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狼牙鰕虎鱼(拉丁学名:Odontamblyopus rubicundus),威氏糯鳗红亮鱼、麻皮头、赤乃等,是一种暖温性底栖鱼类,属于鲈形目、鰕虎科、狼牙鰕虎属鱼类。
红狼牙鰕虎鱼体较延长,侧扁,呈带状。头大,近长方形,头高约与体宽相等。吻短;中央稍凸出,前端宽圆。眼小,退化,埋于皮下,约位于头前1/4处。眼间隔宽凸。鼻孔2个,前鼻孔具1短管,靠近唇部。口大,斜裂。下颌及颏部向前下方突出,上颌骨末端向后延伸到眼后下方。唇在口隅处较发达。舌圆形,游离。鳃孔颇大,侧位。该物种分布于中国的南海、东海、黄海、渤海及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朝鲜等地。淡水、海水皆可生活,一般栖息于泥沙或泥质水深2至8米的浅海区、河流、盐沼、河口和红树林。该物种习性特殊,潜居泥中,无洄游习惯,通常仅随水流略作移动,移动范围有限;主要以甲壳亚门和其他鱼类为食。生活于珠江口的该物种一年产卵两次,春季产卵期为2月至4月,秋季产卵期则为7月下旬至9月,具有多次排卵的特性。
红狼牙鰕虎鱼产量较多,但具腥味,可供食用及制鱼粉,亦可作鸡、鸭、对虾属的饲料,油炸后肉香骨脆,还可制成罐头。
2018年,红狼牙鰕虎鱼被评估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其评估等级为无危(LC),该物种栖息于多种生境中,且没有导致广泛种群衰退的主要威胁。
命名与分类
命名
红狼牙鰕虎鱼有很多别名,如红亮鱼、麻皮头、赤乃、钢条、狼条、狼牙虾虎鱼、狼鰕虎鱼。
分类
红狼牙鰕虎鱼隶属于属于鲈形目、鰕虎科、狼牙鰕虎属。截至2025年7月,GBIF显示狼牙虾虎鱼属共有5种,分别为:红狼牙鰕虎鱼(O. rubicundus)、拉氏狼牙虾虎鱼(O. lacepedii)、O. rebecca、O. roseus、O. tenuis。
形态特征
红狼牙鰕虎鱼体较延长,侧扁,呈带状。头大,近长方形,头高约与体宽相等。吻短,中央稍凸出,前端宽圆。眼小,退化,埋于皮下,约位于头前1/4处。眼间隔宽凸。鼻孔2个,前鼻孔具1短管,靠近唇部。口大,斜裂。下颌及颏部向前下方突出,上颌骨末端向后延伸到眼后下方。唇在口隅处较发达。舌圆形,游离。上颌齿尖锐弯曲,犬齿状;外行齿每侧4~6个,排列稀疏,突出于唇外;内侧为1~2行细小而尖的齿;下颌前端有齿3行;下颌联合部后方具犬齿1对。鳃孔颇大,侧位。峡部较宽。鳃耙短而钝。体及头部被小而退化鳞片。
红狼牙鰕虎鱼背鳍连续,后端与尾鳍相连;鳍棘较细弱,第六鳍棘距第五鳍棘及距第一鳍条之间距离稍大。臀鳍起点与背鳍第三鳍条相对,并与尾鳍相连。胸鳍尖长,伸达腹鳍末端。腹鳍略大于胸鳍。尾鳍尖长,其长大于头长。体呈灰紫色,背鳍、臀鳍、尾鳍均呈黑褐色。
分布范围
红狼牙鰕虎鱼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南海、东海、黄海、渤海;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朝鲜。
栖息环境
红狼牙鰕虎鱼为暖温性底栖鱼类,淡海水皆可,常栖于水深2–8米的泥沙或泥质浅海、河口、河流、盐沼及红树林;喜在20–30厘米深的泥层中穴居,偶达55–60厘米,行动迟缓而生命力强。
食性
红狼牙鰕虎鱼为底栖动物食性,主要捕食瓷蟹科、沙蚕、小型贝类,亦食鰕虎鱼类小幼鱼。
生长繁殖
繁殖
黄渤海2龄性成熟,偶有1龄性成熟,绝对怀卵量1903~17234粒,平均5780粒;相对怀卵量278粒/g体重。黄渤海每年产一次卵,产卵期7月。福建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每年产卵两次,福建产卵期2~4月及7~9月,产沉性附着性卵。
生长
渤海1龄鱼平均体长144.08mm(105.4~170.25mm),体重4~12g;2龄平均体长232.7mm(205.2~268.4mm),体重23~40.5g;3龄鱼平均体长305.6mm(295~320mm),体重60~67g。
保护
2018年,红狼牙鰕虎鱼被评估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其评估等级为无危(LC),该物种栖息于多种生境中,且没有导致广泛种群衰退的主要威胁。
该物种在印度全年丰产,在2012年孟加拉国哈勒达河的调查中,它是记录到的第二大丰产鱼类物种;在2006年长江口的调查中,它是第三大丰产的鱼类。需要更多关于该物种种群、栖息地和生态的信息,没有已知针对该物种的特异性保护措施;然而,其分布范围与多个海洋保护区重叠,如印度尼西亚的库邦湾野生动物保护区。
经济利用
红狼牙鰕虎鱼产量较多,但具腥味,可供食用及制鱼粉,亦可作鸡、鸭、对虾属的饲料。油炸后肉香骨脆,还可制成罐头。
文化
在广东珠江口,当地渔民使用一种多刺耙捕捞红狼牙鰕虎鱼,这项渔业已有三百年历史。渔场范围北起龙业岛,南至九洲,西起中山冲口门,东至宝安南头口,水深在2-8米之间。
每年8月下旬至次年5月为汛期,其中11月至12月和3月至4月为旺汛,每逢汛期,珠海市、中山市、番禺区、东莞、宝安区、台山市等县的渔船均会来此作业。渔民使用长7-9米、下端连有扇形多刺耙状的挖具,从泥层中将鱼挖出。渔船为载重百吨之机帆船,由10余人操作,使用6-8把挖具,顺流拖行百余公尺后,轮流拉起挖具,将渔获放入筐内。
参考资料
Odontamblyopus rubicundus (Hamilton, 1822).gbif.2025-07-15
Odontamblyopus rubicundus (Hamilton , 1822).fishbase.2025-07-25
红狼牙鰕虎鱼 Odontamblyopus rubicundus.国家动物标本资源库.2025-07-07
Red Eelgoby.iucnredlist.2025-07-07
Odontamblyopus rubicundus (Hamilton, 1822).ITIS.2025-07-25
Odontamblyopus rubicundus.自然标本馆.2025-07-25
Odontamblyopus Bleeker, 1874.gbif.2025-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