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起义铜鼓纪念馆是位于中国江西省铜鼓县的一座历史博物馆,建于1977年8月,馆名由开国元勋宋任穷同志题写。馆址位于铜鼓县定江东路489号,毗邻秋收起义前敌委员会(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三团团部)旧址——萧永翁祠。铜鼓县博物馆成立于1994年12月,与秋收起义铜鼓纪念馆合署办公。展馆总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400平方米,实用面积2200平方米。展览线路总长130米,建筑为砖混三层结构。

2007年,铜鼓县人民政府投资300余万元对展览大厅内的陈列进行了更新改造和外部建筑维修,并于2008年1月30日按照中央四部委的要求率先向全社会免费开放。该纪念馆被中宣部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并于2004年被评为江西省十大红色旅游景点之一。2009年12月,它被列为首批“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并于2010年被中国井冈山市干部管理学院列为“现场教学点”。2013年,秋收起义铜鼓纪念馆被列为第七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被国家文物局评为“国家三级博物馆”。

秋收起义铜鼓纪念馆的陈列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军旗猎猎、沙洲阅兵、排埠思索、引兵井冈和星火燎原。这些陈列生动再现了毛泽东同志在铜鼓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开展革命活动的历史。截至2019年底,秋收起义铜鼓纪念馆的藏品共计23594件/套。自建馆至今已接待国内外观众200多万人次。

历史背景

1927年9月,毛泽东根据党的“八七”会议精神和中共湖南省委的决定,以中央特派员、中共湖南省委常委和中共湖南省委前敌委员会书记的身份,不畏艰险、亲临铜鼓县领导和发动了震惊全国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秋收起义是继南昌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拿起武器,向中国国民党反动派的一个有力反击。秋收起义创建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首次打出红旗,开辟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型革命道路,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指明了前进的方向。铜鼓是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前敌委员会的领导中心、萧家祠是前敌委员会旧下址,铜鼓是工农革命军的重要创建地。革命的烽火,伟人的足迹,为铜鼓铸造了永恒的光荣和不朽的历史丰碑。

秋收起义铜鼓纪念馆”这九个大字由宋任穷将军在纪念秋收起义50周年(1977年)题写。这座建于1977年修建的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纪念馆,不仅珍藏了秋收起义那一段历史,也凝结着铜鼓人对毛泽东的怀念之情。2007年值秋收起义80周年,投入400多万元对该馆进行重新修缮。2004年被评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江西省十大红色旅游景点之一",自开馆以来已接待游客超过500万人次。

基本陈列

秋收起义专题陈列 全馆共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军旗猎猎”,主要介绍铜鼓成为湘赣边秋收起义策源地之一的历史背景;

第二部分:“沙洲阅兵”,主要介绍毛泽东同志亲自领导三团和铜鼓人民举行秋收起义的光辉历程;

第三部分:“排埠思索”,主要介绍起义受挫后毛泽东同志率三团回师铜鼓排埠,在这里思索部队前进的方向;

第四部分:“引兵井冈”,主要介绍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二、三团在浏阳文家市镇胜利会师,毛泽东同志率领部队到达井冈山市,创建了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指明了中国革命的航程;

第五部分:“星火燎原”,主要介绍了这支由毛泽东同志从秋收起义中带出来的经三湾改编后的革命军队,参加了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全过程,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立下的不朽功勋。

珍贵藏品

水桶1927年9月11日,毛泽东同志亲自领导秋收起义部队——第一军第一师第三团,从铜鼓桥头大沙洲出发,途经石桥,直攻白沙。这副水桶是上庄农民为三团部队送茶用过的,它凝结着军民鱼水深情。

马灯 这盏马灯的主人为李承清,是当年参加秋收起义驻铜鼓的浏阳工农义勇队的一名战士。

军徽1992年,红一团这支优秀的人民军队抽调一部分部队,组建驻港步兵旅,为保卫香港特别行政区繁荣稳定,书写了新的历史篇章。2007年7月,该军徽由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步兵旅赠送。

文物藏品

2019年度秋收起义铜鼓纪念馆藏品数量为(23,594件套)、珍贵文物(756件套)。

交通线路:武吉高速、南长公路直达

门票价格:免票

开放时间:8:00~12:00,14:30~17:00

闭 馆 日:星期五下午

邮 编:336200

参考资料

秋收起义铜鼓纪念馆.秋收起义铜鼓纪念馆.2024-09-21

红色寻访|秋收起义在铜鼓.搜狐网.2024-09-21

纪念三个95周年|初心勾线,匠心施彩——走进秋收起义铜鼓纪念馆.澎湃新闻.2024-09-21

关于公布2019年度全国博物馆名录的通知.国家文物局.2020-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