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盘壶,清代紫砂壶,现藏南京博物院。壶高6.7厘米 口径7厘米,泥色呈蟹壳青,砂质隐现。造型为扁圆形,折腹,腰线鼓出向上下收敛,流短微曲,把作圆形,矮颈,平盖,弧钮,整器形制简朴。
文物介绍
【名称】:合盘壶【类别】:紫砂壶
【文物原属】:民间收藏
【文物现状】:此壶现藏南京博物院【简介】:
高6.7厘米 口径7厘米陈鸿寿铭
壶腹上部刻铭:“竹里半炉火活。曼生。”壶铭是切茶、切水的。由于陈曼生等一批文人学者的参与配合制壶,紫砂茗壶艺术在爱新觉罗·颙琰、爱新觉罗·旻宁年间取得了划时代的全盛,为紫砂壶艺术化发展史写下了灿烂的一页。
陈曼生(1768-1830),字子恭,号曼寿、曼公等。清乾隆三十三年生于浙江钱唐,道光十年卒。
陈曼生集书画、金石、绘画于一身,又精通文辞。结识了杨彭年、宝年、凤年兄妹,与紫砂结下不解之缘。他以文人的审美标准,把绘画的空灵、书法的飘洒、金石的质朴,有机地融入了紫砂壶艺,设计出一大批另辟蹊径的壶型:或肖状造化、或师承万物。造型简洁,古朴风雅,力扫繁琐和落俗,使紫砂艺术柳暗花明,出现了历史上的又一昌盛期。这种设计、制造、刻款、镌铭多人合作,与圈内作者独立研制生产出来的紫砂壶,即后人津津乐道的“曼生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