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曙海(1901年1月21日—1932年7月9日),朝鲜小说家,本名鹤松。他的作品以真实反映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呼吁反抗和斗争为主题,是“新倾向派”的代表作家。
人物经历
崔曙海出生于咸镜北道城津郡(今金策市)一个东医家庭。幼年丧父,和母亲相依为命。1917年,他背井离乡漂泊到中国东北延边地区流浪,期间当过小贩,做过苦工,直接接触到了社会下层人民的苦难生活。1923年归国后,他开始了自己的文学创作。
1925年,他与其他进步作家创立“朝鲜无产阶级文学同盟”(简称“卡普”)。
崔曙海的个人生活充满了困苦和挑战。他在工作中患上了严重的胃病,而当时通行的使用鸦片治疗胃病又让他对鸦片成瘾。1929年,《中外日报》社以崔曙海学历低微为理由将其解雇,崔曙海又陷入了赤贫之中。
1931年他担任了《每日申报》的文艺编辑,但他已经重病在身,无力再写小说,只能以文艺评论为主。
发表作品
代表作短篇小说《出走记》,以书信方式的体裁,记叙了主人公朴君弃家出走的经过,反映了朝鲜人民与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揭示了出走的根源在于不合理的社会制度,鼓舞人民进行反抗斗争。
其他重要作品还有短篇小说《朴石的死》,《饥饿与杀戮》,《大水之后》,《红焰》等,洋溢着浓烈的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的思想感情。是朝鲜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开拓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