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五三中心医院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和光荣传统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始建于1947年,由一五三医院与原四六零(空军郑州)医院合并而成,占地面积37万平方米,设东西两个医疗区。医院设施齐全,技术精湛,设备先进,环境优美,具有中心供氧、中央空调、中心吸引等配套基础设施,拥有超导磁共振、螺旋CT、近视眼准分子激光治疗仪、DSA、DR、数字胃肠机、心脏彩色B超、多人高压氧舱等价值8000多万元的先进医疗设备,是空军军医大学郑州大学医学院等数十家军地院校的教学医院。医院担负着驻郑部队、院校、干休所等单位官兵的医疗保障任务,曾在执行全国、全军重大任务中屡建奇功,战火硝烟中有一五三人赴汤蹈火的身影,唐山地震抢险中有一五三人救死扶伤的足迹,小汤山防治“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这样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有一五三人辛勤的汗水。50年风雨同舟,50年历经磨难,一五三人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由一所破旧的小医院发展为今天集医疗、预防、教学、科研、保健和社区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综合性医院。此外,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五三中心医院还拥有河南省唯一的军队机构采供血站。

历史沿革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五三中心医院始建于1947年,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和光荣传统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担负着驻郑部队、院校、干休所等单位官兵的医疗保障任务,是空军军医大学郑州大学医学院等数十家军地院校的教学医院。建院50多年来,在执行全国、全军重大任务中屡建奇功,战火硝烟中有一五三人赴汤蹈火的身影,唐山地震抢险中有一五三人救死扶伤的足迹,小汤山防治“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这样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有一五三人辛勤的汗水。

科室设置

医护团队

医院现有专业技术人员500余名,博士、硕士生50余人,高级专业技术人员80余人,展开床位 800张,设置科室30个,50余个专业。在完成部队保障诊治任务的同时,积极支援地方经济建设,地方病人年均门、急诊量10万余人次,住院1万多人次,为地方两个文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九五期间医院共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0余项,三等奖30余项,开展新技术新业务400余项,发表论文620篇,出版专箸12部。医院为空军军医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白求恩医学院、郑州医科大学、河南中医药大学等院校的教学基地,为军地培养了大批合格人材。

医院现状

根据中央军委、总部大联勤的总体布署,2004年8月,原一五一医院神经医学中心及其它专业等16名技术骨干并入医院;2005年3月1日,一五三分院(原解放军第460医院)正式并入一五三中心医院。医院分东西两个医疗区,东区占地97亩,西区占地417亩。医院编制科室33个,实际展开科室52个;编制床位320张,实际展开床位1200余张;拥有64排、超导核磁共振、尾旋直线加速器、系统、Y-刀、X-刀、全身热疗机、数字化X光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准分子激光仪、腹腔镜、人工肾等大型医疗设备,2亿元。医院拥有全军专科中心一个----创伤骨科中心(显微外科中心),军区专科中心六个:普通外科中心、医学检验中心、泌尿外科中心、神经医学中心、心胸外科中心和优生优育优教中心及军内采供血站1个。医院年门诊量30余万人次以上,收治病人达2.7万人次,医疗毛收入近2亿余元。

重点专科技术

医院拥有一批全军及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军区重点专科:

中国人民解放军创伤骨科中心(显微外科)、济南军区普外科中心、济南军区医学检验中心、济南军区口腔修复中心、济南军区计划生育技术中心;传染病研究中心(郑州地区重症肝炎诊治中心、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济南军区感染病防治中心)、椎间盘病军事研究治疗中心、心血管治疗中心、脑血管后遗症治疗中心均为济南军区特色科室。

医院先后历经中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等重大历史时期,曾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唐山和丰南抗震救灾、“七五”和“九八”抗洪救灾、2003年抗击“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苏丹维和四川省抗震救灾等重大任务,先后被国家卫生部、总后、军区和联勤部表彰为“全国支援西部地区先进单位”、“全军信息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军绿化建设先进单位”、“军队继续医学教育先进单位”、“军区‘十五’科研先进单位”、“河南省科研先进单位”、“河南省军民共建先进单位”等。在2008年的抗震救灾中,以我院主体抽组的野战方舱医院,被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表彰为“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被国家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总后卫生部联合表彰为“抗震救灾医药卫生先进集体”。 2009年我院维和医疗队全体官兵被联合国授予“和平荣誉勋章”。

参考资料

三级甲等医院.三级甲等医院.2023-12-14

郑州大学医学院.郑州大学医学院.2023-12-14

省政府 部门 市县.河南省人民政府.2023-12-14

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五三中心医院.微医.2023-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