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东女子学校始建于2004年,学校位于黄冈市首府古城黄州中心城区,是全市唯一一所以基础教育为主体,融国学教育、艺术教育为一体的女子特色学校,集幼儿园、小学、中学为一体,涵盖学前至高中阶段教育。学校主要面向希望接受女子特色教育的家庭和鄂东地区留守女孩的家庭,学校实行寄宿制办学,为女孩提供优越的学习条件和生活环境。
学校介绍
学校以“德才并育,铸就女孩幸福人生”为办学宗旨,致力于“培养有道德、有学问、有才艺、身心健美的优秀女孩”。学校通过特色化的国学德育课程,自主化的课堂学习方式,活动化的习惯养成教育,达标式的才艺培养要求,配合现代化的学校管理机制,确立“崇德尚文、友爱进取”的校风、“开明善教、探究拓新”的教风和“自觉善思、勤奋好学”的学风。在中高考上学校注重教学研发,设立了教研中心和鄂东艺术培训中心,拥有一套成功的中小学教学模式。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鄂东女子学校犹如一艘蓄势待发的巨轮,高扬“国学教化人,艺术提升人,知识成就人”的特色教育旗帜,以让每一个女孩成人成才为己任,朝着创办“湖北一流、国内知名”品牌学校的目标,扬帆奋进!
学术研究
鄂东女子学校主要面对的就是农村留守女孩,在学校现有的学生中,超过85%的学生来自农村。2014年在学生中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70%以上的学生来自于留守家庭。
农村留守女孩作为一个被社会关注,家庭关心的特殊群体,她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帮助,更多的是来自情感上的关怀,来自学习技巧、心理发展、素质拓展等多方面的支援。面对农村留守女孩的需求,学校在这些方面花了大力气来开展工作。
一是注重开展国学教育。学校于2007年成立了“国学教育中心”,对在校学生进行轮训,并积极配合和谐社会建设,经常举办专题公益讲座。学校还把“国学”纳入一至九年级的常规教学计划,以国学教育中心为依托,以国学经典名著为载体,坚持对学生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每学期,学校在开展每周主题班队活动以外,还陆续开展了中华经典诗词诵读活动、“书香满校园”读书活动、“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等等。我们希望学生通过对国学经典的学习,能做到“知感恩,懂礼仪,明荣辱。”真正为今后人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道德基础。
二是注意培养学生的艺术特长。我们希望孩子能具备健美的身心,良好的审美情趣和独特的艺术气质。为此,学校为学生免费开设了写作、书法、美术、舞蹈、平面设计、武术、钢琴、古筝等十多种兴趣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特长和爱好选择兴趣班。兴趣班的学习丰富了她们的课余生活,也为她们今后的发展道路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三是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学校实施小班教学,每班人数不超过35人,这样在教学中,老师会更方便地开展差异化教育,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在求知的过程中体会到乐趣。
四是重视学生对地方文化的了解。学校将黄冈市历代名人、部分名人史略和国务院、省政府公布的黄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编印成学习资料,供学生阅读了解。这项教育发挥了很好作用,主要表现为:励志作用,每位名人的成长过程,每个文化项目的形成历史都是一本书、一面镜子,这笔巨大的精神财富每时每刻都给后人提供了借鉴和激励;增强自豪感和责任感,每位同学都对黄冈深厚的文化资源表现出一种特别的惊讶和敬意,深感生长在黄冈或来黄冈求学无比荣耀。
办学条件
学校重视对教育教学的投入,建校以来,女校在办学中,共投入资金二千多万元,完成了南、北两个校区的校舍建设和设施设备建设。学校校园新、环境美、教学和生活服务功能完善,为广大女孩的专业学习和发展搭建了一个优越的平台。
自建校以来,学校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教学设施的添置。学校现有一个计算机机房,含计算机150台;三个琴房,含电钢76台、钢琴四架;1个古筝房,共28架古筝;36件葫芦丝;两套幼儿打击乐器;普通话教学光碟76盘,音乐、舞蹈类教学光盘200余盘;学校图书馆藏书1.5万余册,各类报刊杂志50余种;8个多媒体教室;3个舞蹈房;2个篮球场、2个健美操广场、4个室外乒乓球台、2个文艺表演台和300米简易跑道。建有学校网站,建有摄、录、编、播一体化的校园闭路电视系统。此外,学校还定制了300余套表演服供学生日常排练和演出使用。
文化传统
学校的办学理念是:德才并育,铸就女孩幸福人生。育人目标是:培育有道德、有学问、有才艺、身心健美的优秀女孩。
因为先进的办学理念,扎实的管理工作,优秀的教学成绩,学校多次获得各级各类表彰,建校十余年来,学校共获得各级各类集体表彰近四十项。
2012至2014年,在由国家教育部、中央文明办、共青团中央、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等单位联合主办的全国“文明风采”大赛省级决赛中,我校连续三年获得佳绩,师生共获得各级各类奖项近两百项;
2012至2014年,在由湖北省教育厅、文化厅等部门联合主办的全省中学生美术书法作品大赛中,我校共获得全省金奖49项,银奖70项,铜奖183项!