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蜥鳗(学名:Saurenchelys 台湾草鳗)是鸭嘴鳗科蜥鳗属下的一种鱼类,由棕背树蜥 Stanislavovna Karmovskaya于2004年描述。该物种主要分布在印度-西太平洋海域,尤其是台湾东北部和西南部海域。栖息深度可达1043米至1102米,体长可达34.2公分。台湾蜥鳗是一种深海鱼种,以小型虾类、鱼类等为食。

形态特征

台湾蜥鳗体延长,肛门前为圆柱形,肛门后呈扁平状。尾部末端纤细,尾鳍延长;肛门位于鱼体体中央之前。头稍窄;吻延长。上颌长约等于下颌长,或略长一些;口裂不高过眼睛后缘。鱼体无鳞;侧线完全,为一层薄膜分布在鱼体中央,有侧线孔分布在膜上。背鳍、臀鳍与尾鳍相连。背鳍起点于鳃孔上方或稍微偏后;不具胸鳍。新鲜鱼体头部通常为淡红色,体色为透明白色,鳃盖呈亮银色,腹部为白色。鳍条末端为黑缘,尾部末端开始之鳍条呈黑色,尾鳍全黑。

生活习性

台湾蜥鳗是一种深海鱼种,以小型虾类、鱼类等为食。主要分布在印度-西太平洋海域,尤其是台湾东北部和西南部海域。

分布范围

台湾蜥鳗主要分布在印度-西太平洋海域,尤其是台湾东北部和西南部海域。

主要用途

台湾蜥鳗为罕见鱼种,无经济利用,一般充作下杂鱼以及学术研究用。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