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绍
家的感觉——局前街街道在天宁区率先推出居家养老新模式
(发稿时间:2006-5-3116:43:04阅读次数:562)
“去福利院养老吧,想想总不如在自己家里来得自在;呆在家里养老吧,又得面对日常生活中的种种困难,自己身患癌症多年,行动不便。”今年76岁的局前街街道北直街社区孤老陈菊英多年来一直被这个问题所困扰。
不过,陈老太的难题已得到解决。局前街街道推出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的居家养老新模式。陈菊英老太已成为首批该街道养老新模式享受服务的对象,笔者在陈老太的家看到,虽然房子略显简陋,但窗明几净,房间整洁、卫生,居家服务人员已将烧好的饭菜端上了桌,家的感觉非常浓厚。
据天宁区局前街街道社会事业科陈品文科长介绍,局前街街道作为常州市的中心城区,老人的孤独、无助感上升,很多老人不想住养老院,也不愿和儿孙们住在一起,空巢家庭日益增多。为解决孤寡老人、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全面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工作,局前街街道树立“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宗旨,通过开拓多种渠道为地区的独身老人、空巢老人“量身定做”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各社区居委会全面落实天宁区“五个一”爱老行动,向辖区居民发一封公开信,营造关心、关爱老年人的良好氛围,激发、调动公众的爱老敬老意识。为60岁以上居家养老对象建立健康档案,以便养老服务有针对性、实效性。建好两支队伍,即由辖区的党员、大学生、低保人员,社区工作者,共建单位组成志愿者队伍,根据服务对象的需求提供无偿服务,由社区下岗失业人员和专业家政服务人员人组成有偿、低偿服务队伍,向各社区内生活不能自理、寡、空巢等老人提供买菜、做饭、洗衣、搞卫生、修家电等家政服务。依托社区,驻地单位,开展“一帮一,结对子”的活动,帮助生活有困难的老人、空巢老人与志愿者形成一帮一救助组,让更多的老年人及其家庭能在邻里街坊间,共建单位资助中寻找养老服务。推出社区“1+3”服务方式,在社区建立“空巢”家庭老人帮扶服务网络,具体为:安全化服务――建立电话联系与见面制度,社区工作人员定期进行上门问候、探访、了解养老情况。信息化服务――为居家养老服务对象、服务人员均建立电子台帐,年龄、性别、身体状况、家庭住址、服务内容、服务方式等一一记录台帐,发生变化,及时调整服务;温情化服务――社区定期开展各种亲情陪伴和走访慰问活动,为老人提供精神慰藉。社区老人们都说:“这样的养老服务方式令人放心、安心。”
局前街街道适时推出的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既为辖区老年人提供全新的服务,使居住在社区内生活不能自理、鳏寡、空巢老人感受党和政府深切的关爱,又为辖区的下岗失业人员提供了就业岗位,也为志愿者提供参与社会活动、社会实践的平台,真正实现了双赢,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据悉,下一阶段,局前街街道将开展的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活动,将重点面向居家老人,开展入户服务、紧急援助、日间照料、保健康复、精神慰藉等服务项目,并重点解决“三无”对象、“低保”对象和家庭无力照顾的老年人的福利服务需求。各社区将充分挖掘和整合辖区现有的养老资源,调动辖区内各行各业和各单位的积极性,利用现有的养老、卫生、体育、文化等服务设施对外开放。有条件的社区除了建立老年医疗保健机构,老年活动中心,设立老年婚介所,开办老年学校,设立老年人才市场,开展老人法律援助、庇护服务外,还可设立老人购物中心和服务中心;开设老人餐桌和老人食堂等。为辖区老人提供及时、全面、优惠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