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孔子哲学思微》是由江苏人民出版社于2012年1月1日出版的一部学术作品。该书以中西思想对话为基础,提出了对孔子哲学的新解读,并且提供了一个比较哲学研究的示范案例。
内容简介
《孔子哲学思微》一书通过哲学家郝大维和汉学家安乐哲的合作,实现了跨越哲学思辨传统与汉学考辨传统的深度交流。这种对话不仅体现了中西圣哲之间的真诚讨论,也展现了古代经典文本与现代阐释话语之间的共鸣。作者们在这本书中有力地论证了,在长期的文化交融和思想融合背景下,为了消除对中国文化的误读,有必要深入理解和批判西方文化的精神内涵。
目录
中译本序
绪论 从比较的观点看孔子
第一节 比较哲学的方法
第二节 用比较方法研究孔子的几个预设
一、内在论的宇宙
二、概念的两极性
三、传统:解释问题的背景
第一章 思维方式之比较
第一节 西方传统的思维方式
一、思维的目标——清晰性
二、理性与经验的分离
三、克服思维危机的种种努力
第二节 孔子的思维方式
一、学
二、思
三、知
四、信
第三节 《诗经》——一个例证
第二章 人格论之比较
第一节 中西方造就人的不同标准
第二节 礼和义之相互关系
一、礼
二、义
第三节 仁人
一、作为“仁人”的“仁”
二、“仁”和人的造就
第三章 社会政治观之比较
第一节 中西方对秩序概念的差异
第二节 民
一、“民”和“人”
二、人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第三节 为政
一、中西传统中的“政”和“正”
二、中西传统中的“刑”、“法”和“礼”
三、中西传统中的“耻”和“罪”
第四节 君子
一、中西哲学中的人的榜样
二、孔子心目中的人的榜样——“君子”
第四章 天道观之比较
第一节 从西方的观点看孔子的宇宙论
第二节 天和天命
一、中西“天”概念的历史发展
二、孔子对“天”的理解
三、天命
第三节 德
一、早期文献中“德”的表征
二、对“德”的哲学新解释
三、场和聚结——“天德”
第五章 概念论之比较
结语 从孔子看中西文化的融合
参考书目
编后记
参考资料
孔子哲学思微.孔子哲学思微.2024-09-03
孔子哲学思微.豆瓣读书.2024-09-03
孔子哲学思微.读书.2024-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