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盐木(学名:Rhus chinensis var. roxburghii),又名“山埔盐”“山盐青”和“台湾盐麸子”,分布于中国大陆、台湾、韩国、中南半岛与印度等地。生长范围从海拔1200米到2100米,其果实于每年12月到隔年1月成熟。罗氏盐麸木的生长适应范围很广,从平地至中海拔山区之间旷地均可见其生长分布,喜生长于阳光充足的地方。罗氏盐肤木冬天叶会转黄至变为红色,为红叶植物之一。
形态特征
滨盐麸木植株内含有透明汁液,幼枝、叶柄及花序均披有柔毛。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对生无柄,长10至15公分呈卵披针形,具有钝锯齿,叶背布满灰褐色柔毛;雌雄异株,圆锥花序顶生,花小型,黄白色;果实呈扁球形,成熟时为橙红色,具有咸味。
分布范围
滨盐麸木产中国、朝鲜、日本、越南及马来西亚等国;我国自东北南部、黄河流域至华南、西南各地均有分布。
用途
滨盐麸木的嫩心嫩叶可食,果核外还有一层薄薄的盐,尝之略带酸咸味,原住民用为盐的代用品,果实也是重要的鸟饵食物;干皮上亦会分泌盐分,野生动物会舔食以补充生理所需。其木材灰白色,质地轻软而有光泽,主要是拿来当薪炭使用。本种的幼枝常有五倍子蚜虫寄生,导致异常生长,中药称此部位为盐麸木,富含单宁可供药用、墨水及皮等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