邮票开始发行.共产党员网.2025-07-31

万国邮政联盟成立一百周年纪念.中国集邮.2025-07-31

1980年,中国邮政发行的第一枚生肖邮票.新浪财经.2025-07-31

055改革开放大潮下的一场变革.中国邮政.2025-07-31

中国’99邮展今日开幕.新浪网.2025-07-31

2007中国邮政10件大事.中国邮政.2025-07-31

奥博会为北京奥运会增色 8月8日北京展览馆举行.联想搜狐奥运频道.2025-07-31

中国邮政物流行业发展分析 2023年我国邮政行业寄递业务量超1600亿件.中研网.2025-07-31

2012年邮政企业和全国规模以上快递收入1980.9亿.共产党员网.2025-08-05

国家邮政局公布2023年邮政行业运行情况.贵州省邮政管理局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邮政管理局.2025-08-05

国家邮政局:2023年邮政行业寄递业务量累计完成1624.8亿件.界面新闻.2025-08-05

2023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交通运输部政府信息公开.2025-08-05

2023年我国邮政行业寄递业务量超1600亿件.界面新闻.2025-08-05

2024年中国邮政行业寄递业务量完成1937亿件.百家号.2025-08-05

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和邮政快递网.百家号.2025-08-05

邮件报价和保险.中国邮政速递物流.2013-01-23

海南邮政庆祝第55届世界邮政日 推广“美好生活‘邮’乐同享”.新浪海南.2025-07-31

英国皇家邮政被捷克富翁收购,英媒叹“国家耻辱!”.新浪财经.2025-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