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安绣花鞋垫是红安县的一种传统民间刺绣工艺品,起源于东汉光武年间,历经唐宋发展至清代达到鼎盛时期。这种民间工艺集实用性与审美性为一体,是鄂东地区具有地方特色的女性手工技艺之一。其独特的艺术特色、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及多种用途使其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受到文化艺术界的广泛关注。

形成与发展

红安绣花鞋垫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民间工艺逐渐演变和发展,到了唐代开始兴起,而到了清朝则达到了繁荣的顶峰。最初的绣花鞋垫主要是作为定情信物或者结婚礼物,随着社会的发展,它们也成为了庆祝生日、生育、婚礼、晋升等重要时刻的礼物选择。这些绣品不仅展现了创作者的心意,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自然景观。

艺术风格

红安绣花鞋垫以其独特的工艺技巧、构图风格和图案寓意而著称。这些绣品通常由农家女孩亲手制作,她们将自己的情感融入每一针每一线之中,创造出兼具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的作品。绣品上的花纹图案色彩鲜艳,设计大胆且变化多样,展现出一种朴素而又浪漫的美感。

文化价值

红安绣花鞋垫不仅是日常生活用品,更是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这种民间艺术形式通过口头传授和实践练习的方式世代相传,被誉为“无声的诗歌”。它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可。

代表性传承人

刘寿仙女士自幼随母学艺,20岁时已成为当地的刺绣高手。她在长期的研究实践中,掌握了红安绣花鞋垫的各种技法,能够创作出上千种不同图案的绣品。她的作品曾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展览,引起了国际关注。刘寿仙女士的代表作包括《凤穿牡丹》、《双龙戏珠》和《双凤朝阳》等。2009年,她作为红安绣花鞋垫的杰出代表,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

参考资料

红安绣花鞋垫.湖北省文旅厅.2024-11-09

民间绣活(红安绣活).湖北省文旅厅.2024-11-09

湖北红安绣活:绣里乾坤融古今 红色传承绽光辉.网易.2024-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