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哲学》是由英国哲学家阿尔弗雷德·艾耶尔于1982年撰写的重要作品,后由上海译文出版社于2005年出版。艾耶尔旨在将此书作为贝特兰·罗素的《西方哲学史》的延续篇章。书中对于二十世纪哲学两大思潮的阐述和剖析具有显著价值,而其在首章中对西方哲学历史上的核心争议问题的探讨及对当代哲学发展的见解,展现了广博的视角和深刻的理论基础,尤其适合从事西方哲学研究的专业人士阅读。
内容简介
艾耶尔在《二十世纪哲学》中试图将其作为贝特兰·罗素的《西方哲学史》的后续发展。该书的主要贡献在于对二十世纪哲学两个主要流派的详细描述和深入分析。此外,在第一章节中,阿尔弗雷德·艾耶尔还就西方哲学历史上一些长期存在的关键性争端进行了讨论,并表达了他对二十世纪哲学进步的理解,这些观点都体现了他广泛的学术视野和深厚的理论功底。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哲学的遗产
第二章 叛离黑格尔
第一节 贝特兰·罗素
一 哲学观
二 摹状词理论和类型论
第二节 乔治·摩尔
一 《伦理学原理》
二 摩尔与普里查德
三 驳斥唯心主义
四 捍卫常识
第三章 实用主义
第一节 威廉·詹姆斯
一 詹姆士实用主义的特点
二 彻底经验主义
三 真理论
第二节 克拉伦斯·欧文·刘易斯
一 知识论和意义理论
二 道德哲学
第四章 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波普尔与维也纳学派
一 《逻辑哲学论》以及继后的著述
三 卡尔·波普尔论归纳问题
四 对句法的关注
五 塔尔斯基的真理论
六 维也纳学派的命运
第五章 维特根斯坦、卡尔纳普和吉尔伯特·赖尔
一 后期维特根斯坦
二 卡尔纳普和语义学
三 赖尔和《心的概念》
第六章 物理主义
一 布罗德论心与物
二 斯特劳森的个人概念
三 阿姆斯特朗的唯物主义
四 戴维森的论证
五 总结
第七章 科林伍德的哲学
一 克罗齐的影响
二 绝对预设论
三 因果性和自然的观念
四 历史观念
第一节 布伦坦诺和胡塞尔奠定的基础
第二节 毛里斯·梅洛-庞蒂
一 对知学的描述
二 论感觉到的世界
第九章 晚近的发展
第一节 语言哲学
一 奥斯汀
二 诺姆·乔姆斯基
第二节 威拉德·奎因
第三节 纳尔逊·古德曼
第四节 迈克尔·达米特
第五节 本质主义
参考资料
上海译文出版社.豆瓣读书.2024-09-10
二十世纪哲学.豆瓣读书.2024-09-10
目录.读书网.2024-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