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摩根(1806年6月27日-),英国著名数学家,曾在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学习。1828年,他的老师皮科克等人推荐他担任伦敦大学学院数学教授,直至1831年。1836年至1866年,德·摩根继续留任该职位。1865年,他积极参与筹备伦敦数学会,并担任第一任会长。此外,德·摩根的奖章也以他的名字命名。
德·摩根的主要贡献集中在数学分析、代数学、数学史和逻辑学等领域。他的研究成果对19世纪的数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生平
德·摩根的父亲是英国驻扎在印度的军队的上校。德·摩根7个月时被带回英国。中学时就强烈爱好数学。
人物贡献
德·摩根主要分析学、代数学、数学史及逻辑学等方面作出重要的贡献。他的工作,对当时19世纪的数学具有相当的影响力。
在代数学方面
他认为:“代数学实际上是一系列‘运算’,这种‘运算’能在任何符号(不一定是数字)的集合上,根据一定的公式来进行。”他这种新的数学思想,使代数得以脱离算术的束缚。此外,他提出的「双重代数」,对建立复数性质的几何表示有一定的帮助。
数学史
德·摩根对数学史亦十分 精通,曾为艾萨克·牛顿及哈雷作传,并制作了17世纪科学家的通讯录索引。此外,他在算术、代数、三角等方面亦撰写了不少教材,主要著作有《微积分学》﹝1842﹞及《形式逻辑》﹝1847﹞等。他亦是最早试图解决四色问题的人,并对四色问题作了一些推进。
逻辑学
德·摩根发展了一套适合推理的符号,并首创关系逻辑的研究。他提出了论域概念,并以 代数的方法研究逻辑的演算,建立出著名的德摩根定律。这亦成为后来布尔代数的先声。他更对关系的种类及性质加以分析,对关系命题及关系推理有所研究,从而推出一些逻辑的规律及定理,突破古典的主谓词逻辑的局限,这些均影响到後来数理逻辑的发展。
其对现代计算学的贡献之一是两条定律:AND语句能够转换成OR语句,反之亦然。这两条定律是:
NOT (A AND B)=(NOT A) OR (NOT B)
NOT (A OR B)= (NOT A) AND (NOT B)
1.
NOT (A AND B)=(NOT A) OR (NOT B)
2.
NOT (A OR B)= (NOT A) AND (NOT B)
或者说
¬(P∨Q) ⇔ (¬P∧¬Q) -----德·摩根律 DeMorgan's Law
¬(P∧Q) ⇔ (¬P∨¬Q) -----德·摩根律 DeMorgan's Law
从德·摩根定律看来,语句“天不下雨,我就不会淋湿”与“天正在下雨,且我正在被淋湿”是一个意思。同样,从第二个定律看来,语句“警察总是说谎或者教师总是知道真相这个事实不是真的”变成了“警察不总是说谎,教师不总是知道真相”。
在计算机应用中,德·摩根定律用下列形式典型地更为有用:
A AND B=NOT ((NOT A) OR (NOT B))2.A OR B=NOT ((NOT A) AND (NOT B))
1.
A AND B=NOT ((NOT A) OR (NOT B))2.A OR B=NOT ((NOT A) AND (NOT B))
与中国的联系
德·摩根在1835年所写的《代数学基础,为微分学做准备,适用于中学的高年级》一书1859年由中国数学家李善兰和英国人烈亚力译成中文,定名为棣么甘《代数学》,这是中国第一本代数学书籍。
轶事
德摩根从来不是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他拒绝让他的名字被提出。他还拒绝了爱丁堡大学授予他的的荣誉学位。他被托马斯·霍斯特 说成是“干巴巴的学究——虽然很有能力。”也许正如此,他的学生给他画了漫画像。严肃又令人发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