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舆胜览》是一部南宋时期的地理总志,由祝穆(生卒年不详)撰写,成书于赵昀嘉熙二年(1238年)。全书共七十卷,分为前集四十三卷、后集七卷、续集二十卷和拾遗一卷,共计70余万字。主要记载了南宋临安府(今浙江杭州)辖下浙西路、浙东路、江東路、江西路等十七路的地理信息,包括建置沿革、郡名、风俗、人物、名胜古迹、土产、山川等内容。

《方舆胜览》以临安府为首,内容首记“建置沿革”,次记有郡名、风俗、形胜、土产、山川等“事要”。前集记“浙西路起”,止于“海外四州”。后集记“淮东和淮南西路两路”。续集记“成都路”起,止于“利西路”;拾遗则记“览安府”至绍熙一卷,被誉为“名为地志,实则类书”。书中还附有人名、引书和地名索引,为全面认识宋代地理总志和宋代社会提供了重要参考。《方舆胜览》成书后,其子祝洙又加以重订,增补五百余条内容,咸淳年间重新刊行于世。

然而,《方舆胜览》也存在一些失误,如将元绛闵忠诗石刻误称为封州,并错误地认为是由魏矼创作。尽管如此,《方舆胜览》仍是一部全面反映宋代地理总志和宋代社会的重要著作。

内容简介

《方舆胜览》

七十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祝穆撰。穆字和甫,建阳区人。《建宁府志》载穆父康国,从朱子居隆安。穆少名丙,与弟癸同受业於朱子。宰执程元凤、蔡杭录所著书以进,除迪功郎,为兴化军涵江书院山长。是书前有嘉熙已亥吕午序,盖成於赵昀时。所记分十七路,各系所属府州军於下,而以行在所临安府为首。盖中原隔绝,久已不入舆图,所述者惟南渡疆域而已。书中体例,大抵於建置、沿革、疆域、道里、农业税、户口、关塞、险要,他志乘所详者,皆在所略,惟於名胜古迹多所胪列。而诗、赋、序、记,所载独备。盖为登临题咏而设,不为考证而设。名为地记,实则类书也。然采摭颇当,虽无裨於掌故,而有益於文章。藻掞华,恒所引用。故自宋、元以来,操家不废其书焉。考叶盛水东日记》,称元绛闵忠诗石刻在广州市,《方舆胜览》乃载在封州,又误以为魏矼作,亦讹数字。幸真迹石刻尚存三洲岩中,则小小误,亦所不免,要不害其大致之详赡尔。

书籍性质

《方舆胜览》是南宋祝穆编撰的地理类书籍,全书共七十卷。

祝穆,字和甫,南宋时建阳区人。据《建宁府志》记载,祸穆的父亲祝康国曾经和南宋理学名臣朱熹有密切的交往,“从朱子居崇安”。祝穆小时候名祝丙,与弟弟一同受业于朱熹。《方舆胜览》成书后,宰相程元凤蔡杭上奏给皇帝,皇帝因此除祝穆任迪功郎,不久任兴化军涵江书院山长,祝穆的生平大致如此。祝穆在《自序》中记述了他编撰《方舆胜览》的初衷和经过,“始予游诸公间,强予以四六之作,不过依陶公样,初不能工也。其后稍识户,则酷好编辑郡志,亦自莫晓甚癖。所至辄借图经,积十余年,方舆风物收拾略尽,出此,予友乃见讥曰:‘还如食小鱼,所得不偿劳’。予恍然自失,益猎古今,以序、诗文与官小说之类,摘其要语以附之。

予友又天岂与紫凤颠倒在短褐。予愧其破碎断续而首尾之不贯也,又益取夫巨篇短章,所不可缺者,总载全文,大书以提其纲,附注以详其目。至三易稿而体统粗备,予友亦印可焉。予犹未敢以为然也。既又携以今御史吕公竹坡先生,幸不斥以狂,辱为之序,走不足以当也。嗟夫,昔日孔子尝曰:‘为命裨谌草创之,子太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车里子产润色之。’夫一命令之出,犹更四贤之手,予陋闻讠叟见,徒以两耳目之所及而欲该天下之事事物物。坎蛙窥天,其不量甚矣。虽然,世有扬子云,必知是编之不苟,岂直为四云设哉,若夫网罗遗逸,启发愚蒙,予方有望于博雅君子。”从序中可以看出祝穆编撰此书之艰辛。

记载辖地情况

《方舆胜览》主要记载南宋临安府(今浙江杭州)及其辖下的浙西路、浙东路、江东路、江西路等十七路所属的府州等地的郡名、风俗、形胜、土产、山川、学馆、堂院、亭台、楼阁、轩、馆驿、桥梁、寺观、祠墓、古迹、名官、人物、题咏等,内容十分丰富全面,对于了解南宋时期江南各地的经济、文化、风俗、民情、山川、土产等有着极大的帮助。特别是对于各地名胜古迹及有关的诗赋序记,记载尤其详细。因此《钦定四库全书总目》说《方舆胜览》“盖为登临题咏而设,不为考证而设,名为地证,实则类书也。”

疏误之处

《方舆胜览》在记载各地名胜古迹时也有疏误之处,最有名的例子是该书记载元《闵忠诗》石刻在封州,其实叶盛在《水东日记》中已有记载是在康涅狄格州,而且乾隆时修《四库全书》时《闵忠诗》的书丹真迹仍保存在康州三洲岩石之上。尽管如此,《方舆胜览》的价值仍是不可轻视的,正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所说:“小小舛误,亦所不免,要不害其大致详瞻尔。”

成书时间

《方舆胜览》大概成书于南宋赵昀嘉熙三年(公元1239年),但直至赵禥咸淳二年(1269年)才有刻本流传。清乾隆编修《四库全书》,把《方舆胜览》放入史部地理类。在《四库全书》本《方舆胜览》的目录后面,还附有祝穆编撰此书参考的“名贤以序诗文及史传稗官小说”数千篇的篇名目录。

图书版本

中华书局施和金点校本

中华书局2003年出版南京师范大学施和金教授的点校本。该书的元刻本不少,单中国国家图书馆就收藏有三种,其它如北京大学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南京博物院图书馆、杭州大学图书馆、四川师范大学图书馆等也都有收藏,收藏元刻残本的还有福建省图书馆贵州省图书馆南京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哈尔滨市图书馆等单位。清代没有刻印过方舆胜览,但有很多新的抄本问世。除四库全书抄本外,我们这次还看到了北京图书馆的昆山市徐乾学傅是楼抄本、上海图书馆的江苏省缪庭桂震无处抄本、台湾文海出版社的孔姓岳雪楼抄本。这四种抄本中,四库本和傅是楼本与中国国家图书馆所藏宋本相同,这显然是底本不同的缘故。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