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鹳属(学名:Leptoptilos)是鹳科的一属,包括3种大型热带鹳类鸟类,通常被称为“秃鹳”。这些鸟类分布于亚洲的南部和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大部分地区。秃鹳属的名称来源于古希腊语,意为“纤细的羽毛”。秃鹳属的鸟类以其巨大的体型、裸露的头部和颈部以及群居繁殖的习性而著称。
形态特征
秃鹳属的鸟类体型巨大,通常高110-150厘米,翼展210-250厘米。上半身和翅膀是黑色的,而下腹部和尾部是白色的。它们的头部和颈部裸露,类似于秃鹫,具有巨大的喙,又长又粗。幼鸟是成鸟的暗淡、褐色版本。
分布范围
秃鹳属的鸟类分布于中国、印度、孟加拉、不丹、锡金王国、尼泊尔、斯里兰卡、马尔代夫、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文莱、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及非洲撒哈拉以南的大部分地区。
栖息环境
秃鹳属的鸟类主要栖息于热带和亚热带的湿地环境,包括山地平原、低山多沼泽的森林地带、林中水塘与溪流以及水稻田。
生活习性
它们的食物包括鱼、蛙、爬行纲、软体动物门、蟹、甲壳亚门、昆虫、蜥蜴、啮齿动物和雏鸟。秃鹳属的鸟类也是食腐动物,裸露的头部和颈部有助于保持清洁,因为有羽毛的头部在觅食大型尸体时会迅速被血液和其他物质所污染。
生长繁殖
秃鹳属的鸟类是湿地中的群居繁殖者,在树上筑巢。巢主要用枯树枝构成,内放一些小枝和绿叶,结构粗糙。巢呈盘状,大小为直径60-150cm,高1-120cm。每窝产卵2-4枚,卵白色,平均大小为76.4mm×55.3mm。孵化期28-30天,雏鸟由雌雄亲鸟共同抚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