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体制的市场化第一节 中国经济体制市场化的进程一 企业内部的混合经济第二节

内容介绍

内 容 提 要

本书的主要内容涉及了三个大的方面:经济体制改革、

经济增长与发展、收入分配。作者并不是以传统的、类似于

经济哲学的思辨式语言,去推导理想社会的一般特征,而是

力图以个性鲜明的、客观的、描述解释性的语言,去揭示和

说明现代社会的具体实际运动,从而使经济学真正成为社

会科学的皇冠,成为显学。

全书共设五篇,即导言:中国经济的基本背景;制度变

迁:市场化进程、所有制及企业体制;经济发展:增长绩效、

增长方式及二元经济;收入分配:倒U理论、收入差别及影

响因素;结语:经济理论的演变。

作品目录

目 录

第一篇 导言:中国经济的基本背景

第一章 双重过渡:中国经济运行的大背景

第一节 中国经济正在经历双重过渡

第二节 经济发展阶段的过渡

第三节 经济体制模式的过渡

第二篇 制度变迁:市场化进程、所有制及企业体制

第二章 中国经济体制的市场化

第一节 中国经济体制市场化的进程

一 体制改革的推进阶段与市场化的涵义及其特征

二 中国经济各主要领域市场化程度

三 中国经济总体市场化程度

四 进一步推进市场化的对策思路

第二节 中国农业市场化进程

一 农业市场化的含义

二 农业市场化推进阶段回顾

三 农业市场化进程的测度

四 农业市场化引致因素分析

五 农业体制市场化的绩效

六 农业市场化趋势分析

第三节 非市场导向制度变迁的案例分析――天津市

鸡蛋价格管制复归的制度变迁

一 体制变革中天津经济发展概况

二 制度背景:天津市鸡蛋购销制度的演变过程

三 价格管制的运作过程

四 价格管制制度对鸡蛋销售中交易成本的影响

五 管制制度没有完全实现政府的预期目的

六 结论与建议

第三章 中国的所有制改革

第一节 所有制改革的目标模式:相对优势公有制的

混合经济

一 国民经济大范围内的混合经济

二 企业内部的混合经济

第二节 所有制改革的基本思路

一 所有制改革的基本思路

二 所有制改革的预期效果

第三节 所有制改革与体制模式转换

第四章 企业制度与企业家主权

第一节 企业家主权是企业经营体制的基本模式

一 企业经营体制的类型、特征及趋势

二 两种模式的经济效率比较

三 职工地位界定与经营模式选择

四 何为有效激励机制

五 世界趋势与企业模式选择

第二节 经营损益责任制

第三节 价格双轨制对企业生产影响的一个微观

分析

一 从理论上看,“差价返还”不存在所谓“帕累托

改进”

二 从实践中看,“差价返还”也存在局限性

第四节 完善合资企业体制:提高中股比例,克服

买断弊端

一20家合资企业的总体情况

二 20家合资企业的经营发展状况

三 合资企业经营成功的主要原因

四 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第五章 体制改革推进战略、决策体制及竞争环境

第一节 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战略

一 改革的阶段特征

二 改革战略思路的选择

第二节 经济决策体制的改革

一 改革经济决策体制的意义

二 经济决策体制的内涵及旧体制的弊端

三 经济决策体制的改革方向

四 加速双重经济决策体制转化

第三节 经济有效运行的竞争环境

一 竞争是导源于经济利益差别的市场经济现象

二 竞争是利用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

三 竞争是保证企业充满活力的重要机制

四 展开竞争的必备条件

第三篇 经济发展:增长绩效、增长方式及二元经济

第六章 体制变革与发展实绩

第一节 体制变革对经济增长态势的制约

一 定义性解说:生产可能性边界、最优福利点、生产

紧张区

二 体制制约:不同体制下经济总供求状况的比较

三 体制变革:经济变量显著变动的根本原因

第二节 中国经济增长的绩效

一 中国经济总量增长实绩

二 中国经济人均增长实绩

三 人均GNP美元值的估算与比较

第七章 增长方式、增长速度及周期

第一节 经济增长方式及制约因素

第二节 增长方式转型与技术进步

一 如何加快我国经济中的科技进步速度?

