锯齿鳄类是一类在始新世中期出现并迅速发展的。据研究,它们很可能是由在中生代中苟延残喘的地平鳄中的一支进化而来。这一类群以其独特的形态特征和强大的狩猎能力而在当时的生态系统中占据重要地位。
形态特征
锯齿鳄类中最典型的代表是始锯齿鳄(Pristichampus),其体型长达3至4米,具有强壮的四肢和特殊的类蹄状组织取代了传统鳄类的爪子。此外,始锯齿鳄拥有一口尖锐带锯齿的牙齿,当它觅食时就像一辆重型装甲车在欧洲、北美洲的原野上游荡,犹如袖珍版的暴龙类再现。始锯齿鳄发现猎物后能发起强有力的冲刺,这使得它们对当时弱小的伪齿哺乳纲、新月兽类等节类哺乳动物产生了极大的威胁,体形庞大、行动缓慢的冠齿兽、尤因它兽的幼崽更是它们捕杀的好对象,包括中爪兽类、牛兽类在内的早期食肉目哺乳动物也不得不对之退避三舍。
环境与分布
锯齿鳄类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在那里它们占据了重要的生态位。与此同时,南美大陆也在始新世晚期出现了类似的陆地掠食鳄类——西贝鳄亚目动物。这些鳄类的身体结构适应了森林环境,但在中新世气候变化的影响下,它们最终走向了灭绝。在中国南方地区发现了属于西贝鳄亚目的“大塘平顶鳄”,这一发现证实了西贝鳄类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分布。
相关种类
西贝鳄亚目动物(Sebecosuchids)是另一类在始新世晚期繁荣的陆地掠食鳄类。其中包括西贝鳄(Sebecus)和公社鳄(Ayllusuchus)两个属。这些鳄类的体型较瘦长,四肢接近垂直,牙齿形状类似于肉食性恐龙。尽管人们对西贝鳄类的生活习性知之甚少,但可以确定的是,在食肉恐龙消失之后,它们成为了南美大陆的主要掠食者,其影响力超过了同时期的其他食肉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