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安生于中牟县城关镇大潘庄村,近日,在距潘安老家120公里的巩义市却发现了这位美男子的葬身之地。
背景
素有中华第一美男子之称的潘安生于中牟县城关镇大潘庄村,潘氏子孙尽管也给这位家族名人修建了墓冢,可那只是一座衣冠冢。潘安究竟葬在哪里一直是个谜。近日,在距潘安老家120公里的巩义却发现了这位美男子的葬身之地。
简介
潘安是帅哥美男的代称,人们常用“才如曹植,貌比潘安”来形容才貌俱佳的青年男士。潘安又名潘岳,字安仁,生于曹魏正始八年(公元247年),卒于司马衷永康元年(公元300年),活了53岁,是晋朝时期著名文学家,“太康文学”的主要代表,诗赋都很有名。
历史记载
据清乾隆五十四年本《巩县志》卷十六、十七中记载:“晋潘茈墓《水经注》:罗水又西北经袁公坞北,又西北潘岳父子墓,有碑。岳父茈,临沂市知府,碑石破落,文字缺败。”
具体位置
近日,巩义市文物管理所的工作人员在该市西南芝田镇北石村村委南2公里处发现潘岳墓,地处坞罗河北岸台地上,北距310国道200余米。墓冢坐落在大片农田中,无地面建筑,仅存潘岳墓冢和墓碑,墓冢高6米,周长38米,分布面积1000平方米。
据《巩县志》记载,在距潘安墓西北方向310国道附近,原有其父潘茈墓冢,现已无存。萧瑟寒风吹起一径荒草,是对那段过往历史的无言诉说。
潘安赋悼潘安
风发流韵,气贯耀芒。美姿仪俊,丰态书香。早传至情之诗,笔独擅;已留千古之憾,仕操不芳。三井犹存,古徐潘安村落;百花齐放,洛水不老甘棠。宦海浮沉,止足之分,当以檀奴为鉴;文江汗漫,闲居之逸,可与日月同光。
至于玉树临风,天下人孰可比;息讼浇花,古来酷吏堪愧。孝义动感鬼神,贞一肇创哀诔。号令中节,民咸勉而无劳;治功日新,人皆念而思美。莫改邪俗,能厚一县之风气;遭逢乱世,庶正八音之旷。梦里悼亡,犹辗转而凄切;渭河平原应制,独奋发而伤悲。世之促之?抑或其自发之为也!
当夫雅颂之息,夺朱之恶紫。荒灾频乃,文采流离。失所恃,朝不虑夕。冠盖可倾,若有所倚;路尘先拜,道之所迷。阮籍猖狂,奈何穷途之哭;嵇康煅造,无享寿终之祺。死生为大,常怀口腹之忧;名节为贵,难挡刀斧之栗。莫怪檀郎,心画心声未失真;且宽逝者,身前身后庶齐志。
至于赋丽有则,辞华无滥。诗披锦,情洞虑善。落笔倾注,虽凄恻而婉转;缘情绮靡,既伤切而记传。集叙悲之大成,拓抒情之空间。持儒道而敬慎止,秉家风而杜玄谈。独占于金谷,为李杜之颂赞。如良夜之魁星,照万古而灿灿。
嗟夫!驱车徐贾,百感盈胸;凭栏一吊,心潮未平。赏斯湖之美景,观澄澜之照影。渺千秋于一瞬,念伊人之无穷。孰云为政之不难,勿击壤于钟鸣。聆野人之逸事,闻安仁之政声。思孟子之遗训,况责备于潘公。诵遗章以怀缅兮,慕天真之灵性。(作者彭城赋社薛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