二 高度重视技术引进

三 注意消化和吸收

四 注重劳动密集技术的开发

第三节 经济增长的最佳速度

测度增长速度的指标

二 最佳速度的标志

三 最佳速度与最优速度的异同

第四节 经济增长周期

一 中国经济增长周期及成因

二 国民经济稳定适度增长

第八章 二元经济与农业发展及劳动力流动

第一节 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现状

一 中国整体二元经济的转换程度

二 中国农村二元经济状况

第二节 地区案例:天津市农村二元经济转换状况

第三节 二元经济中的农业发展

一 农业规模化经营与农业经济发展

二 农产品贸易、农业专业化与农业市场化

第四节 二元经济中的劳动力流动

一 引言:民工潮的兴起

二“民工潮”的主要起因

三“民工潮”的基本特征

四“民工潮”的利与弊

五“民工潮”的发展趋势与对策

第九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

第一节 失业的类型、现状及根源和特征

一 我国的失业及失业类型

二 二元经济和体制改革与失业

三 我国近期劳动力供求状况及失业水平

四 近期我国失业的特点及评价

第二节 减低以致消除失业的战略措施

一 建立并完善失业保障体系

二 发展多种经济成分

三 发展乡镇企业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

四 调整城市结构,加大小城镇吸纳劳动力的力度

五 扩大劳务输出增加就业机会

六 完善劳动力市场

七 政府对失业的调节及再就业工程

第三节 通货膨胀及“滞胀”

一 近次通货膨胀的现状与特征

二 近次通货膨胀的成因

三 企业和政府行为不规范与滞胀

第四节 治理通胀和滞胀的政策选择

一 国外治理通胀的做法与经验

二 中国治理通胀的政策选择

第四篇 收入分配:倒U理论、收入差别及影响因素

第十章 收入分配倒U理论模型与假说

第一节 陈氏倒U曲线:公有经济收入差别倒U

模型

一 劳动差别及供求对收入差别的影响

二 生计剩余和资本积累对收入差别的影响

三 劳动差别―生计剩余模型

四 两部门转换对收入差别的影响

五 公有经济收入差别总模型与倒U假说

第二节 倒U曲线的数学证明及阶梯形变异

一 倒U曲线的数学证明

二、“阶梯形”收入差别曲线

第三节 库兹涅茨倒U理论统计检验评析

一 库兹涅茨倒U理论的提出

二 对库兹涅茨假设的统计论证

西蒙·库兹涅茨假设统计论证评析

第四节 库兹涅茨倒U假设理论论争评析

一 有关库兹涅茨倒U假设的理论论争

二 库兹涅茨倒U理论论争评析

第五节 经济发展中的收入分配

一 研究主题及一些必要的说明

二 私有经济发展与收入分配

三 公有经济发展与收入分配

四 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收入分配(I)

五 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收入分配(Ⅱ)

六 政策建议

第十一章 中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差别及非正常收入的

影响

第一节 中国城市居民收入分配差别现状、趋势及影响

因素

一 引言

二 城市居民收入分配差别在经济发展中扩大

三 收入分配差别扩大主要由收入中哪部分解释

四 哪些家户特征是制约收入差别的因素?

五 预测、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二节 天津市经济发展与居民收入分配差别

一 天津市城市居民的收入差别伴随着经济发展

而扩大――大致适当

二 导致收入差别扩大的经济发展方面的因素――家

户特征的变动

三 对居民收入差别趋势的预测――接近于倒U曲

线的拐点

第三节 农村收入分配与二元经济发展

一 农村收入分配差别的现状

二 二元经济发展和转换对收入差别的影响

三 对收入差别的评价和预测

第四节 非法/非正常收入对收入差别的影响程度的

估算

一 测算方法

二 私营经济的非法/非正常收入对收入分配的

影响

三 部分党政官员的非法/非正常收入对收入分配的

影响

四 集团消费转化为个人消费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五 各种非法/非正常收入对收入分配的总影响

六 结论和对策

第五节 人口、就业与收入分配

一 城乡人口流动加快

二 劳动力的产业结构日趋合理

三 非国有经济吸收逾80%的劳动力

四 失业率将持续上升

五 国民收入日趋向个人倾斜

六 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2000年后可能缩小

第六节 产业深化、分工细化与收入分配

一 产业深化、分工细化对劳动差别及收入差别的

影响

二 产业深化、分工细化对劳动供求及收入差别的

影响

三 产业深化对劳动转移及收入差别的影响

四 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五篇 结语:经济理论的演变

第十二章 经济研究的规范化与发展经济学的趋势

第一节 中国经济学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一 现代经济学的研究规范

二 研究中国的现实经济运动

第二节 发展经济学的现状与趋势

一 深化与融合――国外发展经济学的现状与

趋势

二 拓展与创新――中国发展经济学的现状与

趋势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