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新京报传媒研究》书系第一卷,从特别聚焦、第一现场、新媒体研究、传媒伦理、深度观察、对话传媒人等方面,对《新京报》2012年度新闻获奖作品及版面进行了回顾和评述,并收录了部分编辑记者的采编心得和传媒学者的感悟文章。在2013年11月《新京报》10周岁生日之际创刊出版,有着里程碑式的历史意义。它还是献给新闻学子、传媒人的贴心采编宝典。
基本介绍
内容简介
◆ 新京报研究系列创刊号,图文并茂,解读“京城第一报”的窗口!
◆ 献礼《新京报》10周岁生日,一出生就风华正茂!
◆ 国内著名新闻传播专家团队担纲顾问!
作者简介
新京报传媒研究院,新京报社旗下组建的全新机构,2011年成立,集学术研究、项目策划、资源整合为一体,致力于整合媒体品牌资源,建设学界与业界的高端交流平台和人才培养基地,促进新京报实现转身全媒体的发展战略。
专业推荐
名人推荐
十年前,《新京报》的创刊词是《一出生就风华正茂》;十年后,《新京报》以报业标杆的地位,兑现了自己对读者的承诺。现在,《新京报传媒研究》的创刊,也同样将一出生就风华正茂。我们愿和读者一起,见证历史,见证未来。
——新京报社社长、新京报传媒有限责任公司总裁
序言
序 戴自更
每一天都是历史,每一年都是记忆。
2003年11月11日,在飘雪的北京市,《新京报》创刊。
创刊之初,很多人对《新京报》的质疑,比严酷的天气还要冷。他们说:在《新京报》的前面只有一条路,那就是“死路”。
2013年11月11日,在也许还会飘雪的北京,《新京报》将迎来创刊十周年。虽然天气可能还会依然寒冷,但《新京报》却已经在自己开创出的“第三条路”上,步步生根。
十年来,《新京报》一直走在路上,无一天不努力,无一天不勤勉,无一天不纯粹,无一天不诚恳,追寻着社会的美好,推动着社会的进步,践行着报国的承诺。
实践,需要理论的提升。理论,能够助推更好的实践。
十年前,和《南方都市报》的程益中、喻华峰、王跃春等一干人畅想《新京报》的未来,大家一致认定“要办升级版的《南方都市报》”。十年过去了,《新京报》是否成为“升级版的《南方都市报》”,有待大家评说,但是《新京报》的办报理念、经营理念、管理理念以及一些实操手段,确有很多独到之处,值得总结和梳理。于是,在两年前,我和同仁提出办“新京报传媒研究院”的设想,筹备出一本杂志,搭建起传媒实践者和理论界、学术界的交流平台。
初定本刊为季刊,以图书的形式连续出版和发行。
在本刊中,读者将会陆续阅读到《新京报》“负责报道一切”、“品质源于责任”的办报理念及形象诠释,将和本报采编人员等一起,通过细致入微的故事和案例,分享《新京报》如何践行“第三条道路”:如何嫁接传统党报的优势和传统都市报的优势,如何把深度调查报道这种杂志化的操作方式与日报类的常态新闻报道有机结合,如何在做好事件性报道的同时强化观点性报道,如何在互联网时代更好地凸显报纸的差异化和公信力。由于《新京报》的成功,引致了同类媒体从办报理念和报道手段的各种效仿,提升了整个都市报的办报水平,甚至影响到传统党报的办报思路。
在本刊中,读者也将会陆续阅读到《新京报》“影响力营销”的经营理念的生动剖析,直接同步感受《新京报》在报业经营上的创新、高效和品质。十年间,《新京报》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严酷的报业竞争中杀出血路、问鼎北京报业,就是因为很好地遵循了报业市场的营销规律:《新京报》是最早意识到只有做好产品才能做好营销的媒体,我们销售的是报纸的公信力和影响力而不仅仅是版面,我们也是最早体察到服务至上这个简朴道理的,并持之以恒地把读者、客户的利益与报纸的利益捆绑在一起,从而赢得了持续十年的高速增长。
在本刊中,读者也将会陆续阅读到《新京报》在报业管理上的独特经验,比如首创跨地域、跨媒体、股份制的办报模式,构建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架构和用人制度、激励制度、考核制度等,较好地实现了责权利的统一,使人人有目标、人人有责任、人人有干劲、人人有品质。在每一份《新京报》上,你可以看到每一个新京报人;在每一个新京报人身上,你同样可以看到每一份《新京报》。
更重要的是,在本刊中,读者还将会陆续感受到《新京报》独有的企业文化的魅力,以及如何塑造出一支具有新闻理想、职业精神、专业能力的报业团队。这个团队是可爱的自我完美主义者,对生命、对生活、对事业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他们张扬个性,但是协作互助;他们挥洒激情,但是恪守责任;他们路蓝缕,但也乐观向上。他们不需要知道社会潜规则,唯一要面对的,就是把工作做到极致,尽最大努力去真实地报道身处的世界,并推动其不断进步、美好。
是为序。
2013年5月
(作者系新京报社社长、新京报传媒有限责任公司总裁)
编辑推荐
《新京报传媒研究(第四卷)》是中国传媒学界和业界人士的高端学术交流平台,致力于促进全媒体建设与新闻业专业化研究,并请国内著名新闻传播专家担纲顾问,在业内颇具影响力。能够为新闻媒体工作者以及高校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语咨询。本期邀请白岩松、熊培云等名家撰写专业稿件,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与社会研究价值。
目录
新京报传媒研究·第四卷
特别聚焦 SPECIAL FOCUS
数据新闻
书 红 许英剑《新京报》的新闻可视化探索
赵 斌 客观记录与理性表达——大数据时代的图表设计
师春雷 娱乐新闻可视化
陈 璐《图个明白》拒绝罗列数字
王晓枫 用数据讲故事
向安玲 沈阳市 数据驱动新闻的未来
黄芯芯 陈为 数据新闻与可视化
深度观察 INSIGHT
白岩松 做好新闻的三个关键词
全媒体研究 OMNIMEDIA RESEARCH
邱 岭 走在新媒体转型路上的《成都商报》
何晨曦 站在“魔豆”的枝蔓上,你会打败巨人吗?——评传统媒体的颠覆与坚守
刘宏 刘怡君 想办社区报?想清三个问题
新闻背后 BEHIND THE SCENE
范春旭 慈母杀儿的背后
金 死磕一下就好了
王瑞锋 专访厉有为:一次天方夜谭的采访
文化与传媒 CULTVRE
曹 燕 一年半,我走过1794公里的运河
广告与营销 ADVERTISING \u0026 推销理论
董 妍 从“中国好广告”看平面媒体的品牌传播
传媒讲坛 OPINION
熊培云美国精神的形成
史事钩沉 ARCHIVE
传媒好书赏 MEDIA BOOKS
曹保印 渡:希望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