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居甲科(Leptinidae)属于昆虫纲鞘翅目的隐翅甲总科

形态特征

寄居甲科的昆虫体型较小,通常体长在2-5毫米之间,呈长圆形且平扁。它们的身体表面可能覆盖有卧毛,也可能光滑无毛,颜色偏黄。头部采用前口式,后部显著收缩形成颈部,有时后边缘带有刺状结构。额头上的唇基沟有时明显可见,上唇则短而宽阔,呈现明亮状态。复眼可能退化甚至缺失。触角可以是丝状或轻微的棒状,第九和第十节上有小泡囊,有时触角退化为三节,其生长点隐藏。前胸背板侧面完整,能够向前遮盖鞘翅基部。前足基节呈球形,彼此靠近,变化多样,基腹连片一般暴露在外,基节窝后方开口较宽,内部开放。中足基节间的距离可能窄或宽。鞘翅通常完整,但有时会很短,末端平截,露出五块背板;鞘翅上的刻点杂乱无章,缘折短或不存在。后胸腹板短,后足基节相邻,向两侧延伸不到鞘翅边缘,后翅高度退化。腹部有六个可见的腹板,节间区域没有微骨片,基部几节背板呈膜质。雄性的生殖器官基片呈小环形,侧叶较长,对称。幼虫身体扁平,拥有发达的背板和接近膜质的腹板。它们没有单眼,上颚尖锐,末端单尖,有时类似双尖形状。臼叶非常小或缺失,臼齿发达,或退化或具有刚毛叶突。下颚可能具有明显的内颚叶和装饰毛边的外颚叶,或者有不分开的合颚叶。下颚关节区有时退化。尾须有时只有一个节。

栖息习性

寄居甲科的物种主要以腐烂物质为食,它们常栖息在啮齿动物的皮毛和洞穴中,或是作为食虫动物,如Castor属、山河狸属和Desmana属。其中Leptinus属也会出现在社会性膜翅目昆虫的巢中。Platysyllus属则高度适应了生活在河狸皮毛中的环境,因此有时也被归入单独的海獭甲科Platypsyllidae中。

分布范围

寄居甲科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包括海獭甲科Platypsyllidae,共有四个属七种。其中Leptinus属和Platypsyllus属分布在全北区,Silphopsyllus属分布在古北区,而Leptinillus属则分布在新热带区。

参考资料

寄居甲科的英文翻译.海词.2024-11-28

寄居甲科英文怎么写及英语单词 .沪江网 .2024-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