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宗锡,字午桥,出生于曲沃县,是清代时期的大臣。他是裴幰度的儿子,通过捐纳成为同知。他在清朝任职期间,曾担任多个职务,包括山东济南同知、直隶霸昌道以及直隶按察使等。他的职业生涯中,多次提出有利于地方发展的建议并被采纳实施。
人物生平
裴宗锡在清朝初期入赀成为同知。康熙十五年(1706年),他被任命为山东济南同知,此后历任多个职位。康熙二十八年(1789年),他被提升为直隶霸昌道,并随后升任直隶按察使。在他担任直隶按察使期间,他曾向朝廷建议推广种植菠萝树,这种树木的叶子可以用来饲养蚕虫。他还提议采用山东省的方法来广泛种植和试验养殖。这一建议得到了皇帝的认可,并由总督方观承负责执行。
在贵州的工作
康熙帝四十年(1701年),裴宗锡被调往云南省工作,不久后又被委任为贵州的代理官员。在贵州,他提出了多项建议,包括请求朝廷拨款三十万两白银用于地方建设,这项请求获得了批准。他还建议增设镇远税口,但遭到了皇帝的严厉批评而未获准。此外,他还发现松桃厅巴坝山和播州区新寨地区出产铅矿,因此建议设立工厂开采这些资源,每年能够生产一百多万斤铅,这有助于减少运输成本。他的这一建议得到了皇帝的高度赞扬。他还提出,在贵州古州地区的牛皮大箐地带,应该开垦土地,建立军事据点,同时发展农业,实现防御和农业生产相结合的目标。他还指出,丹江雷公院等地拥有广阔的平原,适合开垦农田。他的这些意见虽然没有得到立即实施,但在他离开贵州省之后,仍然被后来的官员继续推进。
因母亲去世离职
康熙三十二年(1703年),裴宗锡因母亲去世而离职回家守丧。在此期间,由于他在担任直隶按察使时出现了一些错误,导致了驿站车辆的延误,按照规定应当受到降职处分。然而,当时的总督杨廷璋认为裴宗锡是一个值得培养的人才,不应该因为这样的小失误而受到惩罚。于是,他向朝廷报告说,裴宗锡已经主动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对此,皇帝表示理解,并认为这是公共责任的一部分。三年后,裴宗锡服丧期满,重新被任命为直隶按察使。不久后,他又被提拔为安徽布政使,并很快晋升为巡抚。在安徽任职期间,他提出了一系列改善水利设施的建议,包括疏通漳葭港河道,以便船只通行。他还建议在凤阳县等地修建更多的池塘和加固堤防,以应对洪水灾害。对于不适合耕种的土地,他主张因地制宜,种植适宜的植物。这些措施都受到了皇帝的表扬,被认为是他对职责的认真履行。
后续经历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裴宗锡因病请求辞去职务,不久后逝世。朝廷对他进行了追悼,并给予了相应的祭祀和安葬仪式。
参考资料
裴宗锡.国学大师.2024-09-11
裴姓-迁徙分布分类 .搜狐网.2024-09-11
裴宗锡.清前期云南督抚边疆事务奏疏知识库.2024-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